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磊


【摘 要】:目的:分析癲癇患兒的康復護理與預后。方法:選取某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6例癲癇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8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康復護理,對比兩組患兒預后。包括疾病發作次數、癥狀持續時間、家屬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兒疾病發作次數較少,癥狀持續時間較短,家屬護理滿意度較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康復護理的運用,可改善癲癇患兒病情,提升家屬對護理工作的認同感。
【關鍵詞】:癲癇患兒;康復護理;癥狀持續時間;疾病發作次數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1
癲癇以小兒為主要發病群體,青少年亦有發病可能,成年人少發,但可因幼時發病遷延不愈、持續至成年。該疾病目前已經可以通過藥物有效控制,在疾病治療期內,各地醫療機構普遍主張借助護理手段提升干預有效性,加快患兒康復速度、進一步改善預后。此前學者分析發現,常規護理模式下,患兒病情改善情況不完全理想,給予康復護理,可提升工作質量。借助對照實驗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某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癲癇患兒中,選取96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8例。對照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5-11歲,平均年齡(6.6±1.5)歲。觀察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4-10歲,平均年齡(6.4±1.8)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接受基礎治療,以藥物進行病情控制。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跟蹤患兒病情變化,根據患兒病情態勢,進行用藥方案的必要優化,囑患兒周期復查,面對面向患兒家屬傳遞疾病知識,以各類常規措施提供護理服務。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推行康復護理,包括認知指導、心理指導、延伸指導:
①認知指導。將癲癇的一般原因、發病特點、發病規律、護理要求、用藥方案等內容集中傳遞給患兒家屬,以知識手冊和遠程信息化傳遞并行的方式,提升患兒家屬對相關知識的吸收和掌握效果。其他與疾病康復相關的知識信息,也予以多渠道傳遞。如告知患兒家屬加強飲食管理,以核桃、牛奶、牛肉等高品質蛋白質飲食,促進患兒腦組織和機體發育等。②心理指導。面向患兒和家屬同步開展。如部分患兒因并產生抑郁、焦慮情緒,不利于病情控制。可告知患兒癲癇的可控性、治療技術發展等積極信息,使患兒對癲癇形成理想認知、積極配合康復護理。結合家屬情緒特點,給予關聯指導,提升疾病控制效果。③延伸指導。加強對患兒的護理延伸,將護理活動自院內延伸至院內,鼓勵患兒家屬從生活、運動等方面,進行護理優化。如患兒腦組織異常放電、癲癇疾病多發于夜間,也建議家屬加強夜間護理,準備藥物并掌握應急護理知識。幫助患兒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習慣,提升運動科學性,改善體質和免疫力。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兒預后,包括疾病發作次數、癥狀持續時間,另對比家屬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三個等級,滿意+一般為總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為SPSS21.0。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以X2檢驗,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預后
觀察組患兒的疾病發作次數較少、癥狀持續時間較短,見表1:
2.2 兩組家屬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較高,見表2:
3 討論
癲癇也稱小兒癲癇,以小兒為高發群體,對患兒成長和日常生活影響明顯,臨床普遍主張通過分析確定病因,再結合病因進行對癥治療。因患兒自身缺乏對疾病的科學認知,也缺乏自我護理能力,治療期內的護理工作得到普遍重視。有學者分析發現,常規護理模式下,患兒預后不夠理想,表現為較多的疾病發作次數和較長的發病持續時間[1]。給予康復護理,患兒疾病發作次數減少10%-20%左右,癥狀持續時間也得到控制,降低20%以上[2]。研究結果與此相似,觀察組患兒預后更理想,疾病發作次數(1.5±0.6)次/月,癥狀持續時間(2.7±0.7)min,較對照組優勢明顯。
進一步分析可發現,常規護理偏重于借助藥物和面對面知識傳遞兩種手段提供服務,以基礎性措施為主,延伸價值不足且可延續性不高,不利于患兒的康復和預后改善。康復護理著眼點與常規護理帶有相似性,均強調使護理措施持續起效、輔助治療,但康復護理的開展渠道更豐富,且措施多樣,有助于多元提升護理工作質量,改善工作效果。具體工作中,應該以認知指導、心理指導、延伸指導三項措提供服務。認知指導可改善家屬和患兒對癲癇的認知,有助于患兒和家屬形成疾病認知、護理框架,為后續各類療護工作提供支持。心理指導能夠使患兒依從性提升,積極配合護理,并改善家屬心理態勢,提升其對護理工作的認同感。延伸指導重視在上述措施、常規護理基礎上,從長期控制病情、推動患兒康復的角度入手,以行為、運動干預提升患兒機體健康水平,更有效的應對癲癇疾病和臨床癥狀。從結果上看,觀察組護理工作效果也更理想。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兒經治療后疾病仍可反復,建議在具體工作中加強護理跟蹤和隨訪,從患兒病情特點、病因角度加強研究,提升療護針對性,以求進一步改善患兒預后。
綜上所述,康復護理的運用,可改善癲癇患兒病情,提升家屬對護理工作的認同感,可推廣于后續工作中。
參考文獻
[1] 劉仿錦,彭園園,曹書仕.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在小兒癲癇患兒的應用效果分析[J/OL].四川解剖學雜志,2019(04):156-157.
[2] 陸愛國,李藝,陸愛瓊,等.延續性護理用于癲癇患兒護理中的臨床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8):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