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甜甜


【摘 要】 目的 調查并分析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現狀,為制訂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提高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水平提供臨床依據。方法 采用方便抽樣方法,于2019年9-10月選取長沙市7所三級甲等級醫院210名NICU護士為研究對象,采用制的NICU護士一般人口學調查問卷與漢化的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評估量表進行現狀調查。結果 本研究共發放207份問卷,有效回收207份。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評估量表得分:(48.85±11.27)分,其中互動維度得分:(7.69±0.52)分,批判性思維維度得分:(7.80±0.68)分,專業性支持維度得分:(8.81±0.59)分,合作維度得分:(7.76±0.51)分,父母支持維度得分:(7.59±0.61)分,環境支持維度得分:(9.27±0.65)分。不同NICU工作年限、是否參與發育支持能力知識培訓及不同獲取發育支持能力知識的途徑,其護士漢化的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評估量表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現狀處于中等水平,有待改善,管理者應完善NICU護士發育支持教育與培訓方案,加強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培訓。
【關鍵詞】: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培訓;新生兒
【中圖分類號】R56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7-21--01
研究證實,我國早產兒占整個新生兒的7-8%,隨著醫療水平的快速發展,早產兒存活率呈逐年遞增,但因其器官發育和適應能力都較差,其腦部發育尚不成熟,神經反射不完善,體溫控制能力較弱,呼吸系統功能較低,10-15%的早產兒需要入住NICU[1-2]。然而在NICU住院的數周或數月會對早產兒造成短期或長期的發育問題,增加腦癱、智力障礙、聽覺和視覺障礙等的風險[3-4]。發育支持性護理是一種針對新生兒護理的新概念,強調根據新生兒實際情況減少不良環境刺激,并給予促進新生兒自身發育的支持,以改善新生兒生長發育情況[5],已被多個國家應用于NICU早產兒中,并證實能夠有效的促進早產兒健康成長[1],它作為一項新型護理模式,在我國的應用還不夠成熟[6]。為了保障NICU新生兒安全,有必要實施發育支持性護理,以通過行為干預與環境營造促進早產兒生長發育,確保其生命安全。NICU護士是發育支持護理主要執行者,其護理行為能力是提高NICU護理質量、 改善早產兒預后的重要途徑[7]。本調查旨在調查并分析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現狀,為提高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水平制定有針對性措施提供臨床依據。
1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研究者于2019年9-10月,采用便利抽樣法,取長沙市7所三級甲等級醫院210名NICU護士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注冊護士;②知情并自愿參與研究者;③為NICU一線護士,且在NICU工作時間≥1年者。排除對象:①進修、輪轉科及助理護士;②病、事、產假及外出進修者。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1)NICU護士一般人口學調查問卷:采用自制的NICU護士一般人口學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NICU工作年限、學歷、職稱、工作醫院、是否參與發育支持能力知識培訓、獲取發育支持能力知識的途徑等。(2)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評估量表:該量表由國外學者研制[8],國內學者漢化[1],包括互動、批判性思維、專業性支持、合作、父母支持及環境支持6個維度,共19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nkert4級評分法,“從不”、“有時”、“經常”“總是”分別計“1分”、“2分”、“3分”及“4分”,總分為19-76分,NICU護士得分越高,說明其發育支持能力越高。該問卷內部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數為0.733-0.898,問卷各維度的Cronbachsα系數為0.661-0.787,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資料收集
研究者在與長沙市7所三級甲等級醫院護理部與NICU護士長溝通取得同意后,將問卷星鏈接通過微信發給NICU護士長,讓其將問卷星鏈接發放于本科室護士微信群,并說明本次研究目的與意義、填問卷星的注意事項,讓研究對象通過微信問卷星鏈接界面完成問卷的填寫。要求NICU護士真實作答,以不記名的方式完成問卷,而且問卷星填寫設定時間為8-10分鐘,只能填寫一次,中途間斷、時間超過或是重復填寫則都無法提交。共發放問卷210份,收回有效問卷207份,有效回收率為90.31%。回收的207份有效問卷,其中性別:女202名,男5名;年齡:25-47歲,平均年齡(34.55±5.31)歲;學歷:大專7名,本科176名,碩士研究生15名;NIC工作年限:1-3年43名,3-5年98名,5-10年48名,>10年18名;職稱:護士36名,護師137名,主管護師30名,副主任護師4名。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EpiData3.1對收集的數據進行雙人錄入,并使用IBMSPSS24.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例和百分比描述,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描述,不同特征組的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評估量表得分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時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NICU護士漢化的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評估量表得分情況NICU護士漢化的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評估量表得分:(48.85±11.27)分,其中其中互動維度得分:(7.69±0.52)分,批判性思維維度得分:(7.80±0.68)分,專業性支持維度得分:(8.81±0.59)分,合作維度得分:(7.76±0.51)分,父母支持維度得分:(7.59±0.61)分,環境支持維度得分:(9.27±0.65)分。其中得分最低的三個條目為:我能夠整合新生兒生長和發育的知識,來制定護理決策、我能夠運用最新的護理實踐知識及我能夠根據自己制定的學習計劃參加會議和研討會。
2.2 不同特征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評估量表得分比較不同NICU工作年限、是否參與發育支持能力知識培訓、不同獲取發育支持能力知識的途徑NICU護士漢化的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評估量表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3.1 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現狀處于中等水平,有待改善發育支持性護理模式通過多種護理措施的綜合實施,包括體位護理、環境護理、清潔護理、模擬子宮環境以及撫觸等方式等,為NICU新生兒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生長發育環境,保證新生兒能夠順利生長,改善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9-10]。NICU護士漢化的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評估量表得分:(48.85±11.27)分,其中其中互動維度得分:(7.69±0.52)分,批判性思維維度得分:(7.80±0.68)分,專業性支持維度得分:(8.81±0.59)分,合作維度得分:(7.76±0.51)分,父母支持維度得分:(7.59±0.61)分,環境支持維度得分:(9.27±0.65)分,處于中等水平,這就說明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有待改善。其中得分最低的三個條目為:我能夠整合新生兒生長和發育的知識,來制定護理決策、我能夠運用最新的護理實踐知識及我能夠根據自己制定的學習計劃參加會議和研討會。分析原因,可能是一方面,護士對發育支持性護理認知度不足,缺乏出去參與培訓學習交流機會和實施發育支持性護理的意識;另一方面,我國護理人力資源進展,大部分護士工作量大,沒有精力去跟醫生等各專業人員溝通去組成的發育支持小組來實施發展支持性護理,無法獲取相關最新知識。
3.2 不同特征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評估量表得分分析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NICU工作年限、是否參與發育支持能力知識培訓、不同獲取發育支持能力知識的途徑NICU護士漢化的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評估量表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NICU工作年限越長、參與發育支持能力知識培訓、通過醫院/學習班培訓護士發育支持能力評估量表得分越高。可能跟隨著護理人員在NICU工作年限的延長,他們會有更多的早產兒管理經歷,其人生閱歷不斷增加、工作經驗不斷積累、專業知識不斷完善,深刻認識到發育支持能力重要性,其發育支持能力相關知識也會更加豐富[11]有關。有研究證實,護士相關知識掌握的情況與病房管理者的支持力度是影響護士實施此種護理行為的關鍵影響因素[12]。通過經驗積累與同事交流并不能幫助護士獲取最新、最系統、最規范發育支持知識,而參加培訓是護士獲取知識或接觸新鮮事物的媒介,參與了通過醫院/學習班培訓護士,能從培訓中獲取最正規、全面的知識,并將運用到臨床工作中去,從而提高發育支持能力評估量表得分。
3.3 管理者應完善NICU護士發育支持教育與培訓方案,加強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培訓作為發育支持性護理的實施和教育指導者,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對于促進早產兒生長發育極為關鍵[13-14]。由于發育支持性護理作為一項新型護理模式,在我國的應用還不夠成熟[6],國內發育支持性護理教育起步較晚,很多醫學院校還未開展相關教育,各大醫院還未形成比較規范與系統的培訓模式、評估方法與護理操作規范,護士獲取發育支持性護理知識主要為經驗積累和同事交流,發育支持性護理知識分散,不系統,護士對發育支持性護理僅憑臨床經驗加入大量主觀理解判斷,影響了發育支持性護理的客觀性及準確性。故管理者應完善NICU護士發育支持教育與培訓方案,加強NICU護士發育支持能力培訓,尤其要鼓勵在NICU工作年限短的護士參加相關繼續教育。
參考文獻
[1] 錢小芳,蘇曉娟,劉桂華,等.新生兒重癥監護室護士發育支持能力評估量表的漢化及信效度檢驗[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9,36(1):1-4.
[2] 張 莉,鄭肖瑾.足月及近足月新生兒與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比較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7,4(41):7954-7956.
[3] ?HAMILTON B,MARTIN J,OSTERMAN M,et al.Births: final data for 2014[J].Natl Vital Stat Rep,2015,64(12):1-63.
[4] VOHR B.Speech and language outcomes of very preterm infants[J].Semin Fetal Neonatal Med,2014,19:78-83.
[5] ?王芝蘭,郭慶玲.發展性照顧護理模式對早產兒智力發育及神經行為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5(2):63-64.
[6] 胡慧慧.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實施發展性照顧護理效果探析[J].當代護士,2019,26(3):97-99.
[7] 張欣,馮淑菊,韓冬韌,等.NICU護士開展發育支持護理的現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9):828-830.
[8] ?KIM J S,SHIN H S,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mental Support Competency Scale for Nurses Caring for Preterm Infants [J].J Korean Acad Nurs,2016,46(6):793-803.
[9] 陳瓊.發展性照顧護理模式對早產兒嬰兒期運動發育及智能結構的影響[J]. 母嬰世界, 2014(17):110-110.
[10] 張東梅.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早產兒護理中發展性照顧的應用研究[J].醫藥衛生:全文版, 2016(1):8-8.
[11] 朱丹丹,魯萍,何小云,等.新生兒科護士人文關懷能力及影響因素分析[J].預防醫學,2018,30(4):413-415.
[12] Als H,Duffy FH,McAnulty GB,et al. Early experience alters brain function and structure[J]. Pediatrics,2004,113(4):846-857.
[13] 石彩曉,吳玉梅,時富枝,等.新生兒重癥監護室護士的早產兒睡眠管理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7,14(5):383-385.
[14] 王文學.NICU護士發育支持護理行為干預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