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彬

原定2·14情人節檔的電影《我在時間盡頭等你》轉戰七夕檔,該片自8月25日(七夕)上映以來,以首日票房2.77億元票房拿下2020年截至目前全國及全球電影市場的單日票房冠軍,暫列國產電影首日票房前10,并成為中國影史七夕節票房冠軍。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改編自鄭執的同名小說,由姚婷婷執導,講述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因意外改變命運,在一次次時空重置中相互付出,最后找回彼此,重新相愛的奇幻故事。影片公映首日,淘票票發起100城365個主題觀影團,組織上萬對情侶在公映首日觀影。這部影片到底有什么樣的魔力,吸引眾多情侶七夕打卡電影院?
愛情片“套路”的創新表達
車禍、失憶、絕癥,被觀眾總結為愛情片三大“虐心”橋段。《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涉及車禍、失憶的情節。針對這些“老套”的類型片橋段,姚婷婷認為,本片增加了奇幻設定,通過一塊可以改變人物命運的手表,傳遞出男女主人公相互付出、陪伴的愛,橋段看似雷同,但傳遞出的情感體驗不一樣。“英國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國古代民間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古今中外愛情故事中雷同的經典橋段很多。”
不論是愛情片、喜劇片,還是動作片、懸疑片,如何在類型化創作中增加新意,是擺在創作者面前的一大挑戰。該片點映期間,觀眾觀影后在豆瓣留言,“這部電影雖有奇幻設定,卻是一部很極致、純粹的愛情片。”“看完電影,只想一輩子陪在愛人身邊。”從這些評價中不難看出,如果能引發共鳴,觀眾對片中“老套”的類型片橋段并不反感。
為了增強影片的真實感,團隊選擇將奇幻元素架設于真實世界,“本片的創作思路是,生活在現實世界里的男女主人公,遭遇了一件奇異的事情。觀眾更易產生代入感,獲得情感體驗。團隊的創作主旨是傳達一種愛情觀,呈現情感。”
姚婷婷坦言,奇幻表達給拍攝帶來不少挑戰。片中林格的扮演者李鴻其,需要從高中生一直演到老年,既有高中時的青春洋溢,又有中年時的迷茫,“每次化老年妝起碼6個小時,演員面部貼上假皮后,細微表情較難呈現到位。有時演員表達已經很夸張了,但我從監視器中看到的表情仍稍顯平淡。”
影片時間跨度大,置景工作量自然不小。姚婷婷介紹,《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拍攝地包含國內外,由于場景布置需根據不同年代調整,置景量很大。“兩個多月的拍攝周期很緊張,劇組經常一天換一個拍攝地。幸好開拍前,劇組曾在布拉格提前籌備,拍攝得以順利完成。”
劇情扎實才能引發共鳴
縱覽近幾年熱映的愛情片,都不同程度地引發了話題討論。如2017年票房19.41億元的《前任3:再見前任》和2018年票房13.61億元的《后來的我們》,使有關“前任”的話題熱議出圈,觀眾會不自覺將自己過往的情感經歷帶入電影情境中;2019年票房9.58億元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使“愛與成全”的話題占據熱搜,引發網友花式“曬哭”。
截至8月31日,抖音話題#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播放量超過16億次。網友化身“自來水”,總結出有關愛情價值觀的話題,例如“只要能救你,用我的壽命交換又如何”“有時候強忍眼淚,比放聲大哭更難受”“世間愛情千萬種,痛而不舍最煎熬”等。
對此,姚婷婷表示,自己在創作中不會預設話題,主要考慮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發酵。講故事的功力扎實,才能引發觀眾共鳴。“不同年齡段的觀眾,愛情觀不一樣,如果創作時完全按照預設,人為設置話題,效果不一定理想。宣發階段可以根據受眾設置話題,但創作端應該純粹一些。”
此外,姚婷婷認為,話題關注度并非愛情片打動觀眾的必要條件。姚婷婷此前執導的網絡劇《匆匆那年》和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都是青春愛情題材,她表示,“一個能打動自己的好故事”是其選擇項目的標準,而非話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