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花,宋振
1.深圳市婦幼保健院生殖免疫綜合科,廣東深圳 518000;2.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婦科,廣東深圳 518000
卵巢儲備功能減退在育齡期女性中較為常見, 主要為內分泌功能及生育能力減退, 臨床主要表現為生育能力減退、受精能力障礙等,為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1]。 若不及時對患者采取相關措施實施治療,可引發卵巢早衰,威脅女性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質量。 克羅米芬為臨床常用的一種促排卵藥,其促排卵效果理想,但其應用會導致一定程度影響子宮內膜,且妊娠率不高。 尿促性素有刺激排卵及促進黃體發育的作用, 可避免克羅米芬引發的雌激素抵抗。 該研究選取 2017 年 2 月—2019 年 3 月該院收治的98 例卵巢儲備功能減退不孕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將克羅米芬與尿促性素聯合用于49 例卵巢儲備功能減退不孕患者中,目的在于探究其對患者排卵情況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擇收治的98 例卵巢儲備功能減退不孕患者,根據治療方式分成研究組與參照組,每組49 例。 研究組年齡23~37 歲,平均(29.68±1.73)歲;不孕時間 1.5~7 年,平均(4.36±0.28)年;BMI 指數 19~27 kg/m2,平均(23.05±1.41)kg/m2。 參照組年齡 22~36 歲,平均(29.63±1.69)歲;不孕時間 2~6.5 年,平均(4.31±0.25)年;BMI 指數 18.7~27.5 kg/m2,平均(23.09±1.43)kg/m2。 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性激素水平檢測、超聲檢查等均確診為卵巢儲備功能減退,伴不孕癥狀;年齡>20 歲;均簽訂知情同意書;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排除標準:輸卵管因素不孕;生殖道畸形;宮內病變者;生殖系統炎癥疾病;既往存在卵巢手術史中,或合并盆腔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癥者;風濕免疫疾病等;近3 個月接受性激素藥物治療者;合并惡性腫瘤者;中途退出研究或不同意研究者;存在言語、視聽、精神、神志、意識等方面障礙,無法配合臨床研究者;用藥依從性較差者;藥物過敏者。
參照組于月經來潮第3 天應用克羅米芬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 H31021107)治療,劑量為 50~100 mg/次口服用藥,1 次/d,連續用藥7 d 左右,視卵泡發育情況調整藥物時間和劑量。
在參照組用藥的基礎,研究組加用尿促性素治療,于口服克羅米芬后第2 天肌注尿促性素 (國藥準字H20053775),劑量 75 IU/次,1 次/d,連續用藥 7 d 左右,視卵泡發育情況調整用藥時間。 兩組均最多持續治療6 個月經周期。
記錄兩組排卵率、妊娠率及流產率,排卵標準:B 超顯示有優勢卵泡形成并成熟,直徑≥18 mm,排卵后直徑縮小或消失,子宮直腸凹陷內可見積液。 妊娠標準:停經后尿HCG 呈陽性,B 超可見孕囊或胎心搏動。對兩組血清性激素水平進行測定,包括排卵期測雌二醇(E2)、排卵日測黃體生成素(LH);排卵后第 7 天測孕酮(P)。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排卵率、妊娠率分別為71.43%、55.10%,與參照組48.98%、26.53%相比相對更高,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流產率為4.08%,與參照組10.20%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排卵、妊娠情況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ovulation and pregnan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兩組治療前 E2、LH、P 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研究組治療后上述指標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血清性激素水平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sex hormon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2 兩組血清性激素水平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sex hormon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組別研究組(n=49)參照組(n=49)t 值P 值E2(pg/mL)治療前 治療后LH(mIU/mL)治療前 治療后P(ng/mL)治療前 治療后279.63±25.69 278.48±24.86 0.221 0.826 418.25±31.65 401.26±27.89 2.761<0.001 5.76±1.23 5.71±1.17 0.202 0.840 12.85±1.69 10.37±1.24 8.111<0.001 7.08±1.28 7.12±1.25 0.153 0.878 13.71±1.52 10.08±1.37 12.162<0.001
卵巢儲備功能減退在臨床較為常見, 近年來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工作及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精神壓力增加、社會因素增多、生育年齡延遲,使得卵巢儲備功能減退人數不斷增多, 為造成育齡期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 卵巢儲備功能減退與卵巢輸卵管手術、精神壓力、營養生活習慣、藥物、遺傳或先天性因素、免疫性因素等多種因素相關。 卵巢儲備功能與女性生育能力密切相關,卵巢儲備功能的下降臨床主要表現卵巢內存留的卵泡生長、發育、形成成熟卵母細胞能力的下降。 若不及時采取合理措施治療,不僅引發生育障礙,也可引發卵巢早衰,影響女性正常激素分泌,嚴重影響女性身心健康[2]。
目前臨床對卵巢儲備功能減退引發的不孕患者治療措施主要為調節卵巢內分泌功能、促進排卵,達到妊娠目的。 克羅米芬為臨床一線促排卵藥物,通常認為抗雌激素作用為其主要藥理作用,其結構與雌激素較為相似,可與雌激素受體進行結合,競爭性占據下丘腦雌激素受體,有效抑制內源性雌激素對下丘腦的負反饋作用,使LH、FSH激素水平升高,進而對卵泡生長及成熟進行刺激,發揮促排卵作用[3-4]。 雖然克羅米芬促排卵作用較為明顯,但其妊娠率不高, 分析原因可能為克羅米芬長時間占據雌激素受體, 其抗雌激素作用對子宮內膜生長及宮頸粘液分泌造成一定影響,使得精子難以進入,導致妊娠率較低,或妊娠后流產風險較高[5-8]。 因此臨床需在克羅米芬基礎上聯合其他藥物以增加妊娠率,降低流產風險。
尿促性素為一種FSH 類藥物, 其含有FSH、LH 兩種促性腺激素,卵巢為其靶器官,可對卵巢內分泌功能及生殖功能進行調節,促進卵泡生長及成熟[9-10]。 尿促性素中FSH 對卵泡顆粒層細胞增生及分化有促進作用, 可使卵泡成熟,LH 可協同FSH 對卵泡發育周期進行調節, 誘導機體排卵。 將克羅米芬與尿促性素聯合應用可顯著增加排卵率,同時對機體卵巢內分泌功能進行調節。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排卵率、妊娠率分別為71.43%、55.10%,與參照組48.98%、26.53%相比相對更高(P<0.05),且研究組流產率為4.08%與參照組10.20%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 E2、LH、P 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 E2(418.25±31.65)pg/mL、LH(12.85±1.69)mIU/mL、P (13.71±1.52)ng/mL 均高于參照組(P<0.05),這與黃春珍學者[11]在相關研究中得出,患者采用聯合用藥后, 排卵率和妊娠率分別為80.14%、52.69%,優于單一用藥治療,與該文所得結果相近,提示上述藥物聯用可有效改善機體血清性激素水平, 調節機體卵巢內分泌功能。
綜上所述,對卵巢儲備功能減退不孕患者而言,應用克羅米芬聯合尿促性素治療效果理想,可促進排卵,提高妊娠率,還可調節血清性激素水平,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