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國喜,劉智,郭清
高州市人民醫院呼吸重癥學科,廣東高州 525200
目前對人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的首位疾病為心血管疾病, 加之我國老齡化問題等多因素影響,此疾病發病率逐年攀升。 慢性心力衰竭(CHF)發病的主要原因為心肌供血不足、血管阻力加大、心肌重構異常等耗損或破壞心肌,損傷心泵功能,常見原因為高血壓、冠心病等, 臨床按照CHF 病灶位置可將疾病劃分為全心衰竭、右心衰竭、左心衰竭[1]。現診斷CHF 主要依據超聲心動圖、心功能分級(NYHA 分級)判定,但NYHA 分級主觀性較大, 超聲心動圖受操作人員技術和儀器自身性能等因素干擾。 因此,需探尋更為敏感、特異的判定方式。N 末端B 型鈉尿肽前體(NT-proBNP)已發展為醫學界公認的判定CHF 疾病的血漿標志物之一[2],但目前一般將血漿NT-proBNP 指標用來判定左心室功能狀況, 此為判定左心衰竭的特異性、敏感性指標。 有報告稱[3],右心室壓力增高,牽拉到右心室壁時,也會釋放出NT-proBNP。 但目前此方面報告非常少,該次納入該院2016 年3 月—2018 年12 月期間收治的98 例CHF 患者和 32 名心臟無器質性病變者重點論述此點,現報道如下。
根據其病情狀況分組98 例CHF 患者, 右心衰竭組(32 例肺源性心臟病)、左心衰竭組(共31 例,包含高血壓心臟病8 例,冠心病12 例,心臟瓣膜病11 例)、全心衰竭組(共35 例,高血壓心臟病10 例,冠心病15 例,心臟瓣膜病10 例), 另納入同時期體檢心臟無器質性病變患者32名作為對照組。 納入標準:①98 例CHF 患者均滿足《2016歐美心力衰竭指南》[4]中CHF 判定標準;②各對象均簽字接受該次檢測。 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①存在腦卒中病史者;②貧血患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心肌梗死者;⑤急性肺栓塞者;⑥合并血液性、感染性疾病者;⑦肝腎功能異常者;⑧中途脫落研究者。 右心衰竭組:年齡 42~75 歲,平均年齡為(53.2±1.1)歲;女性 15 例,男性17 例。 左心衰竭組:年齡 41~75 歲,平均年齡為(53.8±1.2)歲;女性 13 例,男性 18 例。全心衰竭組:年齡 41~74 歲,平均年齡為(52.6±1.2)歲;女性 14 例,男性 21 例。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各對象均接受血漿NT-proBNP 檢測, 抽取其空腹靜脈血液4 mL, 放入到含肝素鋰真空抗凝管中, 離心處理10 min,轉速為3 000 r/min,離心后,把標本放在儀器傳輸口,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漿NT-proBNP 指標,余下檢測過程均由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完成。
記錄各對象血漿NT-proBNP 指標檢測結果, 研究中各檢測均由醫院檢驗科2 名工作經驗豐富且專業的人員負責,若有分歧,可商談確定。
采用SPSS 13.0 統計學軟件統計數據, 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用 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各組血漿NT-proBNP 指標, 對照組低于全心衰竭組、左心衰竭組、右心衰竭組,右心衰竭組低于左心衰竭、全心衰竭組,左心衰竭組低于全心衰竭組(P<0.05),見表1。
表 1 各組血漿 NT-proBNP 指標比較[(),pg/mL]Table 1 Comparison of plasma NT-proBNP indexes in each group[(),pg/mL]

表 1 各組血漿 NT-proBNP 指標比較[(),pg/mL]Table 1 Comparison of plasma NT-proBNP indexes in each group[(),pg/mL]
注:與全心衰竭組比較,#P、*P、aP<0.05;與左心衰竭組比較,aP、bP<0.05,與右心衰竭組比較,cP<0.05
組別 例數 血漿NT-proBNP對照組右心衰竭組左心衰竭組全心衰竭組32 32 31 35(112.36±1.12)bc(892.65±8.21)a(3 075.65±21.32)#7 875.65±12.32
近年受多種因素影響,CHF 疾病發病率逐年攀升,且病情預后差,已發展為目前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對人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目前認為,誘發CHF疾病的主要病因則為冠心病、高血壓,但臨床在診斷CHF疾病的易受多種因素干擾,漏診、誤診可能性大,而NT-proBNP、BNP 為反映人體心功能不全的特異且敏感的指標之一,近年NT-proBNP、BNP 已發展為臨床判定BNP 疾病的熱點。
BNP 為鈉尿肽的一個主要成員, 屬于神經內分泌激素,BNP 的分泌與NT-proBNP 生成,此兩者有密切關系[5]。近年來,醫學界各學者對NT-proBNP、BNP 指標做出了大量臨床研究和試驗[6-7],認為NT-proBNP、BNP 指標可更敏感地反映心衰患者左室功能, 也為醫學界公認的評估心衰患者左室負荷量的主要指標。 雖NT-proBNP 指標的生理作用不明確,但與BNP 比較,NT-proBNP 在判定心衰疾病上更為敏感和穩定[8],因此該研究采用通過檢測特異性、 敏感性均較高的NT-proBNP 指標來反映心衰竭患者右心衰竭的狀況。
該研究結果血漿NT-proBNP 指標顯示,對照組(112.36±1.12)pg/mL 低于全心衰竭組(7 875.65±12.32)pg/mL、左心衰竭組 (3 075.65±21.32)pg/mL、 右心衰竭組 (892.65±8.21)pg/mL,但全心衰竭、右心衰竭、左心衰竭患者的NT-proBNP 指標增高程度也有明顯差異, 其中全心衰竭患者最高,其中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各組間NT-proBNP 也有顯著差異。 表明,心衰患者右心室、左心室壓力負荷量加大,會加大NT-proBNP 物質的分泌,但右心室壓力負荷加大時,所分泌的NT-proBNP 水平比左心室更低。該研究中右心衰竭組患者均為肺源性心臟病者, 多因肺部疾病而誘發右心衰竭,因此通過測定NT-proBNP 指標,可更為準備、快速地鑒別肺源性或心源性導致的呼吸困難癥狀。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證實[9-10],通過測定NT-proBNP 指標鑒別肺源性、心源性導致的呼吸困難,認為此方式有效且快速。 該文與宋添晶等學者[9]相關研究相似: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NT-proBNP 水平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 且觀察組血清 NT-proBNP 水平[(2 964.42±607.25)pg/mL]較對照組的(4 213.57±524.07)pg/mL 顯著降低。
檢測NT-proBNP 指標對判定心衰疾病和病情程度意義重大,也可通過此方式來判定肺源性心臟病、心源性心臟病。 此外有報告稱,心衰患者接受ACEI 治療,可降低BNP 指標,而長時間給予β 受體阻滯劑,BNP 指標也可得到降低,BNP 指標降低與LVEF 改善存在密切關系。因此,血漿NT-proBNP 指標會因心功能改善逐步降低, 監測NT-proBNP 指標可客觀指導心衰疾病治療狀況。 但該研究因樣本量小等因素局限,無法避免地存在局限性,表現為:①未探討到接受相應治療后,患者NT-proBNP 指標的變化狀況;②未對各組患者做心功能分級,并按照心功能分級探討NT-proBNP 指標變化情況。 此類狀況均可能對研究結果造成影響,若條件成熟,可更改探討重點方向。
綜上所述,CHF 患者體內的血漿NT-proBNP 指標高于健康者, 而右心衰竭患者的血漿NT-proBNP 低于左心衰竭者, 因此, 臨床通過檢測CHF 患者體中血漿NT-proBNP 指標,可為區分肺源性心臟病或心源性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