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維
摘要:就城鄉結合小學數學運用能力的培養進行探討。通過對城鄉結合學生運用能力培養的全方位思考與實踐,提出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應該注重層次性,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關鍵詞:數學運用能力;數學生活化;創造性
城鄉結合部小學,實際上就是城郊地域的小學,它與城市小學,農村小學不同,有著自己的特點。第一,學生大都來自菜農家庭或外地遷入流動人口家庭的子女,似城非城,似農非農,身上混合城鄉學生的優點與缺點;第二,教師來源渠道廣,有本地成長的教師,也有大,中專院校新分配來的年輕教師,還有從郊區以外的農村或縣鎮調來的教師;第三,學生的父母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和本地農民。受家庭觀念的影響,大多數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偏弱,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現行大綱明確指出,要求學生能“初步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可見,“數學的運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指直接運用簡單的基礎知識就可解決的純練習性習題,更重要的是指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與經驗去解決不熟悉的問題的才能。前者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形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后者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那些具有現實意義的、開放性的、需要更多獨創性的問題的能力,也是培養二十一世紀創造性人才的需要。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素質,已是教學改革之必然。[1]
一、初步運用能力的培養
初步運用能力是運用能力的第一層次,是指以某一方面的數學知識為基礎去解決其他領域的簡單問題。[2]
解題的思維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1)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2)解決這個數學問題;(3)將用數學方法解決的結果再次回到原來問題的實際意義上。從實踐中發現,學生解題的最大困難是思維的第一階段。筆者曾依照張天教老師的方法做過一個實驗:讓一位幾乎不會做應用題的學生去買文具,給他10元錢。讓其買5支鉛筆、3塊橡皮、2本練習本。該生很快就買回來了,并找回2.6元。我略一沉思,問:“怎么就2.6元?是否錯了?”但他很肯定地回答:“沒錯!”接著他又逐一講述了每種文具的單價和總價,應付幾元,找回幾元,條理十分清晰。如果把這件事編成應用題則是六步計算,還包括單位的換算。為何該學生能很清楚的表述出來,而不能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呢?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1)不熟悉原來的實際問題,從而無法理解題意;(2)不具備轉化問題的基本功。因而我們的教學必須與實際生活有機結合,讓數學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科學。為此我們要采用數學問題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接觸實際問題創造條件。
課堂教學模式以其特有的可操作性一直延續至今,但我們應該勇敢地向其發出挑戰,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生活。例如:在教學測量時可帶著學生去測量不規則的田、地、花壇等,讓學生在實際的測量中,掌握測量的基本方法,這樣使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發展了能力,而且學習積極性高漲。又如:在教學百分率時,可讓學生獨立去各班統計缺勤情況,計算出勤率。通過這樣的活動,既加深了學生對百分率概念的理解,又掌握了百分率的運用。在教學中教師要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去學習知識,在生活中去運用知識,促使學生把實際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能力的形成。
二、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綜合運用能力是運用能力的中間層次,它是指需解決的問題需要兩種或兩種以上數學基礎知識。解決綜合性的實際問題,需要將數學中的各種概念、公式、法則等聯系起來運用。解答綜合題的思維過程也可分為三個階段:(1)分析整理階段(把一個復雜的大問題分解成幾個單一的小問題);(2)逐一解決階段;(3)綜合研究階段(總體考慮,求得原來問題的結果)。在平時教學中,經常發現學生能熟練地解決單一的小問題,但把這些簡單的小問題綜合在一起學生就無從人手。如:學生能很熟練地計算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但是由這些基本圖形組成的組合周形的面積計算學生就感到非常困難。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幾點造成的:(1)平時缺少綜合性練習;(2)分析綜合思維能力薄弱。[3]
三、靈活運用能力的培養
靈活運用能力是運用能力的高層次反映,它是指需要解決的問題對學生思維要求具有相當的靈活性、創造性和靈巧性。具體表現在能根據事物的變化,運用已有的知識及經驗,靈活、創造性地進行思維,及時地調整原來擬定的解決方案。因為客觀世界在隨時發展變化,它要求學生用變化、發展的眼光去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但是,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發現學生一旦碰到靈活題就無從人手。究其原因主要有:(1)靈活題接觸少;(2)思維靈活性與批判性差。因而筆者認為要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能力。[4]
1.加強“一題多解”“一法多用”的訓練
“一題多解”的衫11練能使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靈活地采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如“造橋工人用2份水泥、5份石子、3份沙子配制一種混凝土,現有水泥4.8噸,需要配多少噸石子和沙子?”通過剖析,學生用不同的基礎知識列出了五種不同的解法。同樣也可以變換問題情境,進行一法多角的訓練。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之間的相互轉化,從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重視開放性練習
學生利用特定的算法去解決特殊問題的能力很強,但是,對于沒有確定答案的問題就會感到束手無策。因此,在教學中經常穿插一些“結論開放的問題”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運用知識的過程既是一種高級形式的學習活動過程,也是一種重要的實踐活動。人的各種活動實質上就是正確、靈活、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因而,每個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數學運用能力的培養,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張煒.淺談小學數學的生活化[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8(05).
[2]顧雪娟.加強數學生活化教育培養學生成才[J].成才之路,2014(15).
[3]曾令坤.“數學生活化”在課堂教學中的把握[J].內江科技,2011(01).
[4]廖治華.讓數學生活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