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英
【中圖分類號】R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1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衛生觀念也得到更新。醫務人員是社會中特殊的人群,不僅來自工作的壓力,而且還要面對衛生和職業病問題。若不處理好以上關系,直接影響醫務人員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本文首先分析醫務人員的勞動衛生及職業病危害,重點探討如何應對其勞動衛生及職業病等問題。
1 醫務人員的勞動衛生
醫院是社會中的特殊結構,其面臨的人群是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群。無論你是窮人還是富人,生病了都需要來醫院就診治療。醫院是提供社會醫療服務的機構,而醫務人員是醫院的核心人員,其舉動直接關系到患者切身利益及醫院發展。因此,做好醫務人員的勞動衛生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不同職位的醫務人員,所面臨的衛生問題不同,歸根結底可分為疾病傳染及中毒。首先,疾病傳染是指醫務人員與患者直接接觸,當患者的唾液、尿及糞等檢驗物,一不小心接觸到,將直接威脅醫務人員的身體健康。而中毒是指有些醫務人員可能接觸有金、銀、錫等重金屬材料,當這些物質進入到人體后,達到一定數量時,將對醫務人員產生直接危害。其次,醫務人員也接觸各種各樣的藥品,而這些藥品也會引起機體過敏中毒。如:青霉素、鏈霉素等,這些藥物以粉末、溶液及蒸汽等形式存在,而這些東西直接進入到醫務人員的呼吸道、皮膚內,最終發生中毒現象。最后,醫務人員所接觸到醫療設備,也會給醫務人員帶來衛生問題。如:激光、高頻輻射、電磁波等,這些醫療設備也會造成醫務人員的損害。
2 醫務人員面臨的職業危害
2.1 物理性職業危害
所謂物理性職業危害主要是指來源于醫療設備的危害,如設備噪聲、放射機、激光等,尤其放射機、激光等,照射一定量時,將直接減少醫務人員體內的白細胞,甚至影響其生育能力。也有部分醫務人員面臨著被刀片或者針頭等損傷,尤其對于部分醫務人員,缺乏一定的防護措施,將對患者的皮膚、眼球有一定損害,最終導致不可避免的損傷。
2.2 化學性職業危害
所謂化學性職業危害指在配置化學藥品過程中,不小心打破了藥液瓶,或者拔針時不小心將藥液拔出等,這些藥液可能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氣霧等,通過人體的呼吸道、皮膚等吸收到體內,頻繁的接觸后,醫務人員體內的白細胞可能減少,對于女醫務人員而言,可能增加自然流產的概率。即使沒有流產,但胎兒可能發生畸形或者基因突變等,直接危害醫務人員的身體健康。
2.3 生物性職業危害
生物性職業危害主要是指醫務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患者自身攜帶的病毒、細菌通過飛沫、排泄物、血液等傳播給醫務人員。如: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非典等疾病,均是通過飛沫、排泄物及血液傳播給醫務工作者。其中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是2020年1月份在人類開始傳播的傳染病,當前,該傳染病已傳遍世界各國,有著較高的傳染率。該傳染病的傳染率高于普通疾病。
3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原因
3.1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
盡管,2003年的爆發的非典已受到臨床醫務工作者的重視,且在立法方面也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但對于醫務人員的勞動衛生及職業病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而國外對于此部分的法律法規相對較完善,主要有《醫院職業衛生與安全規程》、《醫院工業衛生》等文件,為醫務人員的勞動衛生等提供了相關保障。
3.2 缺乏相應的防護設備
就當前來看,醫院的醫務人員主要防護設備有防護服、口罩、乳膠手套等,但這些設備對于較高傳染率的傳染疾病而言,無法達到有效控制傳染疾病的效果,使得醫務人員的安全處于危險之中。對于傳染較強的傳染病而言,需要專用的潔凈操作臺、溶藥設備及其密封的藥物配制臺,提高醫務人員的衛生安全,以防職業暴露。
3.3 缺乏科學的管理方法
盡管衛生部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對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后的要求,在某種程度上來看,降低了醫務人員感染風險。然而,對于醫院的操作流程規定相對不完善,部分管理者認為戴手套增加了醫院成本,甚至部分管理者認為“操作中戴手套就是怕臟”的舊觀念,使得醫務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相對較薄弱,進而增加了醫務人員感染風險,發生職業病。
4 醫務人員職業病的防護對策
4.1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國家應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出臺相關的醫務人員安全衛生相關的管理文件,在政策上統一規范。當管理有一個硬性標準,才能夠保證醫務人員的生命安全。
4.2 加強醫務人員的職業教育
從源頭上來做,高校從醫學基礎教育上抓起,在學校教育中增加關于職業防護的知識,加強各個學生的職業防護教育及其宣傳,將職業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并且將其作為上崗培訓及在職教育的重要內容,使廣大醫務人員充分認識到職業暴露的危險,引起重視。對于所以上崗的醫務人員,應對其進行考核,提高醫務人員的職業衛生安全。同時,定期對醫務人員進行培訓,學習最新的職業教育知識,提高醫務人員的職業衛生水平。從長遠來看,并從管理者自身做起,做好醫務人員職業防護,最終提高醫院凝聚力。
4.3 加大防護設備的投資
國家應投入資金置辦噴淋裝置、通風設備、洗眼器、感應洗手設備等,同時配備相應的防護口罩、隔離服、手套及靴子等設備,為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提供專項設備,提高醫務人員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對于所有新進醫院人員應做好上崗前的體格檢查,并建立相應的健康檔案,對于不同的工作崗位,對其進行專項職業健康檢查。對于發現有職業禁忌的醫務人員,應做好其復查,并調離目前工作崗位。對于體檢正常及合格的工作人員,應有針對性的預防接種,比如乙肝疫苗等,提高自身抵抗力。
4.4 加強各項管理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定期監督及管理醫務人員的工作環境。通過不斷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立標準的防護保障體系,做到硬件、軟件均到位,為醫務人員創造安全及舒適的工作環境。此外,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對注射枕頭、鋒利器械等進行操作,對于有條件的醫院應配備相應的安全器械,以防發生職業暴露,威脅醫務人員的生命安全。
結束語:
綜上所述,醫務人員應重視其勞動衛生及職業病的防護,從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醫務人員的職業教育、加大防護設備的投資、加強各項管理等措施,為醫務人員的勞動衛生及職業病防護保駕護航,最終保證醫務人員的生命安全,使醫務人員更好的為患者服務,提高患者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