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快速發展,有效推動了我國各大傳統行業的發展與創新。通過有效結合傳統商業銀行業務與互聯網技術,有助于我國金融業的進一步發展,有助于金融交易成本的降低。基于此,本文對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造成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盈利;影響
1.引言
在最近幾年中,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快速發展,出現了一種新的金融模式,即互聯網金融,進而將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行業的穩定生態圈予以打破,商業銀行因遭受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嚴重影響了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基于此,本文對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造成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2.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造成的影響
2.1在商業銀行負債業務方面
作為商業銀行,需要向存款者支付存款利息,進而出現了商業銀行獲取資金的成本,如果利息偏高,則會減少商業銀行通過存款利差得到的利潤。另外,根據有關規定,商業銀行的貸款必須要控制在商業銀行存款的75%以內,一旦降低商業銀行的存款數量,便會降低商業銀行資金的應用能力,無法貸出更多的資金,進而降低商業銀行的經濟效益。
(1)第三方支付結算
買家首先會向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付款,而當賣家發貨、賣家收到貨款以后,第三方支付機構才會向賣家支付資金,在以上過程中存在一個時間差,在第三方支付機構中,能夠暫時存放貨款,進而導致個人活期儲蓄存款出現流失現象。在買家進行購物付款時,存款會從一家銀行向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備付金存款賬戶進行轉入,流轉活期儲蓄存款,在整個銀行體系中,并未增加或者減少活期儲蓄存款。因為商業銀行具有高額的存款,第三方支付結算并不會影響商業銀行個人存款。
(2)P2P借貸等互聯網融資業務
從表面上來說,P2P借貸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與定期存款。從本質上來說,P2P借貸就是一種高風險理財產品,P2P借貸的利率非常高,約為16%-21%,相比之下,商業銀行的利率一般低于5%,之所以 P2P借貸的利率較高,主要原因就是因為P2P借款人需要承擔較大的違約風險。基于此,作為風險中立人員,更青睞于商業銀行的投資理財,如果一些人能夠承擔較大的投資風險,則會青睞于高風險的P2P借貸,即便沒有互聯網融資業務,投資風險者也不會對商業銀行投資風險較低的低投資收益予以滿足。綜上所述,P2P借貸等互聯網融資業務不會過大影響商業銀行的盈利。
(3)余額寶等理財產品
余額寶等理財產品好比貨幣基金。一般來說,針對小額存款人員來說,商業銀行小額存款利率并不高,針對余額寶,主要對象為小額存款人員,人們只需要向余額寶中存入較少的資金,便于操作,能夠獲取較高的收益率,進而對商業銀行的一些存款進行了吞噬。其中,針對商業銀行負債項,余額寶對其造成的影響有:減少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轉入至余額寶,實際上,余額寶類似于第三方支付的備付金,余額寶同樣需要將錢轉入商業銀行中,一般情況下,余額寶常常在商業銀行中以大額存單等形式進行存放,以提高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在2014年年末,中國人民銀行規定,余額寶需要提交存款準備金,從而降低余額寶的收益。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深入改革,建立健全存款保險制度,商業銀行可以為客戶指定出更高收益的理財產品,現在越來越多的商業都在給予高度關注。在這種發展形勢下,余額寶的優勢便會不斷減弱。綜上所述,從短期時間來說,余額寶會從一定程度上沖擊商業銀行的盈利,不過從長期時間來說,余額寶等理財產品造成的影響會呈不斷減弱趨勢。
2.2對商業銀行資產業務的影響
中小型微企業與個人是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服務對象,從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商業銀行的零售類業務。本文認為,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個人貸款、眾籌融資、P2P借貸等均屬于個人網貸平臺,針對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小微企業貸款,如電商信貸,屬于機構網貸平臺。實際上,與商業銀行的個人貸款客戶相比,個人網貸平臺的客戶是不同的,個人網貸平臺的利率高于商業銀行的利率,一般來說,比較理性的客戶,更青睞于商業銀行,不過只有滿足商業銀行貸款條件的客戶,才具有獲取貸款的資格,所以,個人網貸平臺不能夠搶占商業銀行的優質客戶。由此可知,針對商業銀行的盈利,互聯網金融并不會對其造成消極影響,恰好相反,商業銀行與互聯網金融之間是一種互相補充的關系,能夠對商業銀行的盈利帶來有利影響。
2.3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造成的影響
針對對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互聯網金融會對其造成一定的影響,包括余額寶會對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造成影響,第三方支付平臺會對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業務造成影響。所以,針對商業銀行的營業收入,互聯網金融會對其的收入造成一定不利影響。針對商業銀行轉賬業務,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影響下,會減小其的手續費用,假如不存在第三方支付,客戶選用POS機進行付款時,商家需要支付1 %-2%的手續費,發卡行可以從中獲取70%的手續費,為商家裝POS機的商業銀行可以獲取獲得20%的手續費,若兩家銀行均為同一家,便可以獲取90%的手續費。但是若存在第三方支付平臺,在總交易額中,手續費約為0.4%,盡管發卡行依然可以收取70%的交易費,不過總交易費卻降低60 %,導致手續費降低60%,最終減少商業銀行的利潤。
3.小結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快速發展,有效推動了我國各大傳統行業的發展與創新。盡管互聯網技術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不過隨著商業銀行運行管理水平、互聯網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必將能夠有效解決以上問題。通過有效結合傳統商業銀行業務與互聯網技術,有助于我國金融業的進一步發展,有助于金融交易成本的降低。
參考文獻:
[1]劉舒婷. 互聯網金融影響商業銀行盈利的實證分析[J].? 統計與管理. 2017(03)
[2] 蔡如蘋.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模式的影響研究[J].?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17(06)
[3]高靖,肖周.我國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狀況的影響研究[J].? ?經濟研究導刊. 2019(10)
[4]袁孟雪.? 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盈利性的影響[J]. 現代營銷(下旬刊). 2018(03)
作者簡介:姓名:唐瑩(1997.3.12),女,籍貫: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本科在讀,單位:湖南財政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