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鎂鋅
【摘 要】目的:探析慢性腦供血不足致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行艾地苯醌治療效果。方法:本文所選82例明確診斷為慢性腦供血不足致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均為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接收,以系統抽樣法為基準分為兩組,對照組(41例)開展銀杏葉片治療,觀察組(41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艾地苯醌治療,對治療效果進行觀察。結果:在MoCA評分、MMSE評分、ADL評分和NIHSS評分方面,兩組治療前差異較小(P>0.05);觀察組治療后同對照組相比優,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治療效果(92.68%)比對照組(51.22%)高,差異顯著(P<0.05);在P300方面,觀察組較對照組優,差異明顯(P<0.05)。結論:慢性腦供血不足致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臨床治療期間,艾地苯醌的應用有助于患者自身認知障礙病癥改善。
【關鍵詞】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非癡呆型;慢性腦供血不足;艾地苯醌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dibenzoquinone in the treatment of non-dementia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caused by chronic cerebral insufficiency. Methods The 82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41 cases) carried out ginkgo leaf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41 case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treatment of aldibenzoquinon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Results: In terms of MoCA score, MMSE score, ADL score and NIHSS sc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mall before treatme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92.68%)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51.22%),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P>0.05). Conclusion: Adiphenquinon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erebral insufficiency to non-dementia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hich can improve cognitive impairment.
Key Words Keywords vascular cognitive dysfunction; non-dementia; chronic cerebral insufficiency; aldibenzoquinone
【中圖分類號】R74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1
慢性腦供血不足指的是腦組織長時間處于持續灌注狀態,每100克腦組織血流量每分鐘低于40ml至60ml,導致腦細胞長時間處于血液供應不足狀態,造成大腦皮層萎縮、腦細胞缺氧,進而出現認知功能障礙、頭昏、頭暈等病癥。據有關資料顯示[1],長時間慢性腦供血不足則會發展成為血管性癡呆癥,血管性癡呆患者發病前,長時間合并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指的是因為腦血管等疾病引起的認知功能損傷等綜合征,認知受損程度處于正常與癡呆間。如果控制不及時,則會惡化,并向癡呆發展。因此,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早期治療非常重要,其有助于患者病情及早減輕。有關報道顯示,艾地苯醌是老年性癡呆治療常用藥物之一,其可使患者精神病癥、腦功能代謝及早緩解。基于此,本文就艾地苯醌于慢性腦供血不足致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進行簡單分析,具體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實驗82例明確診斷為慢性腦供血不足致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均為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接收,基于系統抽樣法為基準分為兩組,對照組(41例)中,男、女分別有21例和20例;年齡最大與最小分別是82歲和60歲,均值(72.15±3.23)歲;患病時間分布在1年至3年(2.03±0.15)年;觀察組(41例)中,男、女分別有23例和18例;年齡最大與最小分別是84歲和61歲,均值(72.26±3.19)歲;患病時長分布在1年至3年(2.05±0.21)年;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選標準:①由患者家屬了解本實驗內容后簽署相關文件;②具備完整臨床資料;排除標準:①具有銀杏葉片或者艾地苯醌藥物過敏史;②合并肝、腎、心器官功能不全或者障礙;③凝血功能障礙嚴重;④合并惡性腫瘤;⑤中途選擇退出。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銀杏葉片治療(海口奇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3069;9.6mg*24s))每次2片,日用3次。
觀察組:進行銀杏葉片治療同時結合艾地苯醌(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70137;30mg*12s),每次服用劑量為30mg,每日接受3次治療。2組均接受為期12周治療。治療過程中,繼續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批號:國藥準字J20171021;廠家: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規格:100mg*30s),100mg每次,日用1次,阿托伐他汀(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08;規格:20mg*7s),每次服用劑量為20mg,每日接受1次治療。同時予以降糖、降壓藥物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2組NIHSS評分、MMSE評分、ADL評分、MoCA評分,判定依據分別是神經功能缺損量表、簡明智力狀態檢查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并比較視覺P300,視覺P300指標包括Pz、Fz、Cz和C3。
療效判定[2]:按照《血管性癡呆辯證量表》判定。(治療前分數-治療后分數)/治療前分數*100%=療效指數。痊愈:療效指數是100%;明顯進步:療效指數在50%至99%;進步:療效指數在20%至49%;稍有進步:療效指數在1%至19%;無效:療效指數為0%。(總例數-無效例數)/總例數*100%=治療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本實驗數據的計算、處理均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20.0,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采用(±s)和率(%);分別采用t與x2檢驗;兩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對照組中,痊愈、明顯進步、進步、稍有進步、無效分別有0例、1例、16例、4例和20例,治療總有效率是51.22%;觀察組中,痊愈、明顯進步、進步、稍有進步、無效分別有0例、2例、21例、15例和3例,治療總有效率是92.68%,
觀察組治療效果比對照組優,差異明顯(x2=17.464;P=0.000)。
2.2 MoCA評分和MMSE評分
在MoCA評分和MMSE評分方面,治療前,對照組分別是(16.87±3.65)分和(23.82±2.01)分,觀察組分別是(16.92±3.71)分和(23.91±2.57),
觀察組與對照組MoCA評分和MMSE評分差異較小(t=0.062、0.177;P=0.951、0.860);治療后,對照組分別是(19.45±3.06)分和(25.43±2.15)分,觀察組分別是(22.65±3.20)分和(27.72±2.43)分,觀察組均比對照組高,差異明顯(t=4.628、4.519;P均為0.000)。
2.3 分析P300
在Pz、Fz、Cz和C3方面,對照組分別是(411.15±22.05)ms、(399.48±19.46)ms、(403.21±21.43)ms、(405.21±21.16)ms,觀察組分別是(390.25±15.36)ms、(387.41±16.49)ms、(389.47±17.14)ms、(389.17±17.12)ms,觀察組均比對照組低,差異顯著(t=4.980、3.029、3.206、3.773;P=0.000、0.003、0.002、0.000)。
2.4 ADL評分和NIHSS評分
治療前,對照組ADL評分和NIHSS評分分別是(25.34±11.29)分和(2.65±2.41)分,觀察組分別是(25.91±10.48)分和(2.12±2.09)分,觀察組與對照組ADL評分和NIHSS評分無明顯差異(t=0.237、1.064;P=0.813、0.291);治療后,對照組分別是(19.56±8.37)分和(1.14±1.05)分,觀察組分別是(16.32±5.56)分和(0.70±1.02)分,觀察組比對照組優,差異顯著(t=2.065、1.925;P=0.042、0.049)。
3 討論
慢性腦供血不足具有發病隱匿等特點,臨床表現包括記憶力下降、頭痛、頭沉及頭暈等,臨床表現形式較多,而且相對復雜,通常情況下,無神經系統局灶體征,而且特異性檢查方法欠缺,使得該病臨床診斷和治療難度增加。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障礙同樣具有發病隱匿等特點,大部分研究資料顯示,對于文化程度偏低、年齡高人群很容易出現該病,及早診斷并治療,可避免其向轉變為血管性癡呆。
艾地苯醌屬于輔酶Q10類似物,其利用藥物自身作用將線粒體電子系統激活,從而使三磷酸腺苷合成速度進一步加快,增強線粒體自身功能。與此同時,艾地苯醌自身存在抗氧化作用[3]。現階段,針對弗里德賴希共濟失調癥的治療,主要采取艾地苯醌,其同樣被視為治療該病的第一藥物。針對多發性腦梗死患者及腦血管意外等患者而言,自身意識越來越低,與此同時合并語言障礙及情緒消沉等病癥,在采取該藥物治療后效果明顯。據有關資料顯示,從患者耐受和臨床治療兩個方面分析,艾地苯醌在老年人認知障礙治療中效果明顯。
銀杏葉片的組成包括白果內脂和銀杏黃酮苷,據有關資料顯示,其具有血管擴張作用,同時可使血流量增加,使心肌耗氧減少,改善缺血缺氧狀況。但是在血管性認知障礙治療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本實驗中,艾地苯醌在慢性腦供血不足致非癡呆型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治療中效果明顯,結果提示,觀察組無論是MoCA評分,還是MMSE評分,治療前,兩組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比對照組高,差異明顯(P<0.05);可見,經過藥物治療后,患者理解能力、記憶力、語言功能、注意力等改善明顯;在P300方面,觀察組比對照組低,差異顯著(P<0.05)。認知電位主要用于認知功能的評估,其中P300波使用范圍相對廣泛。P300波可將臨床無表現的認知功能障礙反映出來,以便對認知功能障礙的觀察提供相關信息。據有關資料顯示,P300潛伏期增加可以被視為早期認知減退預測的指標。在治療總有效率方面,觀察組(92.68%)比對照組(51.22%)高,差異顯著(P<0.05);由此分析,艾地苯醌的應用可明顯減輕患者臨床病癥,同治療前相比,其認知功能障礙改善明顯,可協助患者及早開展正常生活,確保良好的治療效果。在ADL評分和NIHSS評分方面,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比對照組優,差異顯著(P<0.05);可見,為該類患者提供艾地苯醌藥物治療,可使患者認知功能及神經缺損狀況等改善,使其可以獨立生活。
綜上,慢性腦供血不足致非癡呆型血管認知功能障礙患者采取艾地苯醌治療,不僅可以減輕臨床病癥,改善患者認知障礙、神經功能缺損狀況,同時可促進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值得臨床進一步采納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冀新紅.丁苯酞治療非癡呆性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30例臨床觀察[J].陜西醫學雜志,2018,47(1):117-119.
[2] 譚子虎,陳延,謝文婷,等.血管因素與血管性認知功能損傷及癡呆[J].安徽醫藥,2018,22(12):2291-2293.
[3] 宋禮.奧拉西坦聯合多奈哌齊對血管性癡呆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8,24(2):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