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春
【中圖分類號】R7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1
隨著醫學的日益發展,對于一些曾經的不可治愈的惡性疾病,醫學上也研發出了一些有效的治療手段,比如放射治療等。放射療法發展較快,在醫學影像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發展的幫助下,放療技術由二維發展到三維、四維放療技術。現在的主流放療技術包括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和立體定向放射外科。
一 什么是放療(放射治療)?
放療即放射治療,是指使用放射線照射治療部位,消滅癌細胞的一種局部治療手段。據統計,大約70%的癌癥患者在治療癌癥的過程中需要用放射治療,其已成為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二 放射治療怎么治?
放射治療分為三種方法:(1)外照射:放射源位于病人體外一定距離,集中照射某一部位;(2)近距離照射:將放射源置入組織或人體腔隙內進行照射;(3)內用同位素治療:利用人體某種器官對某種放射性同位素的選擇性吸收,將該種放射性核素通過口服或注入人體內進行治療。
放療的時長和次數是醫生根據總放射劑量和不同部位、不同腫瘤的放射生物效應來決定的。放療前醫生會根據照射部位進行定位,在皮膚上畫下定位標志(皮膚上的畫痕是用來幫助病人精確定位的,洗澡時應避免清洗該部位,以免洗掉畫痕),制作體模或面罩等裝置,使病人在治療時更容易保持固定。
三 病人會攜帶輻射嗎?
在近距離照射治療中,不論是臨時性還是永久性治療,當放射源放置在病人體內時,病人是具有輻射性的,但是一旦放射性物質被取出,病人就不再具有輻射性。所以對于臨時的近距離放療,病人通常會呆在醫院特殊的房間里,避免其他人受到輻射。而在永久性近距離放療中,放射源植入后,植入材料在一定時間內都有放射性。在此期間,雖然從放射源到達病人皮膚表面的輻射量很低,但這種輻射也會被監測器檢測到,所以會要求病人在短期內需要避免與孕婦、兒童接觸。
另外某些全身放療可能會暫時從病人的體液(如唾液、汗液或尿液等)中檢測到低水平的輻射。通常隨著時間的推移(通常是幾天或幾周),體內滯留的放射性物質會分解,這樣病人體外就測量不到任何輻射了。
此外如果需要采取特殊的預防措施,病人的醫生或護士會告知家屬。
四 放射治療會把正常細胞都殺滅?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現在部分患者及家屬談“輻”色變,其實在臨床上制定治療方案時對于放療的照射劑量有著嚴格的要求:治療區域內的劑量分布要均勻,保護腫瘤周圍重要器官免受超過其允許劑量范圍的照射,以達到保護正常組織和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努力提高患者的長期生存率并改善其生存質量的目的。如同在外科手術中不可避免的出現切除部分正常組織、化療藥物會不可避免的殺滅正常細胞的情況一樣,放射治療會導致部分正常細胞被破壞,并不是全部的正常細胞。
五 治療中的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
在放射治療期間,輻射會抑制病人的骨髓造血系統、免疫功能、損傷局部淋巴組織等,導致病人出現不良反應。但治療后這些副作用會有改善及達到臨床康復。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放射治療之后會出現哪些不良反應:
放療期間全身不良反應表現為一系列的功能紊亂與失調,如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免疫力下降,疲乏,惡心嘔吐等,輕微者可不做處理,一段時間后會癥狀會慢慢緩解。嚴重者應告知醫生,及時治療。
對于放療有了一些了解之后,我們來講講放療的一些注意事項:
①照射時應平穩呼吸,盡量保持定位時的體位不動。但若出現不適,應及時揮手示意醫生。
②治療的前后半小時內,盡量禁食禁水。
③放療結束后靜臥30分鐘以上。
④放療期間或結束治療幾周內要避免身著緊身的衣物,以免摩擦照射部位,造成破潰;不要熱敷或、冷敷照射部位;更要避免私自在照射部位涂抹膏藥、潤膚露等用品,有需要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⑤每日多飲水,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⑥治療期間應戒煙戒酒,避免油膩、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要鼓勵病人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多食牛奶、魚肝油、雞蛋等高蛋白的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病人在放療期間出現體重明顯下降。
⑦家屬除了給予病人身體上的照顧外,精神上對病人的支持也非常重要。畢竟在做放療時病人除了自己身體的不適還需面對一個巨大的治療機器,去適應機器運轉帶來的嘈雜的治療環境。家屬應及時積極與病人溝通,消除病人的顧慮和緊張情緒,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更好的適應治療,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不要因為放射治療有輻射,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就對其有偏見,而抗拒這種治療方式,切記更多情況下醫生是通過放射治療與手術、化療聯合應用的綜合治療,這樣既可以提高其治療效果,也最大限度地保護機體的自身免疫能力和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