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琳琳


【摘 要】目的:研究ICD-10編碼在先天畸形疾病分類中的擴展應用方法。方法:選擇我院于2016年1月-2019年12月間收治的先天畸形疾病患兒413例,根據ICD-10編碼疾病分類思想以及分類原則、查找方法,應用拓展編碼操作程序確定相關編碼。結果:本次研究中建立了先天畸形疾病編碼并擴展編碼數字庫,實現了確定編碼、新增擴展編碼以及補充擴展碼等。結論:ICD-10編碼進一步完善了先天畸形疾病分類情況,有助于規范臨床診斷與治療,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ICD-10;編碼擴展;先天畸形疾病
【中圖分類號】R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1
前言:ICD-10編碼全稱為《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第十次修訂本)》,是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有關疾病標準化、統一化得分類系統,也是我國疾病檔案管理專業率先實施的疾病分類標準。根據當前臨床經驗可知,先天畸形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并且疾病的種類復雜,而ICD-10編碼中針對先天畸形疾病的分類少,導致一些疾病無法順利歸檔,因此針對ICD-10編碼的擴展應用已經成為相關人員關注的重點內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黑龍江省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于2016年1月-2019年12月間針織的413例先天畸形疾病患兒為研究對象,包括男226例,女187例,平均年齡(1.63±0.29)歲。
本次研究中所選患兒均滿足《先天畸形學》則診斷標準,并規范了先天性畸形的診斷說明,排除了罕見病種與非先天性疾病。
1.2 方法
遵照國際疾病分類編碼順序的相關內容,將收集的413例先天疾病病程劃分,按照ICD-10編碼分類條目,對每種疾病病種進行分類,并分別確定病種編碼。同時,依照ICD-10編碼的疾病分類原則與方法,使用疾病分類編碼查找方法,確定ICD-10編碼中補充、新增擴展編碼操作程序,主要流程為:(1)確定診斷主導詞。在ICD-10編碼索引中查找主導詞;若無對應主導詞,則需要根據疾病分類原則變通查找,直至獲得先天畸形疾病主導詞。(2)查找索引編碼。在ICD-10編碼的主導詞下屬,在次級修飾詞中確定編碼。(3)編碼核對。確定索引編碼后,確定先天畸形疾病的類目與亞目分類情況,在校對檢索的編碼后,查看第一卷中有關“注釋”的解釋說明,確定該編碼是否可用。(4)建立補充、新增擴展編碼。針對特殊先天畸形疾病,在ICD-10編碼疾病分類編碼中,經反復查找依然無法確定主導詞情況下,按照ICD-10編碼疾病分類原則以及假定編碼分類標準,將該先天畸形疾病歸屬到ICD-10編碼中相應的類與亞目位置,并遵照六位數順位依據,遵照最小改動原則,建立疾病新增擴展編碼。
對收集的先天畸形疾病條目對各系統疾病病種做逐一核對,按照ICD-10編碼結構原則以及分類軸心等核對編碼操作方法,經過反復核對,使我院413例疾病條目得到確認,拓展了先天畸形疾病編碼數據庫。最后將413條先天畸形疾病確定相對應的疾病編碼,按照國際疾病分類標準劃分為不同類型。
2 結果
在本次研究中,413例疾病編碼條目可以分為5種類型,包括循環系統、肌肉骨骼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其他先天畸形,其中循環系統先天畸形疾病例數最多,占總例數的32.69%,其次為肌肉骨骼系統、消化系統等;本次研究中共擴展編碼240例,占總例數的58.11%,詳細資料如表1所示。
3 討論
先天畸形疾病是指出生時便存在于體表或者內臟,且由非分娩損傷造成的人體結構異常,我國先天畸形疾病發病率較高,是導致兒童患病與長期殘疾的重要因素,有關先天畸形疾病的治療、管理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普遍關注的醫療衛生問題。我院通過長期臨床實踐發展,當前先天畸形疾病的發病率升高,并且疾病的類型劃分明顯,而傳統的疾病編碼條目中存在一定不足。同時多數研究發現,產前診斷是降低先天畸形疾病發生的有效方法,并且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發展,手術低齡化以及手術操作水平提高,使一些隱蔽的先天畸形疾病能夠早期診斷與治療,有助于提高出生人流素質,所以先天畸形疾病病譜應該更加具體且更有針對性,因此必須要對其進行改進[1]。
在本次研究中,本文重點分析了ICD-10編碼在先天畸形疾病分類中的擴展應用價值,根據研究結果可知,針對我院413例先天畸形疾病,擴展編碼占總例數的58.11%,整體處理較高水平,說明這部分疾病按照疾病分類方法只能查找到類似描述,所以需要擴展編碼或者疾病臨床對應的編碼,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1)我國雖然已經出版了與國際疾病命名的方法以及對應診斷標準,但是依然存在不全面、不系統的情況,很多臨床診斷標準尚未得到規范使用,醫師在診斷時缺乏依據,結果隨意性大。(2)先天畸形疾病本身具有臨床多變的特征,并且ICD-10編碼無法針對臨床的所有病例一一對應,導致一些疾病無法在ICD索引中找到。所以針對這個問題,需要通過精湛的ICD編碼技術,采用調整主導詞等技術性處理方法,確定疾病編碼。
結合本次研究結果可知,ICD-10編碼擴展中需要掌握名稱相同單病因不同疾病,醫師不僅要全面了解疾病癥狀,還需要鑒別疾病是先天畸形還是后天畸形,合理劃分,這樣才能保證ICD-10編碼分類拓展的有效性[2]。因此,分類人員應該具有一定的醫學知識,在分類之前與臨床醫師保持積極的溝通,在詳細閱讀病歷基礎上,查閱相關書籍,借鑒其他先天畸形疾病編碼經驗,盡可能的保證編碼結果準確無誤。
綜上所述,ICD-10編碼是一種科學的分類方法,但是總體而言疾病分類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并且先天畸形疾病本身具有復雜性,所以需要進一步完善ICD-10編碼擴展分類的實施路徑,盡可能提高分類拓展結果的精準度,這樣才能更好的服務于臨床。
參考文獻
[1] 賈友波,宋憲錕.醫院病案疾病診斷ICD編碼準確性影響因素分析與處理對策研究[J].當代醫學,2020,26(06):117-120.
[2] 段沁江,曾美菊,許瑩.新生兒相關情況ICD-10編碼質量分析[J].中國病案,2019,20(1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