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

【摘 要】:目的:探討經陰道非脫垂性全子宮切除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1月接收的行經陰道非脫垂性全子宮切除患者32例為觀察組,另選擇32例行開腹全子宮切除術的患者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的圍手術期指標和并發癥。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陰道非脫垂性全子宮切除對非脫垂性子宮疾病的治療效果顯著,患者圍手術期指標穩定,并發癥少。
【關鍵詞】:非脫垂性子宮;經陰道全子宮切除術;開腹全子宮切除術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1
經陰道全子宮切除術是近年廣泛用于的一種微創術式,手術的目的主要是最大程度減少對患者機體的損傷,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預后,為了解上述手術方法治療非脫垂性子宮疾病的臨床效果,本次將不同手術方法治療的非脫垂性子宮疾病患者的臨床情況進行分析,旨在探析經陰道非脫垂性全子宮切除的效果與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1月接收的行經陰道非脫垂性全子宮切除患者32例為觀察組,年齡32-64歲、平均(48.7±5.2)歲,孕1-8次、平均(4±2)次,產1-6次、平均(2±1)次;另選擇32例行開腹全子宮切除術的患者為對照組,年齡31-65歲、平均(48.5±5.0)歲,孕1-9次、平均(4±2)次,產1-7次、平均(2±1)次。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開腹全子宮切除術:腰硬聯合麻醉,于患者腹部恥骨上三指(橫)位置橫向切開,隨即用血管鉗將子宮兩邊的角部夾住,緩慢的牽引子宮;選用7#線對患者的子宮圓韌帶、輸卵管和卵巢固有的韌帶進行縫扎,剪斷闊韌帶后葉腹膜,并對宮骶韌帶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再剪斷膀胱子宮凹陷的腹膜,緩慢的將膀胱分離,并把膀胱逐漸下推到宮頸外口處,仔細處理患者的子宮動靜脈與主韌帶等;將陰道穹進行環切并取出子宮,把陰道的殘端懸吊在骶主韌帶上,觀察手術操作滿意后縫合切口。
觀察組:經陰道非脫垂性全子宮切除:連續硬膜外麻醉,將患者擺放為膀胱截石位,以7#線將小陰唇縫合并固定在大腿的內側,注意是其具有一定程度的張力,對會陰部進行大單縫合和固定;以陰道鉤把陰道擴開,再用雙齒宮頸鉗把宮頸夾住,隨即往下和往外開始牽引子宮,把1:1500比例的腎上腺生理鹽水注進膀胱、宮頸以及宮旁、直腸等部位的陰道間隙;圍繞宮頸將陰道黏膜切開,位置在膀胱溝下0.3-0.5cm,用彎組織剪貼著宮頸黏膜往上緩慢推開,將膀胱宮頸間隙逐漸分離,觀察兩側分離到2:00和10:00位置時,把膀胱腹膜慢慢的提起并進行反折,隨即慢慢的打開,注意往兩側擴大;把腹膜用4#線縫合在12點的位置;用鉗夾將子宮動靜脈及周圍闊韌帶組織夾住,剪斷后進行雙重縫扎,詳細處理圓韌帶及子宮附件后將子宮頸陰道取出。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測量患者術中的出血量,評估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分值0-10分,得分高說明疼痛程度嚴重,注意觀察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出現。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用SPSS 24.0,計數資料用(%)表示,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1例(3.13%)陰道血腫,對照組3例(9.38%)陰道血腫、2例(6.25%)周圍器官受損、1例(3.13%)切口愈合延遲,c2=4.010,P=0.04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非脫垂性子宮疾病屬于婦科常見疾病,一般多見子宮肌瘤、子宮肥大和子宮腺肌癥等良性病變,病情會對女性的日常生活造成較大的影響,嚴重時會危及其生命[1]。目前,治療非脫垂性子宮疾病的手段較多,大都能減輕病情帶給患者的痛苦折磨,亦能促使患者的身體有效恢復,但每種方法獲得的臨床效果參差不齊。
開腹子宮全切術是傳統術式,一般能有效切除子宮,對患者的病情療效顯著,但手術切口大,不僅術中出血不容易控制,患者術后承受的痛苦較大,且腹部切口容易形成瘢痕,堵曉英[2]指出,上述術式極易引起術后并發癥,對患者的機體損傷較大,用于肥胖或者開腹手術操作難度較大患者時,臨床效果欠佳,且患者的接受度較低。
孫靜等[3]指出,上述術式的創傷小,手術操作不會較大程度的影響胃腸道,手術時間亦短,患者術后的病情恢復快,不會對患者機體造成較大的損傷。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陰道非脫垂性全子宮切除術的可行性與安全性更高,該術式操作不會帶給患者機體較大的損傷,對子宮周圍臟器的影響小,手術操作是在患者的陰道中完成,無需開腹操作,所以患者的腹部不會留下瘢痕,與本次研究結果差異不大。
參考文獻
[1] 姜娟,張雪媛.經腹全子宮切除與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臨床應用對比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A4):101-102.
[2] 堵曉英.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全子宮切除術及次全子宮切除術對患者術后卵巢功能/性功能影響的對比[J].外科研究與新技術,2019,8(04):240-243.
[3] 孫靜,隋孟松.經陰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在婦科良性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9,35(12):1315-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