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進 包徐娜 康慧

【摘 要】目的:探討在臨床重癥患者的護理工作中,預防性壓力性損傷護理方式和常規的護理方式存在怎樣的差異。方式:選取本院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8例重癥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采取預防性的壓力性損傷護理,統計患者發生院內壓力性損傷和院外帶入壓力性損傷的情況。結果:在實行預防性壓力性損傷護理方式下,院內發生壓力性損傷的患者有兩例,1例1期壓力性損傷,1例2期壓力性損傷。常規護理下院外帶入壓力性損傷患者有26例,5例1期壓力性損傷,12例2期壓力性損傷,4例3期壓力性損傷,4例不可分期壓力性損傷,1例深部組織損傷。結論:在臨床重癥患者的壓力性損傷護理中,預防性的壓力性損傷護理方式更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壓力性損傷的發生率,值得臨床護理工作的進一步推廣。
【關鍵字】壓力性損傷;重癥患者;預防性護理;常規護理;對比分析。
【中圖分類號】R6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2
壓力性損傷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到壓迫、皮膚受到潮濕或者患者排泄物的刺激、機體營養出現障礙等因素造成的皮膚淤血、感染、破潰或壞死的癥狀[1]。是臨床護理中常見的并發癥,不僅可以發生在臥床的患者,也可發生于長期坐位的患者,嚴重的壓力性損傷會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重癥患者活動能力低、營養狀態差、局部組織抵御外力的能力較弱,屬于壓力性損傷的高危人群。因此,必須加強患者壓力性損傷的護理,減少壓力性損傷的發生率。本次實驗針對28例重癥患者進行的壓力性損傷護理的實驗,現取得了較為滿意的實驗結果,詳細報道如下。
一 一般資料
院外帶入壓力性損傷共26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在(47-8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6±0.16)歲。院內壓力性損傷患者共2例,均為男性患者,年齡分別為64歲和65歲,平均年齡為64.5歲。實驗對象的性別、年齡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二 實驗方法
1 院外患者
實行壓力性損傷的常規護理。觀察患者的皮膚狀態,是否有壓紅、水泡、潰瘍或壞死的出現,常規給重癥患者使用氣墊床,做好輔助翻身的工作,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保持床單元的整潔。
2 院內患者
在實施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預防性的壓力性損傷護理。目的是促進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環和減少壓力性損傷發生的危險因素。一旦發現患者出現壓力性損傷的先兆或癥狀,積極的采取預防和護理。給予水膠體敷料和泡沫敷料保護受壓處皮膚或者骨隆突處。
2.1 評估壓力性損傷的危險因素
采用Braden危險因素評估量表對28例實驗對象進行護理前的評估,包括感知、活動能力、摩擦力和剪切力、營養狀況、潮濕的程度以及移動能力六個方面。針對患者的不同評分判斷患者發生壓力性損傷的危險程度,并選擇相應的針對護理措施,重點預防。
2.2 給予重癥患者預防性的心理護理
患者可能會因疾病或預后產生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疾病恢復。護理人員在加強患者臨床基礎護理的同時及時關心安慰患者,并且與家屬建立良好的關系,給予其情感上的支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2]。
2.3 給予預防性護理措施
2.3.1 制定個性化方案來治療和防止進一步的皮膚破潰。注意觀察皮膚顏色改變,保持皮膚適度滋潤,受壓皮膚每2小時查看一次。
2.3.2 局部采用減壓和預防措施,如軟枕、翻身墊、氣墊床、減壓坐墊等;局部使用新型敷料如水膠體敷料或泡沫敷料。
2.3.3 間歇性解除壓力(1)臥床病人2小時翻身更換一次體位,(或根據患者情況增加翻身頻次)使用軟墊盡量懸空足跟或內外踝。
(2)坐位時,每15-30分鐘抬高臀部一次,每次至少抬空1分鐘。
如果沒有病情限制選擇側臥位或半臥位休息,側臥時盡量選擇30度側臥位,半臥位搖高床頭不超過30度為宜。
翻身時要抬空身體,避免拖、拉、拽等動作,防止擦傷皮膚,翻身后要觀察受壓部位的皮膚顏色、壓痕、有無皮膚損傷。
保持床鋪與衣物清潔、平整、干燥,及時擦凈汗液、尿液和大便。
2.4 指導患者的飲食攝入
當患者營養狀態出現障礙時,會大大增加壓力性損傷的發生率。囑患者多進食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飲食,維持機體的正常代謝,增強機體的抵抗能力。暫禁食患者,遵醫囑行腸內、外營養。
2.5 做好健康宣教
耐心地告知患者及家屬壓力性損傷發生的相關知識和護理措施,如使用合適的保護性用具、消除摩擦因素、減少局部受壓等,積極參與預防壓力性損傷的護理工作。
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壓力性損傷的發生程度,分為1期、2期、3期、4期、深部組織損傷、不可分期。
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結果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內治療前后比較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
三 結果
2019年1月至12月,全年一共發生壓力性損傷28例,院外帶入26例,院內發生2例。其中院內為1例1期壓力性損傷,1例2期壓力性損傷,院外為5例1期壓力性損傷,12例2期壓力性損傷,4例3期壓力性損傷,4例不可分期壓力性損傷,1例深部組織損傷。2019年患者發生壓力性損傷的情況詳見表2。
重癥患者存在發生壓力性損傷的多種因素,一旦發生壓力性損傷,患者的疼痛會急劇加重,嚴重的壓力性損傷還會影響病人的生存質量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避免重癥患者壓力性損傷的出現成為護理工作人員不可忽視的重要任務。本文通過對28例患者實驗數據的分析討論,得出預防性壓力性損傷護理有利于減少壓力性損傷的發生,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預防性壓力性損傷護理包括對壓力性損傷危險因素的評估、減少壓力性損傷的好發因素和患者的生活護理等方面,值得進一步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推廣。
參考文獻
[1] 嚴亞梅.老年重癥患者壓力性損傷相關因素的探討與護理干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11):1673-4351.
[2] 邢郁.預防性壓力性損傷護理在老年護理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醫學信息,2018,31(01):171-172.
[3] 原媛,原娜.比較預防性壓力性損傷護理和常規護理在老年重癥患者中的臨床護理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0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