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昀昀

摘? ? 要:《綠皮書》作為一部黑人平權電影,它將觀眾的視線帶回到上世紀60年代那個充斥種族歧視與隔離的灰暗社會,借助工整流暢的敘事結構以及詼諧輕松的喜劇風格來講述嚴峻的歷史事實,引導觀眾對當下依舊潛藏在社會中的種族紛爭進行反思,具有深刻的現實批判意義,也為中國電影如何進行海外跨文化傳播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思路。
關鍵詞:跨文化《綠皮書》;意義矩陣;傳播策略
近年來,好萊塢關于黑人平權運動的電影層出不窮,從《為奴十二年》到《月光男孩》,從《底特律》到《綠皮書》,無一不是揭露種族歧視下的黑暗現實的優秀作品?!毒G皮書》之所以能夠一舉斬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等一系列大獎,并且在全世界引發極高的討論熱度,得益于影片借助工整流暢的敘事結構以及較為輕松的公路喜劇片形式包裝了嚴峻的種族歧視主題,在提高觀影體驗的同時擴大了傳播范圍,這也為中國電影如何進行海外跨文化傳播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思路。
一、影像文本的“意義矩陣”
意大利著名導演帕索里尼曾經指出,從本質上來說,電影是一種“新語言”,即是指電影所采用的敘事方法。敘事學起源于“結構主義之父”列維·斯特勞斯對于古希臘神話的研究,其后,俄國學者弗拉基米爾·普羅普在對《俄羅斯民間故事》的研究中提出了敘事的六個單元和三十一種功能的理論體系。在此基礎上,結構語義學家格雷馬斯結合結構主義的視角,提出了敘事的“意義矩陣”概念,即“由一組核心的二項對立式(設定為A/B)及其所推演出的另一組相關且相對的二項對立式(-A/-B)建構而成”的范式。借助這一范式,我們能夠對《綠皮書》的影像文本進行更深層次的意義挖掘。
根據格雷馬斯的“意義矩陣”,我們可以將《綠皮書》中復雜的人物關系進行對號入座:
一方面,唐·謝利作為一名擁有心理學、音樂學、禮拜儀式藝術三重博士學位、曾兩次受邀到白宮演出的黑人鋼琴家,盡管一度得到白人上層階級的追捧,但是因為膚色原因,在演出之外,南方白人仍然將他當做低人一等的“黑鬼”來看待;而謝利的精英身份也使得他與黑人文化相隔甚遠,難以得到同胞的認可。另一方面,居住在紐約某街區的托尼·利普一生都在為生計奔波,在上世紀“白人永遠比黑人高一等”這一美國社會主流觀念的影響下,白色皮膚給他帶來的優越感使其對黑人群體、包括謝利都帶有歧視態度,然而意大利裔的種族身份也使托尼受到來自美國白人的歧視。兩人矛盾的文化身份便構成了“意義矩陣”中的基本結構。但在整個南部巡演過程中,托尼直面南方的種族主義者們對謝利的歧視,意識到了自己對于黑人群體的刻板印象和偏見,更認識到了謝利敢于對抗種族歧視的勇氣,從而逐漸轉變為平權運動的支持者,與謝利之間的矛盾在日?;又修D變為互補關系。
二、喜劇形式,嚴肅內核
種族歧視是受到全世界共同關注的話題,導演們之所以選擇這一主題進行創作,原因不僅在于能在全世界實現價值共通,也是對近幾年來美國黑人平權運動再度涌起的絕佳闡釋。盡管黑人平權電影被不斷地創作出來,其中也不乏《為奴十二年》、《月光男孩》等得到奧斯卡小金人認可的優秀影片,但沒有一部能像《綠皮書》這樣引起如此多的關注。就中國而言,國內并不存在如此尖銳的種族沖突問題,然而最終《綠皮書》的國內總票房竟累計達到了七千多萬美元,僅次于美國本土票房。
與同期的種族題材電影相比,《綠皮書》的成功之處在于以喜劇的形式來呈現嚴肅的種族沖突問題,它沒有像《為奴十二年》那樣使用長達近五分鐘的鏡頭來描寫黑人男主角被白人活活吊死這一過程,也沒有像《云圖》和《被解救的姜戈》那樣將黑人被肆意毆打和鞭笞的畫面直接呈現在觀眾眼前,而是使用對比和反襯的手法來表現種族間的沖突。身為精英的謝利和大大咧咧的托尼兩個角色的設定本身就打破了以往“白人精英、黑人奴仆”的角色框架,教育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造成的巨大差異使得兩人之間的互動笑料百出:謝利小心翼翼地捏著肯德基雞塊的方式、托尼寫信時將“dear”寫成“deer”……謝利憑借家族的傳承和自身的才華得以躋身于上流社會,但是被表面的精致和恭敬所掩蓋著的,是白人們對他的不屑一顧。不管是上層階級還是平民百姓,只要是白人都可以對謝利表示羞辱,雖然沒有血淋淋的虐待場面,但是通過詼諧幽默的方式將日常生活中的沖突細節融于喜劇之中,不僅能夠提高觀眾的接受度和認可度,也更能反映出上世紀60年代黑人的灰暗生活,啟發觀眾深入思考。
三、結論
盡管《綠皮書》得到奧斯卡小金人的認可被許多人詬病,但是作為一部黑人平權電影,它跳脫出以往影片對于黑人與白人角色一貫的設定框架,以較為輕松的喜劇風格來講述嚴峻的歷史事實,將觀眾的視線帶回到那個充斥種族歧視與隔離的灰暗社會,引導觀眾對當下依舊潛藏在社會中的種族紛爭進行反思,具有深刻的現實批判意義。
而《綠皮書》在世界范圍內的成功也為中國電影業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想要將中國故事更好地傳播不僅要立足于發掘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原創IP,更需要注意考慮如何使用全世界都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話語建構。
參考文獻:
[1]王群.《新舊上?!罚阂环N新型的劇作模式及其演變[J].當代電影,2018,267(06):101.
[2]閆斌.包容的勇氣和力量:《綠皮書》的跨文化傳播透視[J].視聽,2019(10):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