晏志偉,吳超飛,胡敏祥,黃輝輝,麥群弟
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甲岸社康中心,廣東深圳 518011
壓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定義指平時無尿失禁癥狀,但是如果腹部的壓力驟增時(如在劇烈活動、咳嗽、大笑、打噴或者奔跑等)尿液從尿道口不自主的流出,且不伴有膀胱逼尿肌的收縮[1]。 壓力性尿失禁是一種常見產后并發癥,因為女性在妊娠及分娩后,骨盆會發生一定的損傷, 這樣的損傷是對骨盆機械性的直接損害, 也可能是陰部神經損傷導致去神經的傷害及神經反射間接的損害骨盆肌肉造成的后果。 功能損傷的盆底肌會導致性生活質量下降、漏尿、便秘等一系列難以啟齒的生活問題,這些癥狀對患者造成明顯的精神、心與及情緒壓力, 從而對其進入社會及與他人交往造成一定影響,生活質量也會嚴重受到影響[2]。 2019 年1—10 月選取該社康中心治療的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107 例為研究對象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
該研究選取在該社康中心產后42 d 復查并確診患有產后SUI 的產婦, 患者的診斷標準均符合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ICs)的尿失禁的標準。評價SUI 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采用主觀分度:均為初產婦、經陰道分娩。 患者在治療前依據臨床癥狀及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尿失禁問卷表簡表 (ICI-Q- SF)問卷調查并結合1 h 尿墊試驗,對患者尿失禁的輕重程度進行評估,同時進行尿常規的檢測,排除神經源性膀胱、膀胱過度活動、泌尿系道感染等。 SUI主觀分度。 輕度:在劇烈壓力下,如打噴嚏,咳嗽或慢跑情況下漏尿。 中度:在中度壓力下,即快速運動或上下樓梯情況下漏尿。 重度:在輕度壓力下,即站立時漏尿,但仰臥位時漏尿可控制。 SUI 客觀分度。 根據1 h 尿墊試驗的漏尿量為診斷標準。 輕度:漏尿量≥2 g。 中度:漏尿量≥5 g且<10 g。重度:漏尿量≥10 g 且<50 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見表 1,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患者在產后42 d 后由醫務人員給予生物電刺激療法,生物刺激反饋儀該研究主要儀器,治療時患者確保排空大小便并充分放松。 電刺激生物反饋法為觀察組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法, 主要操作是患者排便結束后協助其取半臥位, 對患者正常消毒后將盆底肌肉治療儀頭小心放于治療者的陰道內,進行電刺激及生物反饋治療,開始儀器的頻率調至0 mA,逐步緩慢調大,同時做好電刺激生物反饋治療的配合工作。 治療過程治療儀選用的最大電流以治療者感覺到刺激感而定即不疼痛為宜, 一般為2~3次/周,20~30 min/次, 1 個療程為 5~7 d, 連續 2 個療程。對照組包括服用藥物或者瑜伽鍛煉等。
生物反饋治療后隨訪:①隨訪時間:治療完成后2~6個月內。 ②隨訪的內容及指標:推薦采用國際上公認的問卷內容作為自我主觀評價的方法, 也就是 ICI-Q 評估尿失禁次數及尿量和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③治療療效判定:治愈:尿失禁癥狀消失,客觀查體無壓力性尿失禁;有效:漏尿次數減少50%以上,包括治愈及癥狀好轉者;無效:尿失禁癥狀無明顯緩解,漏尿次數減少50%以下。

表1 入選患者一般資料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selected patient
應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療效評價: 觀察組60 例患者中,生物反饋治療有效的患者 55 例(91.7%),治愈者 39 例(65.0%),緩解者 16 例(26.7%);對照組 47 例患者中,有效的患者 37 例(78.7%),治愈者 18 例(38.3%),緩解者 11 例(23.4%)。 生物反饋治療的產后早期輕中重壓力性尿失禁患者, 其有效率和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見表2、圖1。

表2 兩組的療效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n(%)]

圖1 兩組壓力性尿失禁的療效比較Figure 1 Comparis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目前,該病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3 種:藥物治療、物理及行為治療和手術治療[3-4]。 盆底肌訓練及電刺激是該治療的代表方法,1952 年,有研究者在對中年婦女尿失禁診治時首先采取了鍛煉恥骨尾骨肌的療法, “生物反饋”的概念應時而生, 盆底肌收縮功能的強化而治愈尿失禁觀念得到肯定。 盆底治療儀也是多種多樣,目前在我國盆底治療仍處于發展階段, 很多女性對盆底肌肉的功能和作用認識還不夠清楚,大部分女性認為盆底肌肉彈性不佳、功能障礙影響不大, 加上傳統觀念的束縛導致部分女性不愿意給別人看到自己個人隱私部位, 導致未能及時發現和治療該類疾病。 盆底治療儀是通過使用電刺激以及生物反饋治療手段來共同完成對盆底肌肉神經敏感性的喚醒和提高,高效的控制肌肉收縮方法[5-6]。
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進展, 交叉學科研究越來越多對盆底相關疾病的研究更加深入, 功能更加完善的治療儀器會更有助于患者康復,SUI 的治療效果會更加明顯。該項目所用的PHENIX 系列盆底治療儀通過歐盟CE 認證的醫療設備。 其操作簡單,療效明顯,適宜在基層醫療機構社康中心使用。
國際控尿學會(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將尿失禁定義為:構成社會和衛生問題,且客觀上能被證實的不自主的尿液流[7]。SUI 是女性的常見病,對婦女尤其產后早期的患者精神心理造成很大的傷害, 構成社會及衛生問題。目前文獻報道大約有33.3%的女性在分娩后存在不同程度的SUI[8]。且近年來有上升的勢頭,越來越引起臨床重視。 就目前發展情況來說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引起繼發性性功能的障礙,患者的性生活治療會受嚴重影響。 流行病學的研究表明[9],妊娠和分娩對盆底神經肌肉、結締組織造成的損傷在盆底功能障礙發生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第1 次妊娠和分娩。 因為患者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認識不足并且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嬰兒, 導致目前SUI 的及時早期就診率不高, 這需要醫務人員加大對產后婦女SUI 的宣傳和引導,提高產婦對SUI 的認識和就診率。
盆底肌功能的恢復和逼尿肌的穩定性增強是目前SUI 治療的主要目的。電刺激生物反饋治療是施加不同強度的電流在患者陰道內通過電極, 使得患者的盆底肌肉和神經得到刺激, 這樣刺激加強了盆底肌肉收縮強度和彈性,通過圖示及時的將治療效果反饋給患者,有目的更快更準確地指導患者自主控制盆底肌的收縮和舒張,有效改變盆底神經敏感度, 反復刺激加強盆底肌肉收縮力量和張力, 最終效果是為膀胱尿道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作用,增強尿道括約肌的力量,協助加強患者的盆底肌神經敏感度,引導患者肌肉收縮恢復正常的生理習慣,從而提高療效[10-11]。
來該社康中心就診的SUI 患者根據臨床指標標準納入研究, 根據其本人意愿選擇PHENIX 盆底治療儀進行個性化的治療, 選擇盆底治療儀治療的患者為該研究的受試者(觀察組)。 詳細記錄受試者治療前、后排尿日記。該研究采取與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保持定期聯系的方式,及時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督促患者堅持進行生物反饋治療,最后兩組患者全部按要求完成了治療。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尿失禁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1.7%和78.7%,兩組患者尿失禁癥狀整體水平均較治療前提高,可見,在保證良好的依從性前提下, 單純生物反饋治療可以改善產后尿失禁患者的臨床癥狀。 與田榮等[11]研究結果相一致:觀察組臨床有效率為8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0.00%。
該研究因該社康中心基礎設施、 資料及個人能力有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時研究的樣本量不夠大且隨訪時間較短等,今后將繼續擴大病例數和隨訪時間,進一步針對產后尿失禁患者進行規范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