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陽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術式對胃腸癌患者術后快速康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86例胃腸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手術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3例患者,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觀察組采用腹腔鏡下手術治療。比較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術后康復情況、生活質量評分情況。結果:觀察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4.65%,低于對照組的18.60%,統計學有意義(P<0.05);觀察組的術后禁食時間、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 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排便時間等指標均短于對照組,統計學有意義(P<0.05);觀察組的物質生活、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和精神生活等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統計學有意義(P<0.05)。結論:胃腸癌患者接受腹腔鏡下手術治療,能夠促進術后的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且并發癥較少,治療安全性高。
【關鍵詞】胃腸癌;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下手術;康復;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730.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3-065-02
胃腸癌是我國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屬于惡性腫瘤,其發病率不斷上升[1]。胃腸癌患者的消化系統會受到嚴重的損傷,患者多會出現惡心、嘔吐、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癥狀,隨著疾病的發展,患者會出現嘔血、營養不良等臨床癥狀,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均造成嚴重威脅[2-3]。胃腸癌患者在確診后,需要及時的采取治療措施以消除腫瘤細胞,減少疾病對患者的損傷。目前臨床上在對胃腸癌患者治療時主要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通過手術治療能夠將病變部位進行有效切除,進而遏制疾病的發展,并顯著改善患者的病情[4-5]。本文主要研究不同術式對胃腸癌患者術后快速康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如下所示: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86例胃腸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手術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3例患者。
對照組中,年齡45-72歲,平均(58.63±5.62)歲;男25例、女18例;腫瘤TNM分型:Ⅰ型6例、Ⅱ型21例、Ⅲ型、16例。
觀察組中,年齡46-73歲,平均(59.57±5.68)歲;男26例、女17例;腫瘤TNM分型:Ⅰ型7例、Ⅱ型19例、Ⅲ型、17例。
納入標準:均經過病理檢查確診為胃腸癌;均符合手術指征;均自愿接受本次治療和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伴有凝血功能障礙者;嚴重精神疾病或者認知功能障礙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者;手術禁忌癥者;臨床資料不全者。
本次研究經過我院倫理研究委員會批準同意;組間一般資料作比較,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治療方法:對患者實施常規麻醉,使患者保持仰臥位;在患者的腹部做手術切口,逐層切開腹部皮膚和組織,將患者的病灶部位暴露于術野;對病灶部位進行全面的探查,并將病灶部位進行清除,手術完成后對腹部進行常規沖洗,放置引流管,然后逐層關閉腹部;術后給予患者合理的抗感染治療。
觀察組采用腹腔鏡下手術治療,治療方法:麻醉方式、手術體位均同對照組,在患者的腹部做觀察孔、操作孔,建立二氧化碳氣腹,使氣腹壓維持在12-15mmHg之間,然后將腹腔鏡和操作器械置入腹部,對患者的腹部進行全面探查,掌握病灶的具體范圍和大小;清掃病灶周圍的淋巴結,并將病灶切除;對腹腔進行清洗,常規留置引流管,并關閉手術切口;術后給予患者合理的抗感染治療。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肺部感染、吻合口瘺、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術后禁食時間、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 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排便時間等術后康復情況和物質生活、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和精神生活等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并作對比。
1.4數據處理
用spss22.0軟件統計處理文中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百分比(%)表述。P<0.05代表統計學存在意義。
2結果
2.1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4.65%,低于對照組的18.60%,統計學有意義(P<0.05)。如表1:
2.2兩組的術后康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的術后禁食時間、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 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排便時間等指標均短于對照組,統計學有意義(P<0.05)。如表2:
2.3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對比
觀察組的物質生活、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和精神生活等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統計學有意義(P<0.05)。如表3:
3討論
隨著人們飲食方式和飲食結構的不斷變化,我國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隨之不斷上升,并且惡性病變的發生率不斷升高[6]。胃腸癌是我國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此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及時的為患者治療[7]。
臨床上主要對胃腸癌患者實施手術治療,通過手術能夠有效切除病灶,改善患者的病情。臨床上常用的手術方法包括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下手術,傳統開腹手術在治療時需要做較大的手術切口,對患者的創傷較大,使術后的并發癥較多,影響患者術后的康復和生活質量。腹腔鏡下手術屬于微創手術,在手術治療時所需的手術切口較小,進而減少了對患者的創傷,患者在術后的并發癥可大幅減少,使患者在手術后可以得到快速的康復,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研究得出,觀察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4.65%,低于對照組的18.60%,統計學有意義(P<0.05);觀察組的術后禁食時間、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 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排便時間等指標均短于對照組,統計學有意義(P<0.05);觀察組的物質生活、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和精神生活等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統計學有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胃腸癌患者實施腹腔鏡下手術治療,能夠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提升其生活質量,并減少并發癥的出現,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盧煥全, 黃兆倫, 葉鎮彭,等. 不同手術方式對老年胃癌患者術后創傷及預后的作用[J]. 吉林醫學, 2016, 37(5):1128-1129.
[2]余翔, 田首元, 崔瀟龍, et al. 不同鎮痛方式對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后加速康復的影響[J]. 實用疼痛學雜志, 2018, 14(3):196-199.
[3]魯兵, 張振宇, 倪荔, et al. 以IL-1β為基礎的腹腔不同免疫水平對直腸癌術后腹腔微轉移灶轉歸的作用[J]. 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 2019, 8(4):377-382.
[4]周艷, 張凱, 劉瑩, et al. 快速康復模式下腹腔鏡結直腸癌術后短期康復指標分析[J]. 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 2017, 6(6):501-505.
[5]陸蓉, 李俊蕾, 賈平, et al. 快速康復外科輔助FOLFOX化療方案對結直腸癌患者術后恢復、并發癥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 中國藥房, 2016, 27(27):3774-3776.
[6]蘇超云, 魏慶忠, 王鋼, et al. 不同手術方式治療老年結腸癌的臨床療效與細胞免疫狀態比較[J]. 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 2019, 13(3):287-289.
[7]李紅, 王一卓, 張葳琪,等. 兩種不同治療方式對早期肝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調查研究[J].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16, 25(4):436-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