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彬

每集十余分鐘,結尾小劇場科普唐朝歷史文化知識。近日,由國產漫畫改編的動畫番劇《大理寺日志》第一季完結,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播放量突破1.2億, B站、豆瓣評分分別為9.8和8.5。
導演槐佳佳看到這一成績,很受鼓舞,“自己和團隊4年的辛苦沒有白費,雖然我們不是最優秀的團隊,但大家全力以赴,力求每個制作步驟都為作品加分。”
隨著《大理寺日志》第一季的熱播,槐佳佳一邊忙于參加衍生品簽售活動;一邊在總制片的督促下,馬不停蹄地繪制第二季動畫分鏡圖。“團隊會采納觀眾的意見,如故事節奏進展較緩、一集內容較少等,在第二季的創作中調整改進,讓更多觀眾愛上《大理寺日志》。”
慢工出細活
2014年,好傳動畫開始策劃《大理寺日志》IP,2015年,漫畫家RC以彩色條格漫畫的形式,在線上全平臺連載該漫畫作品。《大理寺日志》是一部古風斷案類作品,講述唐朝武周時期,大理寺眾人在洛陽城的日常工作,以及在少卿李餅帶領下,應對奇案、冤案,乃至政治斗爭,堅定理念,守護內心正義的故事。2016年,《大理寺日志》漫畫第一卷出版,豆瓣評分8.9分。同年,槐佳佳和團隊開始動畫制作。
2018年年底,好傳動畫舉辦《大理寺日志》試映會,宣布預計2019年播出。但《大理寺日志》的上線時間最終推遲到2020年4月10日。其間,不斷有粉絲催更。當被問及是否擔心“戰線”拖太久會消磨粉絲的熱情,槐佳佳表示,“如果為了趕進度,提前上線也不是不行。但無論我們多快,也會有觀眾嫌慢。權衡下來,團隊還是選擇慢工出細活。哪怕再晚,觀眾也能看到我們的辛苦和用心。”
槐佳佳透露,團隊數次調整創作方向,制作精細度不斷升級,最終耗時4年打磨出這部12集番劇。“原本設想的制作體量,更像泡面番,制作相對簡單,但大家都想把作品做得更好,時間就拉長了。另外,相比業內一線制作公司,團隊覺得必須用笨功夫彌補制作實力的差距,將動作設計得更復雜。例如人物起身抬頭微笑的動作,別人只處理嘴部動作,我們會設計人物的臉部表情、肢體動作整體配合。”
為真實還原原作中唐朝的歷史背景,團隊多次到洛陽采風,前往陜西省博物館、古墓博物館參觀文物,與研究人員交流,加深認識。另外,團隊還邀請《唐朝穿越指南》的作者森林鹿作,作為《大理寺日志》的唐史顧問,讓細節盡可能貼近史實。槐佳佳感嘆,“整個制作過程就是自我完善的過程,直到最后一集,團隊還在研究宮廷宴會器皿,力圖在劇中真實呈現。”
兼顧原作和市場
不同于《鎮魂街》《一人之下》等熱門改編動畫作品,編劇和原作作者之間的涇渭分明,《大理寺日志》漫畫原作者RC,深度參與了番劇的劇本改編工作。
“我是個‘說書人,不可能照著漫畫‘念。原作漫畫中,每格畫面都充斥著大量信息和臺詞,將這些信息點運用鏡頭語言重新編排,要根據原作內容適當改編。為了更好掌握原作故事精髓,我會先吃透故事線、人物行為模式,然后采訪RC,挖掘人物的雙面性格、情節反轉等漫畫中隱藏的信息。”槐佳佳表示,原作作者參與《大理寺日志》動畫劇本編寫,與漫畫版權同屬好傳動畫有一定關系,但更重要的是“彼此信任”。
原作粉絲不難發現,經動畫改編,《大理寺日志》理順了時間線和故事邏輯,補足了人物動作的連貫性,還增加了第四集禮部夜行的原創劇情。在便于未看過原作的新觀眾理解故事背景的同時,也給原作粉絲帶來驚喜。
槐佳佳表示,除了聽取原作作者建議,還會綜合考慮觀眾、市場、資本三方的喜好。“雖然我是創作者,但我不會將創作當作一次實驗。我希望創作出符合市場的好作品,會根據制片建議,修正一些過于個人風格化的表達。” 他補充道,好傳動畫采取制片人中心制,導演對整個團隊負責,實際上資方并未限制導演創作方向,更多是審核政治導向,控制制作周期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