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向榮



【摘 要】目的:觀察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患者經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8/11-2020/1我院收治的52例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患者展開分析,對照組行常規西藥治療,觀察組行中西醫結合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血糖水平變化情況以及動脈血流速度改善情況。結果: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5.38%,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8.46%(P<0.05);治療前兩組各項血糖指標(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各項血糖指標均降低,組間比較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患者經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水平,并糾正了患者的動脈血流速度。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by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Methods: 52 case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8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for analysi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treatment effect, blood glucose level change and arterial blood flow velocity improve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65.3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88.4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by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significant, which improves the blood sugar level of the patients and corrects the arterial blood flow velocity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diabetes mellitus;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中圖分類號】R58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1
受人們生活水平提升和生活方式改變的影響,我國居民患糖尿病的比例呈顯著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且有較高比例的患者由糖尿病并發癥導致死亡,而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則屬于糖尿病并發癥之一,若長時間未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則可能導致患者殘疾,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1]。因此,本研究從我院選取52例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患者展開研究,探討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選取收治的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患者展開研究,患者共選取52例,運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n=26,西醫治療)和觀察組(n=26,中西醫結合治療)。觀察組女15例,男11例,年齡44-75歲,平均年齡(56.33±6.49)歲,病程介于3年到17年之間、平均病程(6.80±3.26)年。對照組女14例,男12例,年齡最小不低于42歲,年齡最大不超過74歲,平均年齡值為(6.69±3.32)歲,平均病程(4.12±1.32)年。2組年齡、性別、病程等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診斷標準:(1)存在麻木、疼痛、足背發涼等肢體缺血表現;(2)對下肢血管實施彩超發現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狹窄的情況;(3)伴隨存在動脈硬化疾病,比如高血壓、冠心病以及高脂血癥;(4)存在其他血管病變,比如大動脈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中醫診斷標準:以《糖尿病中醫防治指南》[2]中的消渴病氣陰兩虛兼血瘀證為依據擬定診斷標準:肢體麻木、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發涼,下肢為主要癥狀發生區域,雙足皮膚顏色蒼白或存在青紫色,氣短乏力,神疲倦怠,結合患者臨床癥狀和舌脈可辨證屬于氣陰兩虛、瘀阻脈絡證。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西藥治療,具體內容如下:對患者進行運動指導和飲食控制,應用格列本脲片(生產廠商:天津太平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12020790),用法用量為:口服,1天2次,分別于早午餐前應用,每次2.5mg。針對病情較輕患者1天用藥三次,均在三餐前,每次用量1.25mg,逐漸增加藥物用量,每日用量不可超過15mg。針對血糖控制較差的患者,可應用胰島素治療,并增加應用阿托伐他汀鈣片(生產廠商: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20051408),用法用量為:口服,1天1次,1次10mg;阿司匹林腸溶片(生產廠商:大同市利群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14022744)用法用量為:餐后1小時口服,1天1次,1次100mg;西洛他銼片(生產廠商:山西邦仕得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20113551)用法用量為:餐后1小時口服,1天2次,1次100mg,持續治療8周。
觀察組行中西醫結合治療,西藥治療與對照組相同,中藥治療主要指應用自擬益氣活血通絡湯,藥物組方包含:冰片5g、地龍9g、水蛭9g、丹參12g、川芎12g、赤芍12g、三七15g、牛膝15g、葛根20g、桂枝20g、黃芪30g、石斛30g。用水煎制,1日1劑,分兩次服用。持續治療8周。
1.3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時血糖)變化情況以及動脈血流速度(腘動脈、股動脈、足背動脈)改善情況。治療效果評價指標可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其中顯效主要指在患者實施治療后臨床癥狀徹底消失,皮膚溫度與皮膚顏色恢復正常;有效主要指在患者實施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皮膚溫度與皮膚顏色逐漸恢復;無效主要指在患者實施治療后臨床癥狀無改善,皮膚溫度與皮膚顏色未恢復。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分析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較高,對照組與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65.38%、88.46%,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 比較兩組血糖水平改善情況
治療前兩組各項血糖指標(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各項血糖指標均降低,組間比較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2。
2.3 比較兩組各部位動脈血流速度
治療前,兩組各部位動脈血流速度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各部位動脈血流速度均升高,組間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
3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口老年化問題日益加重,糖尿病在我國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當糖尿病病情發展至終末期時,可能誘發產生多種并發癥,比如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且均以周圍神經病變為基礎。具體而言,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屬于慢性進行性血管病變之一,和脂代謝紊亂、內分泌紊亂失調以及血小板黏附力增大存在緊密聯系,其中高血糖則屬于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的獨立危險因素,因為長期受葡糖糖毒性,且蛋白質的非酶糖化狀態均可能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受損,繼而導致微循環灌注出現障礙,致使機體自由基增多,氧化應激反應增強,以血管內基底膜變厚、動脈壁中層鈣化以及管壁彈性降低為主要表現[3]。過去在對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實施治療時,多采用抗凝、降糖、調脂以及擴張血管等治療措施,但均未取得切實有效的治療效果,所以積極探尋一種更加行之有效的治療措施具有重要價值。腘動脈、股動脈、足背動脈為主要發病部位,以動脈粥樣硬化為病理基礎。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5.38%,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8.46%;療后,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均降低,組間比較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各部位動脈血流速度均升高,組間比較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中醫學理論認為,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以氣陰兩虛為本,痰瘀毒邪為標,所以將其歸屬于“脈痹”的范疇,與久病入絡的特點相符合,本文所用自擬益氣活血通絡湯,其中包含的黃芪、桂枝具有溫通陽氣、補氣活血、疏經通絡的作用;丹參、川芎、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散瘀開郁、活血止痛的作用;三七具備散瘀止血的作用;牛膝具有補肝腎、強筋骨、逐瘀的作用;葛根和地龍具備通絡的作用;石斛具備補益脾胃、疏清虛熱的作用,全部藥方具備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作用。與西藥聯合用藥的情況下,可取長補短,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4-5]。
綜上所述,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患者經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水平,并糾正了患者的動脈血流速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呂樹泉,張淑芳,王猛,等.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臨床療效觀察[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5(02):92-94
張敏道,呂占偉.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的療效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08):193-194
劉建新,沈宏.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90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10):281-282
劉成瓊.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30例臨床體會[J].中醫臨床研究(10):27-28
王志彬, 張珂珂.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的臨床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8(19):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