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彥旗
摘 要:當前農村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需求逐漸增多,為了更好地為農村弱勢群體帶來法律幫助,應改善法律援助中存在的問題。本文闡述了開展農村弱勢群體法律援助的作用,分析了農村弱勢群體法律援助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包括完善相關法律標準,增加資金獲取的渠道,大力建設法律援助隊伍,進一步發揮出法律援助的作用。
關鍵詞:農村弱勢群體法律援助;問題;對策
引言
農村弱勢群體指的是在農村社會環境中,受到了主觀或客觀因素影響不能充分行使自身權利,同時在社會中處于不利地位的需要被關注的特殊群體。一般在該群體中包含了失地農民、留守老人、婦女及兒童、殘障人士。在城鄉二元結構模式下,農村人口與城鎮人口在多方面的發展上存在弱勢,受到法律保障的程度比較低。為了維護農村弱勢群體的權益,應借助法律援助制度來加強對這類群體的幫助。
1開展農村弱勢群體法律援助的作用
1.1給公民權利帶來保障
農村地區的法治資源比較薄弱,農民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需要更多的法律援助支持。通過加強農村弱勢群體法律援助,可使農民的權益得到保障,實現法律的平等,同時使公民的基本權利順利實現,充分發揮出法律的有效作用。
1.2實現司法公平
農村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是政府設置援助機構組織相應的律師給存在經濟困難等問題的人提供的法律服務,對于經濟困難者、殘障人士以及其他弱勢群體,在提供法律服務的同時可減免法律服務費,包括受理費和訴訟費等費用,使農村弱勢群體能夠在尋求法律幫助的時候減少在經濟上的負擔。同時,加強農村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可使他們對法律有更多的認識,能夠選擇利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1.3促進新農村社會的建設
傳統的農村借助當地的風俗習慣來治理,這種方式僅僅適合簡單的鄉土社會,但是在農業經濟結構的變化下,鄉土社會也產生了變化,原本維系農村社會秩序的方式不適合當前的農村社會發展,導致糾紛問題逐漸增多。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應通過法律的支持來發揮作用,使法律成為重要的調控手段,將農村社會的治理方式進行改善,加強法律知識宣傳,使農村弱勢群體能夠通過法律來解決相應的問題。通過普及法律援助的內容,可使農村秩序得到有效的維護,這對農村社會的建設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2農村弱勢群體法律援助中存在的問題
2.1法律標準有待完善
當前我國關于農村弱勢群體的法律標準制度還有待完善,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大部分進城務工的農民沒有獲得在醫療、住房以及教育等多方面的社會保障,這使農村弱勢群體的權益受到了影響,同時在權利被侵犯的情況下得不到相應的法律救濟。在法律制度中,不僅缺少農村弱勢群體的法律保護規定,同時在適用性上范圍比較窄。由于對在立法及司法實踐中,受到法律保護基本為城市人口,而對于農村勞動者等相關的法律保護標準還沒有得到完善。
2.2資金獲取途徑較少
法律援助需要耗費一定的資金,但是在農村地區一般財政資金比較緊張,大部分財政支持都用于解決當地的溫飽問題或者基礎設施建設上,用于法律援助的資金非常少。在法律援助資金緊缺的情況下,難以保證所有農村弱勢群體獲得法律援助的支持,因此這是法律援助覆蓋范圍得不到擴大,農村弱勢群體得到有效的法律幫助。同時在法律援助需求逐漸增加的趨勢下,農村法律援助資金缺乏的問題會越來越顯著。
2.3法律援助隊伍數量少
我國的法律援助隊伍建設還存在著不完善的問題,由于當前的法律援助都是由律師事務所以及法律援助機構中的人員來負責,實際上律師資源的利用并不充分,律師基本集中在大中型城市中,農村地區一般不在律師工作區域內,這使律師資源的配置產生了不均勻的問題。在律師資源緊缺的農村地區,法律援助的開展也受到了影響,這使農村弱勢群體得不到相應的法律幫助。同時,由于農村弱勢群體法律問題的解決需要由具有較高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的人員來進行,但是當前的工作人員的素質能力有待提升,在相關案件問題的處理上還具有較大的缺陷,這使辦案的效率降低,難以順利解決問題,不利于開展農村弱勢群體的法律保障工作。
3解決農村弱勢群體法律援助問題的對策
3.1完善相關法律標準
為了加強法律援助的效果,需要對農村弱勢群體相關法律標準進行完善,對相應法律內容進行調整,使弱勢群體能夠得到更好的法律幫助。首先應在法律中明確對弱勢群體保護的思想,全面落實法律中所確認的各項基本權利,將弱勢群體的范圍進行明確界定,制定實用的一般制度。其次,大部分農民工在進入城市之后,其自身權益得不到相應的維護,僅僅靠勞動力付出來獲得收入保障,而較多單位沒有按照相關法律來給該群體繳納社會保障。因此,國家應進一步對農村政治體制進行改善,在教育、公共服務等方面取消對農民的限制。另外,應積極促進農村社會組織的建立,使農民能夠在自身權益受到影響的時候,借助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
3.2增加資金獲取的渠道
應加強對農村弱勢群體法律援助的資金支持力度,建立以財政撥款為主,社會各界參與為輔的資金籌集模式。政府的財政撥款應在其中發揮出主要的作用,形成同級財政撥款以及上級財政補貼結合的資金模式,使法律援助工作順利進行。除去政府提供的資金,社會也應對農村弱勢群體法律提供相應的支持,可通過村集體組織土地出讓來獲得補償金,或者將村集體的財產運營部分收入作為法律援助資金。我國需要將法律援助資金獲取的方式進行改善,使資金籌集途徑增多,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來建立多元化的資金籌集方式,使農村的弱勢群體在獲取法律援助的時候能夠有充足的資金供應,保證法律援助開展的效果。
3.3大力建設法律援助隊伍
開展法律援助隊伍的建設,結合不同農村地區的弱勢群體情況以及援助需求來合理分配法律服務資源,應建立專業的法律援助律師服務體系,完善相應的政策來吸引更多的高素質水平律師參與到法律援助工作中。法律援助機構也應在其中發揮出有效的作用,根據工作人員的情況來開展受援人員選擇,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更好的幫助。同時,應加強對法律援助人員的培養,提升人員隊伍的整體水平,使法律援助工作有人才支持作為保障,保證了援助的實際效果。通過進一步完善農村弱勢群體法律援助隊伍,使法律援助的覆蓋范圍得到擴大,能夠為更多的農村弱勢群體帶來幫助。
結語
為了加強對農村弱勢群體的權益保護,應重視對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針對法律援助中的缺陷進行分析,改善其中的問題。建立完善法律體系,為農村法律援助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建立更多的專業法律服務隊伍,使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更加順利,進而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銘,王廷婷.法律援助的中國模式及其改革[J].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7(02)
[2] 蔣銀華.新時代發展權救濟的法理審思[J]. 中國法學. 2018(05)
[3] 魏兆池.我國法律援助制度之完善[J]. 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9(01)
[4] 宋曉軍.法律援助制度面臨的困境及對策分析[J]. 法制博覽.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