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娟
山東煤炭臨沂溫泉療養院婦產科,山東臨沂 276032
習慣性流產也即流產次數超過3 次[1],病因包括內分泌異常、感染因素、血栓前狀態、子宮解剖異常等,發病率較高,患者有下腹疼痛、陰道出血等癥狀,可導致妊娠物流出,且若不及時治療,會發生不孕癥,所以不僅會妨礙女性生育需求,更會影響其心理健康。 當前治療習慣性流產的方案較多,如免疫抑制、抗凝以及血漿置換等,然而這些方案由于價格昂貴或不良反應多,患者接受度不高。近年來的研究顯示[2],阿司匹林與低分子肝素可用于治療習慣性流產,但是其臨床療效尚需予以明確。 該文以該院2018 年5 月—2019 年 5 月收治的94 例習慣性流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就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聯合運用在習慣性流產患者中的臨床療效進行了探究,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選取該院收治的94 例習慣性流產患者,使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即對照組(47 例)與實驗組(47例)。 對照組:年齡 24~41 歲,平均年齡(32.4±1.4)歲。 實驗組:年齡 25~42 歲,平均年齡(33.5±1.6)歲。 納入標準:①流產史>3 次,血清泌乳素正常,孕周不足6 周,且屬于子宮器質性病變[3];②該次研究活動在全部患者知情且自愿參與的前提下展開;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者;②肝腎嚴重受損者。 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分組進行研究。
對照組予以阿司匹林治療。 予患者阿司匹林腸溶片(國藥準字 H14022744;藥品規格:50 mg)口服,1 次/d,100 mg/次,連續治療 2 個月。
實驗組予以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療。 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同對照組,同時予患者低分子肝素鈉注射液(批準文號:H20090246;藥品規格:0.3 mL:3 200 U)皮下注射,1次/d,500 U/次,連續治療 2 個月。
指標改善情況、臨床療效、妊娠結局、不良反應情況。
①指標改善情況:包括對分娩出血量、流產孕周、分娩周期的評價[4];②臨床療效:無效:治療后患者流產;有效:治療后患者出血情況得到改善,并且最終成功分娩;顯效:治療后患者無陰道出血,并且最終成功分娩,總有效率為有效率+顯效率[5];③妊娠結局:統計足月產、活產、流產例數;④不良反應情況: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瘀斑以及血小板減少[6]。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觀察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分娩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且實驗組流產孕周與分娩周期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指標改善情況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1 兩組患者指標改善情況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組別 分娩出血量(mL) 流產孕周(周) 分娩周期(周)對照組(n=47)實驗組(n=47)t 值P 值388.53±21.98 325.14±10.39 17.875<0.001 7.17±0.28 10.95±1.34 18.930<0.001 31.28±1.69 38.17±2.48 15.740<0.001
實驗組 1 例無效(2.13%)、15 例有效(31.91%)、31 例顯效(65.96%),總有效率為 97.87%(46/47),對照組 7 例無效(14.89%)、19 例有效(40.43%)、21 例顯效(44.68%),總有效率為85.11%(40/47),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19,P=0.027)。
實驗組 35 例足月產(74.47%)、46 例活產(97.87%),高于對照組 24 例足月產(51.06%)、40 例活產(85.11%),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508、4.919,P=0.019、0.027);實驗組 1 例流產(2.13%),低于對照組 7 例流產(14.89%),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19,P=0.027)。
實驗組 1 例胃腸道反應(2.13%)、1 例瘀斑(2.13%)、0例血小板減少(0.00%),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26%,對照組4 例胃腸道反應(8.51%)、2 例瘀斑(4.26%)、2 例血小板減少(4.26%),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0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29,P=0.045)。
習慣性流產常見于女性妊娠期間, 主要與黃體功能不全、子宮發育異常、自身免疫差、宮腔粘連、子宮肌瘤、染色體異常等因素有關[7],不僅會影響生殖系統健康,還會加重患者心理負擔, 降低生活質量, 所以需要及時治療。 藥物療法是當前臨床上治療習慣性流產的首選方法,重在強化妊娠結局[8],減少流產。
該次研究表明,較之單用阿司匹林,習慣性流產患者更適宜于聯合應用阿司匹林與低分子肝素進行治療,主要表現在:①實驗組分娩出血量(325.14±10.39)mL 少于對照組(388.53±21.98)mL,且實驗組流產孕周(10.95±1.34)周與分娩周期(38.17±2.48)周均多于對照組(7.17±0.28)周、(31.28±1.69)周(P<0.05),提示聯合用藥可以改善分娩出血量等臨床指標,與李素青[9]的研究結果一致,其研究指出:40 例觀察組患者接受聯合用藥治療后,其分娩出血量(325.03±10.28)mL、流產孕周(10.94±1.23)周、分娩周期(38.06±2.39)周改善情況優于 40 例常規組患者(389.42±21.87)mL、流產孕周(7.06±0.19)周、分娩周期(31.19±1.58)周;實驗組總有效率97.87%高于對照組85.11%,且實驗組足月產率74.47%、活產率97.87%均高于對照組51.06%、85.11%,以及實驗組流產率2.13%低于對照組14.89%(P<0.05),提示聯合用藥療效更佳,能夠改善妊娠結局,使足月產率達到74.47%,減少流產事件;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4.26%低于對照組17.02%(P<0.05),尤其是實驗組胃腸道反應發生率2.13%顯著低于對照組8.51%,提示聯合用藥安全性高,且不易出現胃腸道反應。 分析原因:阿司匹林也即乙酰水楊酸,常用于治療習慣性流產,主要對血小板活性有抑制作用,并能減少微血栓形成,增加局部血流量,抑制花生四烯酸與血栓素[10],降低流產風險,然而由于習慣性流產的致病因素較多, 所以單用阿司匹林療效不佳。 低分子肝素屬于葡萄胺聚糖,作用于機體后,既能發揮抗凝、促使滋養細胞發育以及抗炎的效果[11],也能抑制補體活性,尤其是當聯合使用阿司匹林時,對于抗磷脂抗體有抑制作用,能夠增加胚胎循環血量,避免血栓形成,加之低分子肝素在發揮抗凝作用時可以阻斷補體激活[12],所以可延長流產周期與分娩周期,因此,聯合用藥整體治療效果更為顯著,且不易出現不良反應,治療安全性高,能夠改善患者分娩出血量等指標,降低流產率。
綜上所述, 基于聯合應用阿司匹林與低分子肝素對于治療習慣性流產患者有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