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珊珊


今年上半年,影院因新冠肺炎疫情暫停營業,網絡電影乘風“宅經濟紅利”,播放量和關注度大幅上漲。《2020上半年度電影市場數據洞察》(以下簡稱《洞察》)顯示,上半年37部網絡電影全網分賬票房超過千萬元。為鼓勵更多精品化和多元化內容的創作生產,推動網絡電影行業加速發展,優酷網絡電影自8月20日起,升級內容合作模式,優化定級單價、資源推廣、分賬公式。
在“提質減量”的大趨勢下,網絡電影從早期的野蠻生長,到如今的精品化發展,行業正處于發展的關鍵階段。一方面,線上觀影需求增長迅速,內容付費市場與在線電影市場仍有較大發展潛力;另一方面,5G為網絡電影行業帶來新機遇,從技術上提升用戶觀看體驗,從創作上推動內容創新。
疫情催化? 行業駛入增長快車道
網絡電影作為互聯網時代孕育的一株新芽,正在快速成長。根據國家廣電總局網絡司發布的備案數據:2019年6月,全國重點網絡影視劇規劃備案片目共300部,其中,網絡電影188部。
2020年6月,在國家廣電總局“重點網絡影視劇信息備案系統”中,登記并符合重點網絡原創視聽節目制作相關規定的片目共490部,其中,網絡電影363部,環比增長19%,同比增長93%。
除了在數量上保持增長趨勢,網絡電影的主題也越來越多元。《洞察》顯示,愛奇藝共有23部網絡電影實現分賬破千萬元。榜單中除了動作、奇幻、武俠等強類型影片依舊活躍,歷史、懸疑、現實、國漫等題材也開始出現。
創新型內容分賬能力正在得到驗證,越來越多新故事新題材受到行業與用戶歡迎。在愛奇藝網絡電影7月的票房榜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喜劇動作電影《霍家拳之鐵臂嬌娃》,周柏豪、張馨予主演的《斗戰勝佛之大圣之淚》,以及動作電影《獵鷹突擊》。此外,高煒、楊長青等主演的劇情片《老大不小》,王櫟鑫主演、改編自小說《余罪》的《臥魚》也表現亮眼。
愛奇藝數據,截至今年6月, 網絡電影《奇門遁甲》以愛奇藝、騰訊視頻雙平臺5641萬元票房的分賬成績,刷新網絡電影市場票房紀錄。《倩女幽魂:人間情》在騰訊視頻上線61天,收獲4226萬元分賬票房,成為上半年單平臺分賬票房最高的網絡電影。兩部作品破紀錄的分賬走勢,讓更多人看到了網絡電影市場的巨大潛能。
網絡電影在行業自發升級和市場政策調控下,呈現出精品化發展趨勢,在情節、制作、表演等綜合維度上,基準線不斷提高。以《倩女幽魂:人間情》為例,該片總投資超過4000萬元,制作過程中使用了1400多個特效鏡頭。
競爭加劇? 分賬體系日益優化
據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黨委副書記朱傳欣觀察,“2019年以來,網絡電影市場總體上表現出穩中向好的基本面,重導向、重質量、重創新成為全行業的基本共識,網絡電影的播放量、好評率、分賬額明顯提升,市場主體紛紛轉變發展思路,主動謀求改變,力爭自我進化。”
得益于多年來院線電影對觀影付費習慣的培育,觀眾對網絡電影的付費意愿,高于其他網生內容,網絡電影成為視頻平臺的必爭之地。各大平臺對網絡電影的扶持,從早期為制作方提供播出渠道、進行分賬,轉為向上游介入,直接參與網絡電影的出品和制作。
2014年,愛奇藝率先提出“網絡大電影”概念,啟動“網絡大電影”計劃。2017年,愛奇藝網絡電影開啟云騰計劃,為制片方免費開放文學IP,采用后期收入分成的合作方式。云騰計劃開展至今,已有超過40部網絡電影在愛奇藝獨播。其中,今年4月28日上線的軍事動作題材影片《狼鷹》,上線三天收獲375萬元分賬票房,累計票房分賬收益近1299萬元。
愛奇藝從今年4月起,將網絡電影結算周期由季度結算升級至月度結算。今年7月,愛奇藝對電影合作項目進行了升級,將愛奇藝電影生態下的內部資源進行整合,優化產品與服務,包括:增加“制作中項目”的評估服務,向各個階段的電影項目開放合作;整合項目評估、網絡分賬、原創電影等多種商業模式,希望通過資金、資源、數據、技術等提供多方位支持。同期,愛奇藝網絡電影榜單小程序功能升級,新增影片搜索、分賬明細頁排序等功能。
今年上半年,騰訊視頻對網絡電影分賬模式、中后臺分發工具等集中升級,舉辦網絡電影私享匯。7月,騰訊視頻升級分賬劇的合作模式,優化了分賬單價、優質內容激勵政策、推廣資源配置、收益結算周期等方面的規則。
為推動優酷網絡電影數據透明化,進一步打通阿里系生態,今年6月29日,優酷內容開放平臺聯合燈塔專業版App,同步上線網絡電影日票房榜功能,方便合作方了解內容風向和用戶喜好,創作更多優質內容。8月20日,優酷網絡電影升級內容合作模式,優化定級單價、資源推廣、分賬公式:新增“A+”級別,豐富評級分賬體系;升級資源包,增加各級別推廣資源;簡化分賬公式,取消固定時長參數。
愛優騰等視頻平臺對網絡電影的作品評級、資源推薦、上線排期、宣發補貼等方面進行調整優化,縮短分賬周期,一方面為創新內容帶來更多破圈的機會;另一方面,分賬規則透明化,為網絡電影產業鏈商業化運作奠定基礎,給合作影片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轉型升級成院線電影重要補充
疫情加速了網絡電影的發展進程。但是,想要真正完成轉型升級,網絡電影依舊面臨諸多挑戰。“當前,網絡電影正處于市場重啟、價值重估、生態重塑的關鍵時期,此時尤其需要全行業堅定信心、凝聚共識,借賽道轉換之機,駛入良性軌道。”朱傳欣建議,網絡電影應合理把握“精”“輕”原則,追求與院線電影的差異化、互補性、協同發展,奮力成為新型電影產業的支柱力量之一,助力全行業迎來錨泊后的再次啟航。
網絡電影與院線電影不在同一賽道上。對于觀眾而言,兩者在觀影體驗、影片題材、消費場景等方面截然不同。網絡電影有望成為院線電影的重要補充。“如今,很多網絡電影的制作已經和院線電影趨同,甚至可以在院線放映。電影院空間、檔期有局限,網絡有更大的放映空間和自由。”上海藝言堂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裁顧曉東表示。
網絡電影能補充院線電影的觀影缺口,還有助于電影產業人才培養。網絡電影制作和分賬周期短、投入成本低、進入門檻低等特點,助力有潛力、有才華但缺乏經驗的青年導演和演員進入市場,加速人才成長。
此外,網絡電影還能補足院線電影內容方面的空白。如紀錄片、舞臺藝術片等小眾題材影片,雖然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但商業價值相對較低,難以在資源緊張的院線中獲得充足排片,曝光率低。相比之下,網絡電影不存在時空限制。未來,隨著網絡電影市場不斷規范和成熟,內容優質的小眾題材影片有望獲得新生。
編劇、導演、制作人孔文波認為,商業主旋律網絡電影未來將成為趨勢。“目前,主旋律在網絡上還是小眾,但我們從小人物出發,用一些雅俗共賞的手法,表現從小愛到大愛的轉變,相信可以把觀眾帶進來。即便無法做流量,也可以用一些高端的、精神層面的內容,對平臺產生正面影響。明年將迎來建黨百年,會有很多相關題材電影、電視劇出現,預計整個網絡市場將會以主旋律作品為主導。”
內容為王? 網絡電影邁向精品化
伴隨著網絡電影的爆發式成長,蹭IP、擦邊球、宣發薄弱等問題相繼出現。雖然在《電影產業促進法》及其相關細則和政策法規實行后,網絡電影從初期的“野蠻生長”到如今的精品化發展已成定勢,但目前在制作水準、投資規模、內容質量等方面,網絡電影和院線電影還有較大差距。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直言,“網絡平臺沒有辦法和院線競爭,投資太小了。網絡電影的投資規模,撐不起電影的工業化制作。”
“網絡電影中,現代劇投資400萬元相對可控,古裝片、玄幻片一般不能超過1000萬元,否則可能沒辦法回本。在這一層面上,網絡電影的確無法和院線電影競爭。”編劇、導演、制作人孔文波認為,盡管如此,網絡電影依舊能夠產生好作品。“當我們把大部分投資用于電影制作而非明星片酬,內容為王,相信觀眾會有判斷。”
《2019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中,752位專家對網絡電影未來一年的主要發展方向做出選擇,其中60.4%的專家選擇了“提升創作主體的專業能力,推動更多專業團隊入局”;另有47.7%的專家選擇了“網絡電影應探索新的題材領域,打破受眾圈層”。
孔文波表示,“現在很多導演團隊、公司,比如慈文、華策等,都在布局網絡電影,今日頭條、快手布局進入影視領域,相信市場會逐漸擴大,門檻也會逐漸拉高。任何行業都會出現優勝劣汰,這是好事情。”
對于網絡電影從業者而言,投機取巧的時代已經過去,守住創作本心和情懷,才能贏得觀眾、贏得市場。值得關注的是,龐大的會員基礎,為優質網絡電影提供了良好的收益渠道。在網絡電影精品化道路上,廣告植入、衍生品開發、影游聯動等IP變現模式有望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