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東,武巖巖,宋潔迪,李佳睿
山東省青島療養院特檢科,山東青島 266071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是指一條或者多條腦血管缺血導致局部腦性功能出現障礙的疾病, 在臨床中可出現局灶性神經系統病癥幾分鐘至數小時不等, 其動脈粥樣化特征在臨床中不僅會造成腦功能損害,隨著病癥的發展,還會對患者的頸動脈產生影響,易誘發頸動脈病變,加重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進一步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頸動脈早期病變的診斷與治療對臨床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合并頸動脈病變預后狀況有較大的影響, 在臨床中影像檢查是比較常用的檢測頸動脈病變狀況的方式[1]。現分析該院2018年4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最終確診為缺血性腦血管病合并頸動脈病變患者50 例和同期健康體檢者49 名的臨床資料,研究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臨床中的檢測價值,現報道如下。
篩選該科室收治的最終確診為缺血性腦血管病合并頸動脈病變患者50 例和同期健康體檢者49 名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是否患有缺血性腦血管病變合并頸動脈病變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研究組50 例,男性29 例,女性21例;年齡在 42~75 歲,平均年齡(60.5±2.6)歲。 對比組 49名,男性 30 名,女性 19 名;年齡在 43~73 歲,平均年齡(59.3±3.1)歲,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院方倫理委員會同意開展該次研究,研究有意義。
納入標準: 納入家屬對此次研究知情并簽同意書的患者;納入未合并其它重大疾病的患者[2]。
排除標準:排除合并惡性腫瘤的患者;排除合并心臟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精神類疾病的患者[3]。
所有患者均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患者平躺仰臥,頸后側墊枕,將頸動脈充分暴露,建議探頭頻率為10 MHz,對頸總動脈的內徑和血流動力學進行檢測, 記錄相應的數值[4]。 所有患者的臨床檢測均是由同一位高年資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醫師完成。
對比研究組與對比組的頸總動脈的內徑(VD)和血流動力學狀況, 血流動力學狀況主要包括收縮期最大血流速度(PSV)、舒張末期最低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FV)、血管反應(VR)和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各項具體數值以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記錄數值為準[5]。
該次研究數據統計分析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進行 t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頸總動脈VD、VR 小于對比組,IMT 大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 1 兩組 VD、VR、IMT 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VD, VR, IMT()

表 1 兩組 VD、VR、IMT 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VD, VR, IMT()
組別 VD(mm) VR(%) IMT(mm)研究組(n=50)對比組(n=49)t 值P 值5.9±0.4 6.4±0.5 5.499<0.001 4.3±0.6 9.4±0.8 35.931<0.001 0.9±0.3 0.8±0.1 2.215 0.029
研究組頸總動脈PSV、EDV、MFV 均大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 2 兩組 PSV、EDV、MFV 的對比[(),cm/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SV,EDV,MFV[(),cm/s]

表 2 兩組 PSV、EDV、MFV 的對比[(),cm/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SV,EDV,MFV[(),cm/s]
組別 PSV EDV MFV研究組(n=50)對比組(n=49)t 值P 值70.3±1.4 60.2±1.8 31.199<0.001 17.1±0.8 16.5±0.7 3.968<0.001 29.5±1.3 26.4±0.5 15.598<0.001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較高,其在臨床中頸動脈血管病變是引發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常見病癥,頸動脈血管粥樣病變,斑塊脫落形成栓子,隨著血液循環進入腦內,導致腦血管阻塞,早期進行診斷與治療,能夠良好地穩定斑塊,避免斑塊脫落,減免頸動脈血管病變與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互相加重[6]。
該次研究結果: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缺血性腦血管病合并頸動脈病變患者中有較好的檢測效果, 有較高的診斷價值,研究組頸總動脈 VD、VR、IMT、PSV、EDV、MFV分別為 (5.9±0.4)mm、(4.3±0.6)%、(0.9±0.3)mm、(70.3±1.4)cm/s、(17.1±0.8)cm/s、(29.5±1.3)cm/s, 對比組分別為(6.4±0.5)mm、(9.4±0.8)%、(0.8±0.1)mm、(60.2±1.8)cm/s、(16.5±0.7)cm/s、(26.4±0.5)cm/s(P<0.05),原因分析為: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臨床中血流顯像能夠較好地對頸動脈血流狀況進行觀察,依據血流速度、血管內徑以及IMT 能夠較好地對頸動脈血管病變的具體狀況進行呈現,在實際臨床中檢查呈現圖像清晰, 能對病癥進行精確診斷,在臨床中的運用價值較高。 在蔣雪等人[7-8]的研究中觀察組 EDV 為(22.62±6.01)cm/s,對比組為(29.12±5.99)cm/s(t=8.392,P<0.001),與該文中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該次研究真實可信。
綜上所述, 在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頸動脈病變檢測中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可良好地反映頸總動脈的 VD、VR、IMT、PSV、EDV、MFV,可良好地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在實際臨床中的應該廣泛推薦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