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
摘? ? 要:我國人民將飲茶作為一種文化貫穿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中華民族繁榮的文化中有著極高的地位。傳統的中國茶文化內涵與儒釋道的思想內涵相融合,并成為茶文化中無法分割的一部分。通過對茶文化進行研究和分析,對于完善傳統文化研究體系具有較強作用。茶不僅僅是包含了物質內涵還包含了精神文明,并成為一種常見的文化現象在國民的心中存在。而對于研究茶文化在海外傳播能夠表現出其具備民族性、傳播性和社會性的特征,并且借助此來了解茶文化在世界范圍內向心力和生命力。
關鍵詞:中國茶文化;歷史淵源;海外傳播
一、中國茶文化的歷史溯源
中國茶文化可以追溯到“神農嘗百草”時期,在先秦時期,我國已經具備了對茶葉應用探索的相關記載,基本上茶葉在這個時期是用來藥用。而茶葉在唐朝之前基本上是貴族生活的重要元素和享受的內容,其社會化程度較低,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國的宗教文化、藝術審美以及思維理念與茶文化相結合,為茶文化的成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尤其是儒釋道的理念相互結合,為茶文化體系的構建提供了極大的助推作用。而茶文化真正的發展成熟是在唐朝之后,這個時期社會生產力大大提升,大眾也能夠消費得起茶葉,同時出現不同形式、人文內涵豐富的茶文化體系。人們將茶文化中所包含的內涵要素不斷豐富,并進行了改造,促使茶文化的影響力與價值觀念取向得以提升。
茶文化并非是單一的文化機理,其中包含的豐富文化理念是整個文化體系的核心部分。由于我國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程度大大提升,促使茶文化的完善度和實質性的內涵變得更加豐富,尤其是其中的茶藝、茶樂以及茶禮成為了當下我們對于茶文化體系和價值的了解方式和途徑。
二、中國茶文化的海外傳播
1.中國茶文化傳播渠道
(1)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唐宋時期由“茶馬互市”演化而來的。青藏所屬的地區屬于高寒地區,當地人民的主食為高油脂類的食品,例如:酥油、牛羊肉,在這樣惡劣氣候下,這些地區的植物成活率相當低,在人身體之中堆積的脂肪無法有效的分解,導致人們的身體健康受到了極大的危害。而茶葉能夠很好的解決這樣的問題。但青藏不產茶,只能進口,而四川、云南等地由于戰爭緣故所以需要大量的馬匹,此時就出現了“茶馬互市”。茶馬古道歷史悠久延續至今,對于茶文化的傳播有著重要的影響。
(2)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開展的初期,其主要是運輸絲綢為主,因而在這樣的商路就被稱作是絲綢之路。隨著對外貿易越加頻繁,該商業貿易要道不僅僅運送絲綢,還有其他的日用品等。而茶葉也成為在這條道路上的主要傳播商品。通過絲綢之路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和地域對于茶葉開始了解,而且由于宗教的影響下,茶葉已經具備了新的含義。因而茶葉的種植越加廣泛,茶文化也就越加豐富。
(3)海上傳播
我國與世界貿易來往愈加密切,將茶文化的內涵與茶葉技術傳向海外,海上傳播也是相當重要的茶文化對外傳播的方式。“哥德堡號”將大量茶葉、絲綢以及瓷器從廣州出發回國,而“哥德堡號”在臨近回國之前則觸礁沉船,其中被打撈上來的部分貨物則是能夠抵得上“哥德堡號”所有的出行成本。而后東印度公司又派往“哥德堡二號”這艘商船去往廣東。而這兩艘商船極大程度上將亞歐之間的聯系和交流大大加深,促使海上貿易得到不斷發展,也將茶文化帶到了歐洲。海上貿易是將中國茶文化傳遞到世界各地的重要途徑。
2.傳播中我國茶文化傳播發展機制建設思路
我國要傳播和發展茶文化機就需要站在傳統茶文化體系的狀況上將其中的內涵進行豐富。茶文化的傳播歸根結底是其影響力的提升,尤其是在其中融合進相應的文化要素之后,對于開展船舶和發展各項活動奠定了基礎。在開展茶文化傳承的過程中,要重視別國和別處地域的茶文化內涵與要素,并對其進行分析,選擇符合本國茶文化的內容和要素進行充分融合,將其中的文化價值重新詮釋,這樣一來可以讓別的地區對我國茶文化更容易接受。
三、結論
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離不開文化在其中的作用。茶文化在傳播的過程中,需要對其歷史淵源和傳播方式充分了解,這樣才能保障茶文化得以有效向外傳播。當下我國茶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并非是那么完善,其傳播也并沒有起到應該具備的作用。尤其是在世界不斷發展且全球化的影響之下,茶文化的傳播不僅僅是按照傳統方式對外傳播,更應該采取多樣化的活動和途徑來盡可能將茶文化傳播出去。本文通過對茶文化的歷史淵源和傳播進行研究和分析,以期能夠讓茶文化傳播制度不斷完善,讓中國茶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原藝,田力. 新媒體視域下中國茶文化的海外傳播影響研究[J]. 福建茶葉,2018,40(05):446.
[2]陶德臣. 中國茶文化對世界的影響[J]. 唯實,2015(01):73-76.
[3]馬美愛. 文化自信視域下的茶文化傳播策略探討[J]. 中國茶葉,2019,41(12):60-63.
[4]文建虎. 中華茶文化的由來及興起[A]. 湖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會、湖南省湖湘文化產業促進會、湖南省供銷社、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長沙縣人民政府、湖南省炎陵縣人民政府.《中華茶祖神農文化論壇》論文集[C].湖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會、湖南省湖湘文化產業促進會、湖南省供銷社、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長沙縣人民政府、湖南省炎陵縣人民政府:,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