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


【摘 要】目的: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高血壓患者臨床特點的研究與治療分析。方法:選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作為對照組,將同時期所收治的30例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高血壓患者為研究組,兩組患者治療后均進行相關指標的檢測,之后經過對比,分析研究組患者所表現出的臨床特點。結果:研究組血鉀、血鈉、舒張壓以及收縮壓和對照組無太大差異(P>0.05);研究組的PAC以及ARR(PAC/PRA)站、臥位各項數值均高于對照組,PRA臥位值高于對照組而站位的值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高血壓患者其會表現為PRA、PAC與ARR等水平的異常,應用此類指標可以對該疾病有明確的診斷,便于對癥治療,可以推廣應用。
【關鍵詞】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高血壓;臨床特點;治療分析
【中圖分類號】R586.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2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其表現在患者的機體分泌過多的醛固酮,此類患者通常會繼發高血壓以及低血鉀等相關疾病[1]。本疾病發病率不高,其臨床診斷結果較不準確常有偏差,對于繼發有高血壓的患者其不僅存在血壓異常,還可能會有周期性肌無力以及頭痛等病癥[2]。絕大多數的患者在確診后進行合適的治療便可以痊愈,其對于臨床辨別意義重大。本文主要探究,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高血壓患者在臨床上的特點以及治療效果的分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31~60歲,平均(45.5±1.9)歲。將同時期所收治的30例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高血壓患者為研究組,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30~63歲,平均(46.5±1.8)歲。兩組患者資料無可性差異(P>0.05),入選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參加本研究且已簽訂知情同意書,獲我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進行臨床資料的整理,并對兩組患者進行血鈉、血壓及血鉀
等有關檢測,檢驗前對患者停止應用β受體阻滯劑以及利尿劑等藥物,防止干擾激素的應用使檢測結果不準確。兩組患者均于清晨抽取臥位空腹靜脈血,之后對其應用40mg呋塞米對患者進行肌內注射,在其保持站立位2h以后,再對患者進行靜脈血的抽取,對2次所獲取的標本進行臥位和站位下的PRA、PAC以及ARR(PAC/PRA)的指標檢測,統計獲取的檢測結果,從而對對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判定。
1.3 觀察指標
1.3.1 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的血鉀、血鈉、以及舒張壓以及收縮壓等各項數值。1.3.2對比統計兩組患者在臥位以及站位下的PRA、PAC以及ARR(PAC/PRA)的指標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進行數據分析,計數用X2(%)檢驗,計量用t檢測()檢驗,有差異P<0.05。
2 結果
研究組血鉀、血鈉、舒張壓以及收縮壓和對照組無太大差異(P>0.05),見表1。
研究組的PAC以及ARR(PAC/PRA)站、臥位各項數值均高于對照組, PRA臥位值高于對照組而站位的值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是在50年前由Conn首次診斷而來,現階段對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已經有了很好的認識,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國際內分泌組織將其歸類于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無法調節的、鈉負荷無法抑制以及醛固酮出現異常的升高[3]。醛固酮增多癥其屬于分泌出現異常的生理性的疾病,分為原發性以及繼發性兩類,原發性指的是由腎上腺所直接引發, 繼發性是指由肝硬化等其他病變所引發[4]。醛固酮增多癥由于患者機體出現異常的分泌而造成諸多并發癥的出現,如高血壓等,但本病發病幾率不是很高,所以在臨床診斷當中就會受到極大的限制。而繼發性的高血壓患者通常會存在夜尿量增多、周期性四肢無力以及頭痛等首發的癥狀表現,臨床中對于此類患者通常給予相當的重視。如果患者有明顯低鉀血癥存在,在降壓藥物長期應用而血壓得不到明顯的改善時就應考慮其存在醛固酮增多癥的可能。本文主要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與該疾病繼發患者的臨床指標進行了比較觀察,其主要目的就是研究怎樣提高合理性的早期診斷,從而使患者的治愈率獲得提高。本次研究中發現,研究組血鉀、血鈉、舒張壓以及收縮壓等指標與對照組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雖然研究組的血壓水平略微高于對照組, 但對于評估是否存在醛固酮增多癥沒有作用。對于ARR等指標,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被認可的診斷本疾病的唯一指標,本文中檢測兩組ARR等指標發現,研究組的PAC以及ARR(PAC/PRA)站、臥位各項數值均高于對照組, PRA臥位值高于對照組而站位的值低于對照組(P<0.05),這就說明ARR等指標的變化確實對疾病的診斷有明確的作用,為治療確定了合理的方向。
綜上所述,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高血壓患者其會表現為PRA、PAC與ARR等水平的異常,應用此類指標可以對該疾病有明確的診斷,便于對癥治療,可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彭歡,孫兆林,羅光恒.單側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外科治療[J].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8,1(1):69-72.
[2] 宋穎,羅婷,肖明,等.單側腎上腺增生性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臨診應對[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8,34(12):1037-1041.
[3] 周亮,朱育春,魏強.從外科角度探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規范化診療[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9,40(4):253-256.
[4] 李啟富,曾正陪.對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篩查和確診試驗的再認識[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8,34(6):447-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