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邁南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票房突破50億元,樹立起國產動畫電影新標桿。《哪吒》之后,《姜子牙》《鳳凰》《西游記之大圣鬧天宮》《深海》《最后的魁拔》《大護法2》等多部國產動畫電影蓄勢待發。然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這些動畫作品不得不按下暫停鍵。最近影院重開,動畫電影市場隨之恢復生機,目前預定國慶檔的7部電影中,4部為動畫電影,其中《姜子牙》“貓眼想看”人數超過118萬。
動畫劇集方面,今年更是佳作頻出、驚喜不斷。先是唐朝背景的國風動畫《大理寺日志》在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拿下1.2億播放量;隨后,《霧山五行》引爆網絡,豆瓣上7萬余人給出了平均9.0的高評分。
爆款頻出,國產動畫崛起之聲不絕于耳,動畫產業繁榮背后的真實生態究竟如何?讓我們來聽聽專業人士怎么說。
爆款帶動行業整體發展
盡管疫情之下,許多動畫公司面臨著嚴峻的生存挑戰,但從市場整體發展趨勢來看,業界普遍對國產動畫充滿信心。
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動漫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李劍平認為,國產動畫確實是在崛起過程中,這些爆款作品具有一定的引領性作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動畫產業的整體發展。無論是作品數量、題材選擇、內容表現手段,還是市場影響力,國產動畫進步明顯。“現在的國產動畫從題材到內容全面升級,面向各種年齡段的作品亦有所增加,而且對于傳統題材的創新也投入了更多的思考。此外,國產動畫多年來與美國、日本等動畫強國開展技術合作,如今也已掌握成熟的動畫技術。”
電影觀眾調研和創投平臺聚影匯創始人、《中國動畫電影發展報告》主編朱玉卿也認同國產動畫的進步,但同時表示目前整個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并未形成真正的規模化和工業化發展,“動畫市場的長遠發展,需要眾多具備穩定輸出能力的制作公司。只有每年批量產出在一定水準之上的、可‘復制的作品,才能形成健康、可持續的市場。”
《姜子牙》導演王昕曾有留美經歷,接觸過很多國內外的創意團隊、中期團隊,他認為當動畫市場能有持續穩定的輸出,一年出現至少十部像《哪吒》這樣相對來說質量比較穩定的作品,才是真正崛起了,“以國產動畫現有的工業化水平還難以實現這一點,當然我相信之后會越來越好。”
成人向作品異軍突起
國產動畫質量的提升業界有目共睹。朱玉卿表示,2019年是國產原創動畫開始蛻變的關鍵年份,“去年是國產動畫特別清晰的分水嶺,也是國產動畫尤其是動畫電影迎來豐收的一年。”
2019年,在34部影片的共同助力下,國產動畫電影總票房突破70億元,遠遠超過往年表現。除了《哪吒》,《熊出沒·原始時代》《白蛇:緣起》《羅小黑戰記》也都取得超3億元的票房收入。動畫劇集尤其是網絡動畫市場同樣一片繁榮,在頭部視頻平臺,國產動畫逐漸占據主流。比如,2019年,B站國創區上線作品數量首次追平日本番劇的供應量,國產動畫月活躍用戶數量也首次超過番劇區,總播放時長破3億小時。
國產動畫分眾化趨勢明顯,成人向作品異軍突起。《哪吒》的橫空出世助力成人向國產動畫迅速成長,也讓業界看到了以成年人為目標觀眾的動畫作品的市場潛力。相較兒童向,成人向作品對內容、成本都有著更高要求,既要承載跌宕起伏的故事,又要反映深刻的思想主題。朱玉卿認為,國產動畫的一大進步就是不再盲目追求“合家歡”,成人向動畫慢慢從邊緣走向主流,也是去年動畫市場發生的一大顯著變化。他預測,隨著動畫電影創作理念的成熟與市場機制的完善,未來成人向將主導動畫市場,并將不斷拓寬中國動畫電影的內容邊界。
平臺和資本是重要推手
在國產動畫產業不斷升級進化的過程中,平臺和資本是重要推手。骨朵數據統計,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B站四大平臺2019年新上國產動畫數量累計104部,較2018年的75部有較大幅度增長,和2016年的52部相比翻了一倍。隨著移動互聯網泛娛樂化概念興起,視頻平臺不斷構建并完善與動畫工作室的合作生態,嘗試培養用戶的付費觀看習慣,一些優質動畫IP得以挖掘、孵化。以B站為例,2019年有73部動畫作品參與付費觀看,同比增長接近3倍。
“以內容搶用戶”是平臺的慣用打法,如今,平臺在內容上的布局已經從購買新番引流,逐漸延伸至對國產網絡動畫的投資,并圍繞動畫IP進行深度開發,實現“一魚多吃”。觀察騰訊最新發布的2020年動漫片單,不難發現,60多個動畫項目中,多數都是根據閱文旗下頭部網絡小說和騰訊動漫頭部漫畫改編,在推出動畫的同時,真人影視劇、游戲的后續開發也都同步展開。
此外,各大平臺也開始切入更早期的創業孵化階段,不僅從網文、漫畫平臺發掘IP,也從新銳創作者及學生創業團隊中收集項目。比如愛奇藝的“晨星計劃”、B站的“小宇宙新星計劃”均挖掘了大量優秀人才和項目。
朱玉卿認為,平臺的推動作用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平臺在會聚受眾和培養觀看習慣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平臺會聚了大量創作和制作人才,鼓勵創作,讓國產原創動畫的內容及表現形式日益豐富;第三,平臺對有潛力的企業和個人工作室團隊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
互聯網平臺更易捕捉受眾的消費習慣和口味偏好,同時更廣泛的線上傳播渠道和更多元的營銷結構也為動畫產業發展提供了新契機。李劍平表示,“平臺根據受眾需求,提出對動畫作品的需求,然后才有投資,才有人做作品。平臺為各種需求提供了出口。”
《大理寺日志》導演槐佳佳對平臺和資本助力帶來的變化有著切身體會,“10年前,像我們這樣的動畫人很難有渠道去展示自己的作品,互聯網平臺給了我們更大的舞臺和空間。整個行業的大環境、商業氛圍,以及動畫人的生存環境都變得更好,持續的作品產出也讓更多資本注意到中國動畫,大家對動畫這種表達形式越來越有信心。”
在趨利的商業市場中,爆款的出現必定會引發投資熱潮,光線影業、阿里影業、萬達影業等競相布局動畫市場。李劍平表示,動畫產業并非“高效的”投資行業,一部動畫電影的創作和制作周期一般要兩到三年,如果算上前期策劃等過程,時間可能會更長。比如《哪吒》的創作歷時近5年;《大圣歸來》更是耗時8年。李劍平提醒創作者及投資者要保持理性,切勿急功近利,“冷靜下來了解情況后,再選擇投資的人,就會有思想準備,也會愿意等待。令人欣慰的是,現在這種投資者有很多,他們對國產動畫都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