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勝東
【摘 要】目的:探討小腿部創傷后骨髓炎患者使用皮瓣修復術聯合外固定支架骨搬移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全年收治的由于小腿創傷所致的骨髓炎患者18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實行皮瓣修復術聯合外固定支架骨搬移術治療,觀察患者一次病灶清除率、總病灶清除率、移植手術成活率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18例患者中15例完成一次病灶清除,一次病灶清除率為83.33%,其余3例患者均通過抗生素骨水泥鏈放置完成感染控制,經過2次治療后得到控制。移植手術全部成活,其中13例患者一期愈合,傷口順利關閉,3例患者出現皮瓣遠端皮膚壞死,再次行移植手術后愈合,2例患者出現皮瓣脂肪液化,換藥后完成愈合?;颊咧委熀缶S訪24月,其中1例患者拆除外固定支架后再次受到輕微外力撞擊導致二次骨折,再骨折率為5.56%。結論:小腿部創傷后骨髓炎患者經皮瓣修復、外固定支架骨搬移術聯合治療具備較好的臨床效果,具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皮瓣修復術;外固定支架骨搬移術;骨髓炎
【中圖分類號】R744.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1
骨髓炎是一種由于細菌感染所致的骨骼破壞性炎癥,其主要表現為病變部位的紅腫、壓痛,通常情況下,只要及時的接受了抗生素、手術等臨床治療,絕大多數骨髓炎患者都能夠得到治愈[1]。人體中小腿部常容易受到外力作用出現創傷,隨后引發骨髓炎,本研究選取了2017年我院全年收入的小腿創傷所致骨髓炎患者,均使用皮瓣修復術聯合外固定支架骨搬移術治療,現將臨床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全年收治的由于小腿創傷所致的骨髓炎患者18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國感染病學會指定的骨髓炎診斷標準[2]。所有患者均實行皮瓣修復術聯合外固定支架骨搬移術治療?;颊吣行?4例,女性4例,年齡21~58歲,平均年齡(37.6±7.9)歲。致傷原因:車禍傷13例、高空墜物砸傷4例、槍傷1例。開放傷部位:脛骨上段5例、中段6例、下段7例。Cierny-Mader慢性骨髓炎分型[3]Ⅲ型10例,Ⅳ型8例。脛骨缺損長度4.9~13.7cm,平均脛骨缺損長度(8.59±5.48)cm。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均停止抗感染治療7d,進行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進行感染病灶清除,采用單側可移動外固定架固定矯形器,抗生素骨水泥珠鏈放至患處,緩慢釋放起到殺菌抑菌的效果,隨后負壓對創面進行關閉。(1)清除感染灶。亞甲藍注射液經鼻竇注射,規格2ml:20mg,注射劑量為1~2mg/kg。亞甲藍染色,鼻竇切除并取下鋼板,清除傷口、髓腔內的炎性肉芽組織,分離游離骨及末端硬化骨,使用H2O2溶液、苯扎溴銨溴化二甲基芐基烴銨的混合物及氯化鈉溶液反復沖洗創口,直至無血污,顏色紅潤鮮艷為止。
(2)兩個骨折端用Orthofix單側移動外固定架固定,并調整力線,但未進行取骨和截骨。(3)局部抗感染治療。培養結果為革蘭氏陽性菌??股毓撬噫溣?0g骨水泥粉:4g萬古霉素制成。如果培養結果為革蘭氏陰性菌,則抗生素骨水泥鏈由40g骨水泥粉:4g亞胺培南制成。如果細菌培養物是混合菌,則抗生素骨水泥鏈由40g骨水泥粉制成:4g萬古霉素g亞胺培南用于制作抗生素骨水泥鏈,放置在骨缺損斷端之間。(4)負壓敷料包扎傷口:由于早期出血,前24小時用低負壓50kpa間斷抽吸,24小時后可調整為常規抽吸方式。(5)抗感染治療:敏感抗生素靜脈注射2-3周,口服2-3周。(6)一周后,進行兩次手術。取出抗生素骨水泥鏈,觀察傷口情況,再次取樣進行細菌培養,放置抗生素骨水泥鏈并使用負壓敷料覆蓋。根據細菌培養結果完成后續操作,如細菌培養結果為(+)則對傷口進行再次清洗直至轉(-),如果為(-)則可直接于三次手術中使用顯微外科皮瓣修復。
皮瓣修復術:選擇帶蒂皮瓣或者游離皮瓣進行,選擇中應先考慮局部帶蒂皮瓣,如中小腿骨的缺損情況可采用腓腸肌皮瓣和(或)小腿外側支皮瓣;對于中遠端的修復可考慮使用逆行腓神經營養皮瓣。如果帶蒂皮瓣不適合則應使用游離皮瓣,一般游離皮瓣多采用股前外側皮瓣,如果患者缺損情況較為嚴重,股前外側皮瓣無法滿足時可使用背闊肌皮瓣。
骨搬移術:待皮瓣轉移30d后進行脛骨的近遠端截骨操作,術后1周初按1mm/D的方法分4次完成骨搬移,直至斷端閉合。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一次病灶清除率、總病灶清除率、移植手術成活率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 結果
18例患者中15例完成一次病灶清除,一次病灶清除率為83.33%,其余3例患者均通過抗生素骨水泥鏈放置完成感染控制,經過2次治療后得到控制。
所有患者均完成移植手術,成活率100%。13例患者完成一期愈合并順利關閉創口,一期愈合率為72.22%。3例患者出現皮瓣遠端皮膚壞死,再次行移植手術后愈合,2例患者出現皮瓣脂肪液化,換藥后完成愈合。18例患者治療后均隨訪24月,其中1例患者拆除外固定支架后再次受到輕微外力撞擊導致二次骨折,再骨折率為5.56%。
3 討論
小腿創傷后骨髓炎常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但具體選用何種抗生素還要求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確定,一些研究中常選取患者術前竇道或創面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但在相關研究中指出該種方法難以明確致病菌[4]。故本研究于術中取組織進行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在一些骨髓炎的治療中,有半環形外固定支架骨搬移術療法,該種方法的治療效果較為滿意,但其會長期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且存在一定的血管神經損傷風險。在本研究中,18例小腿創傷后所致骨髓炎患者使用了皮瓣修復術聯合外固定支架骨搬移術進行治療,使用的Orthofix單邊外固定支架較Ilizarov支架更為小巧靈活,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所受影響更小[5]。本研究中,本研究中患者的感染控制程度極佳,經1~2次手術后感覺全部得到控制,分析原因主要為創面的及時封閉作用。且結果可見本研究一次病灶清除率為83.33%,水平較高,移植手術成活率達100.00%,共計5例患者出現皮膚壞死、脂肪液化情況,均進行相關處理后愈合。隨訪患者24月僅發生1例二次骨折,再骨折率僅為5.56%。
綜上所述,小腿部創傷后骨髓炎患者經皮瓣修復、外固定支架骨搬移術聯合治療具備較好的臨床效果,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皮艷君,劉小敏,劉帷桃,饒泉,盛華榮,郭基圳,汪恒煒.Ilizarov骨搬移術治療小腿高能量損傷術后骨折不愈合和骨髓炎[J].中醫正骨,2019,31(11):47-50+54.
[2] Berbari E F , Kanj S S , Kowalski T J , et al. 2015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IDS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ative Vertebral Osteomyelitis in Adults[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5:civ482.
[3] 武子荃,曾德祿,姚江凌,卞陽陽,顧運濤,孟珠龍,彭磊,傅鑒.慢性骨髓炎的診斷與治療研究進展(英文)[J].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2019,34(03):211-220+237.
[4] 唐旭,陳帥,田鵬,莊萬強.萬古霉素人工骨聯合外固定支架治療慢性脛骨骨髓炎的療效及其對膝關節功能、踝關節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9,18(15):1650-1653.
[5] 劉亞平,唐林俊,周紹勇,張航,鄭華,王加建. 脛后動脈穿支為蒂的小腿內側肌皮瓣修復踝關節周圍骨髓炎創面[C].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分會.第二十四屆中國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學術年會論文集.2017:1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