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婷 王小杰


【摘 要】目的:探討對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患者采取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8.9月至2019.10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8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4例。分別給予常規護理與優質護理,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結果: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均少于對照組,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患者采取優質護理臨床效果更顯著,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優質護理;胸腔鏡;縱隔腫瘤切除術;臨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igh-quality nursing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thymoscopic mediastinal tumor res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8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8 to October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study group, with 44 cases in each group. Routine care and high-quality care were given, and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hospital stay, nursing quality scor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satisfaction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igh-quality nursing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thymoscopic mediastinal tumor resection is more significant,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use.
Keywords: high-quality nursing; thoracoscopy; mediastinal tumor resection; clinical effect
【中圖分類號】R4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2
縱隔腫瘤是一種臨床常見的良性腫瘤,主要類型包括胸腺瘤、畸胎瘤以及神經源性腫瘤等。臨床治療該疾病主要采取手術治療,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在治療縱隔腫瘤方面也有了突破性進展[1]。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以創口小、術后恢復較快等優勢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當中。但是多數患者缺乏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識,對手術有一定程度的恐懼感,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對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極為重要。我院以88例縱隔腫瘤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就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患者采取優質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研究,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9月至2019.10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治療的8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隨機表法將其分組:對照組(n=44),最小年齡24歲,最大年齡68歲,平均(45.32±2.61)歲,男22例,女18例;研究組(n=44),最小年齡25歲,最大年齡69歲,平均(46.22±2.21)歲,男21例,女19例。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職業等一般資料,P>0.05,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縱隔腫瘤臨床診斷標準,經CT檢查并確診為縱隔腫瘤,均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排除嚴重臟器損傷、心理或精神存在障礙、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合并其他腫瘤者、無法配合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護理干預方式,對患者進行生命體征監測,并對其進行健康宣教、飲食指導以及用藥指導、心理干預等基礎護理。帶領患者進行術前常規檢查、麻醉護理、觀察患者術中以及術后情況,并做好記錄[2]。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
(1)術前準備:對患者采取健康教育,給患者普及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相關的知識、手術流程、注意事項等,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認知度,及時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提高其手術依從性,減輕患者由于手術而產生的焦慮、恐懼等心理。術前叮囑患者術前禁食禁飲,做好排空腸道的工作。
(2)護理人員在術前將手術所需物品、手術器械準備齊全,將手術室溫度調整到適宜溫度,為患者提供舒適的手術環境。
(3)術中護理: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幫助患者調整舒適的體位,與患者核實詳細信息,觀察患者麻醉情況,對患者進行補液治療,適當鎮痛,觀察患者術中的反應,若發生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生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3)術后護理:對手術器械進行檢查,清理患者的血跡,對患者進行靜脈輸注補液以維持患者水電解質平衡。檢查引流管以及引流瓶是否暢通,保持引流管的清潔、通暢,觀察引流量及性質[3]。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觀察患者尿量、血量、癥狀等。若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應及時給予心理疏導,為其樹立治療信心,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及效果評價標準
(1)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進行比較。
(2)對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進行比較。分數越高,護理質量以及滿意度越好。
(3)對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分析。并發癥包括胃腸道反應、腫脹以及瘡口感染。
1.4 統計學分析
將收集到的數據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以(
)、[n(%)]表示計量型數據以及計數型數據,用t檢驗計量型數據,用x2檢驗計數型數據,P<0.05表示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2 結果
2.1 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進行比較。
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質量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對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0.3%,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4%,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縱隔腫瘤是臨床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但是部分患者早期臨床癥狀表現不明顯常被忽視,發現時已經是惡性腫瘤,典型癥狀為胸悶、肺不張、呼吸困難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臨床治療該疾病多以手術治療為主,為了提高手術質量以及治療效果,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以其創口小、術后恢復快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治療當中。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對手術以及疾病的認識,常出現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治療效果[4-5]。為了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以及臨床療效,我院將88例縱隔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分別給予常規護理與優質護理,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評分以及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均少于對照組,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患者采取優質護理可縮短治療時間,提高護理質量與護理滿意度,減少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曹紅燕.綜合護理在電視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19,32(10):148-149.
[2] 鄒海霞,賁麗云.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與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7):52.
[3] 黃漫萍.劍突下入路胸腔鏡下前縱隔腫瘤切除術的手術配合[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7):147.
[4] 吳淑端.胸腔鏡縱隔腫瘤切除術圍手術期優質護理的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04):157-159.
[5] 洪美甜.優質護理在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28):117-118.
[6] 謝娜雯,周秀燕,林明鳳,顏清組,吳敏婷.手術室護理在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分析及對患者術后睡眠質量的改善[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18,5(06):709-711.
作者簡介:靳楠、1987年生、女、漢族、本科學歷、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護師、研究方向風濕免疫科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