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湘云

【摘 要】目的 探討階段性強化教育對人工肝支持治療患者疾病不確定感與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8年12月~2019年5月我院感染科二病區收治的100例人工肝支持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每組各50例患者。兩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的健康教育方法干預,實驗組采用階段性強化健康教育方法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疾病不確定感、治療效果情況。結果 干預前,兩組患者疾病不確定感量表得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治療療效,實驗組患者疾病不確定感量表各個維度及總分得分均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階段性強化教育在人工肝支持治療患者中運用,能有效提高患者對人工肝支持治療認識度與依從性,從而有效改善患者治療療效,降低疾病不確定感。
【關鍵詞】:階段性強化教育;人工肝支持治療;疾病不確定感;治療療效
【中圖分類號】R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1
人工肝又稱之為人工肝支持系統,是經體外機械或理化裝置來暫時或完全替代病變肝臟的功能,并清除有害物質,并補充需肝臟合成或代謝的蛋白質等必需物質,改善患者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等內環境,暫時輔助或替代肝臟相應的主要功能,對肝細胞再生不良的晚期肝病患者,成為肝移植的“橋梁”[1-2],是肝衰竭、重癥肝炎等主要治療手段。但這些疾病病因復雜、病程長、并發癥多、病死率高,而且治療費用高[3],容易使患者產生悲觀、懷疑、無助,甚至是抵觸的情緒,出現高水平的疾病不確定感,嚴重影響患者治療效果與治療療效。有研究證實,健康教育是重癥肝炎患者行人工肝支持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4]。但是傳統的健康教育方法存在健康教育方法單一,內容廣泛,沒有針對性,不利于患者理解與接受,導致健康教育效果不佳。階段性強化健康教育是根據患者疾病治療的不同階段,實施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從而達到促進患者康復的目的,該健康教育方法已經成功運用于腹膜透析患者及急性白血病化療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5-6]。本研究選取我院感染科100例人工肝支持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階段性強化健康教育方法干預,較常規健康教育相比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臨床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8年12月~2019年5月湖南省某三甲醫院感染科100例人工肝支持治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因急慢性肝衰竭、重癥肝炎等行人工肝支持治療者;②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治療者,模式為血漿透析濾過者;③神志清楚、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有語言障礙、精神疾病者;②晚期肝癌者或肝性腦病者;②不同意參與本研究或是中斷研究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每組各50例患者。對照組:性別:男31人,女19人;年齡:27-67歲,平均年齡:(41.42±2.91)歲;文化程度:小學4人,初中28人,高中13人,大專及以上5人;婚姻狀況:已婚47人,未婚2人,離異或喪偶1人;家庭收入:≤3000元/月10人,3001-5000元/月年35人,≥5001元/月5人;居住條件:城鎮26人,農村24人;平均病程:(3.32±1.45)年。實驗組:性別:男30人,女20人;年齡:28-69歲,平均年齡:(41.50±2.90)歲;文化程度:小學5人,初中29人,高中12人,大專及以上4人;婚姻狀況:已婚46人,未婚3人,離異或喪偶1人;家庭收入:≤3000元/月11人,3001-5000元/月年34人,≥5001元/月5人;居住條件:城鎮25人,農村25人;平均病程:(3.31±1.46)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兩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治療方法,包括常規的護肝治療與2~3次/周的人工肝支持治療,健康教育內容相同,對照組采用常規的健康教育方法干預,即責任護士利用操作間隙時間,為患者講解包括疾病相關的知識、人工肝支持治療目的、注意事項、活動與飲食、用藥安全及心理護理等。
1.2.2 實驗組采用階段性強化健康教育方法干預,具體操作如下。
1.2.2.1 成立階段性強化健康教育干預小組
成立以護士長為組長,1名感染科醫生(主治醫生或以上職稱,具有感染科臨床經驗5年或以上),1名心理治療師,4名護士(要求具有感染科3年或以上護理工作經驗,護師或以上職稱)為組員的階段性強化健康教育干預小組。小組成員主要職責是:將人工肝支持治療患者分為4期,包括疾病確定期、人工肝支持治療前、及治療后期,采用問卷調查與半結構訪談的形式,了解各個期患者健康需求,制定出各個期患者健康教育內容,以滿足不同的文化程度、健康需求及年齡的患者對疾病與治療方法相關知識的認知與理解,提高其治療依從性。
1.2.2.2 階段性強化健康教育方法實施
①疾病確定期:該期主要是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采用多種教育方式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包括床旁一對一健康指導、發放疾病宣傳手冊、微信推送消息等。建立人工肝支持治療患者電子檔案與微信交流群,邀請患者與照顧者加入微信群,小組成員提高微信群推送疾病相關知識、活動與休息、治療手段、飲食注意事項、治療療效等知識,小組成員在線答疑解惑。注重患者及照顧者心理疏導,引導其宣泄不良情緒,并通過成功案列分享的形式,讓患者樹立戰勝疾病信心,緩解負性情緒。②人工肝支持治療前:該期主要是介紹人工肝支持治療相關知識、治療前準備等,包括人工肝支持治療概念與目的、適應癥與禁忌癥、治療方法與效果、治療時間、治療前準備、可能的并發癥、費用、人工肝治療團隊資質介紹、治療環境介紹、成功案例分享及心理疏導等。通過微信群分享人工肝治療的全過程視頻,全面提高患者對人工肝支持治療認知度,降低焦慮、恐懼負性心理。③治療中:該期主要是告知患者人工肝治療注意事項與配合方法、治療過程中機器可能報警原因、管道保護措施、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與對策等,讓患者做到心中有底,鼓勵患者說出心中的顧慮,及時為患者解答。④治療后:置管期臥位、活動、皮膚護理、觀察要點、注意事項、意外拔管處理方法、檢查重要性、深靜脈血栓預防、并發癥預防、正常拔管指針、心理疏導等。
1.3 評價方法
1.3.1 兩組患者疾病不確定感評價
本研究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確定感量表[7]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價,該量表是包括不明確性、復雜性、缺乏信息和不可預測性4個維度,33個條目。所有條目都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從“完全不同意”至“完全同意”分別記1~5分,總分33~16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疾病不確定感水平越強。
1.3.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評價
本研究參加國內研究標準[8]:有效:包括臨床治愈與好轉,其中臨床治愈即肝功能衰竭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總膽紅素低于正常高值的2倍,凝血酶原活動度恢復正常;好轉:肝功能衰竭癥狀明顯好轉,總膽紅素低于正常高值的5倍,凝血酶原活動度高于40%;無效:肝功能衰竭癥狀和體征沒有改善,病情進一步加重致死亡或出院。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比較;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疾病不確定感變化比較,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見表2.
3 討論
3.1 階段性強化教育對人工肝支持治療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表1可見:干預前,兩組患者疾病不確定感量表得分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治療療效,實驗組患者疾病不確定感量表各個維度及總分得分均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階段性強化教育能有效提高人工肝支持治療患者對疾病與治療的認知度,降低疾病不確定感水平。分析原因:有關研究證實,患者疾病不確定感與疾病認知度呈正相關[9],本研究通過成立階段性強化健康教育干預小組,將人工肝支持治療患者分為4期,包括疾病確定期、人工肝支持治療前、治療中及治療后期,并采用問卷調查與半結構訪談的形式,了解各個期患者健康需求,制定出各個階段健康教育計劃于方案,采用床旁一對一健康指導、發放疾病宣傳手冊、微信推送消息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強化教育,這樣既確保了人工肝支持治療患者在疾病確定期、人工肝支持治療前及治療后期各期間無縫隙對接,又幫助患者循序漸進、有節奏的掌握人工肝支持治療各階段的重點,提高其對疾病與人工肝支持治療認知度,掌握人工肝支持治療前、治療中及治療后配合方法,讓患者心中有底,知道整個治療過程的注意事項與治療效果,并通過成功案列分享的形式,讓患者樹立戰勝疾病信心,緩解負性情緒,從而降低疾病不確定感。
3.2 階段性強化教育對人工肝支持治療患者治療療效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表1可見:實驗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雖然人工肝治療能夠為患者肝功能恢復或肝移植贏得時間,然而該治療過程中會有嚴重并發癥發生,而且治療費用高,擔心患者疾病的治療療效等所帶來的負性體驗[10],多重壓力源的刺激會使患者產生焦慮、緊張、恐懼、抑郁,甚至是絕望的負性情緒,不配合治療,嚴重影響治療效果與治療療效。一方面,階段性強化教育在人工肝支持治療患者中應用,使得健康教育方法多樣化、更具有針對性,有利于提高患者對疾病與治療手段認知度,從而提高治療依從性與治療療效,改善治療療效;另一方面,階段性強化教育注重心理護理,每個階段都針對患者心理問題,提供心理支持,幫助患者緩解負性情緒,保持樂觀的心情,從而達到改善治療療效的目的。
4 結論
由此可見,階段性強化教育在人工肝支持治療患者中運用,是根據患者疾病治療各個階段特點與健康需求強化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人工肝支持治療認識度與依從性,從而有效改善患者治療療效與治療療效,降低疾病不確定感,值得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 金蓮,張園園,許惠芳,等.應用體外膜肺氧合及人工肝技術救治重癥H7N9禽流感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5):33-35.
[2] 艾桂芹.人工肝治療及護理[J].當代護士雜志,2017,3(下旬刊):33-35.
[3] 梁首勤,成巧梅,賀春艷.敘事護理對改善住院肝衰竭患者焦慮抑郁負性情緒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10):937-939.
[4] 劉燁,王薇.人工肝治療前健康宣教的現狀和展望[J].護理康復,2015,14(8):726-728.
[5] 殷丹.階段性健康教育結合隨訪對急性白血病化療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8):49-51.
[6] 聶晚年,方艷,肖昞乾,等.分階段教育及分級隨訪對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6,31(9):90-93.
[7] 趙洪梅,尹斐.信息支持對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病人家屬疾病不確定感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2,8(26):2149-2151.
[8] 劉曉慧,郭海清,張晶,等.非生物型人工肝技術及其臨床應用新進展[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3,29(9) : 661-665.
[9] 吳艷艷,郭素梅,李妍麗,等.“123”健康教育模式改善COPD患者疾病不確定感的效果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4,2(14):149-151.
[10] 辛妍.血液透析患者創傷后成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