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毅
摘要:地域文化作為地方重要的明信片,它對挖掘和傳播地域文化,增強城市核心凝聚力,增強區域向心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地方報紙副刊是以特定地方文化與區域環境為背景,以務實發展和生存為基礎,是為打造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本文以四川涼山地區地方報紙副刊發展現狀為例,就如何增強地方報紙副刊的地域文化特色及地域文化傳播效益提出建議。
關鍵詞:地域文化;地方報紙副刊;人文精神:地域文化傳播
現如今,我國現代化傳媒業在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市場競爭力也日趨激烈,地方報紙在生存和發展上面臨極大的挑戰,而依托地方報紙生存的報紙副刊也受到一系列因素,例如觀念意識、信息內容、信息渠道、作者群、稿源等的限制。副刊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持續發展,并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加以改革創新,走出一條富有地方特色、富有創新個性的發展之路。四川“大涼山”文化副刊創刊多年以來,一直在不斷挖掘本土地域文化特色,并依托地域文化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文化副刊風貌,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地域文化是地方報紙副刊獨有的資源寶庫
地域文化特色是指在特定地方區域內獨具特色、源遠流長、流傳至今仍能發揮其作用的文化傳統,是特定區域的生態、民俗、傳統、習慣等文明表現,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與環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獨特性。作為地方報刊,在報道內容、發行范圍以及讀者和對象選擇等各個因素,無不體現著鮮明的地域印記。隨著時代的飛速變化與發展,人們的審美能力、社會視角、欣賞趣味以及精神需求發生了極大轉變,同時獲取精神文化的渠道及享受興趣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基于此,為讀者提出并傳播精神文化產品的地方副刊也必須打破傳統格局,轉變傳統觀念,結合區域特色文化,進行不斷創新。這就要求地方報紙副刊必須積極擴展文化領域,加大融入豐富性、鮮明獨特性和拉近性的地域文化,從而為地方報紙副刊的發展提供豐富的地方文化與資源。
地域文化的拉近特性,為地方報紙副刊擴展了讀者群。報紙新聞的價值標準之一就是新聞內容的接近性,是指讀者對報道對象相對熟悉,或在某個相似點上產生相同的認知、情感和體驗。作為依托新聞傳播為主業務的報紙副刊,實現新聞內容的接近性是體現其價值的重要所在。要想充分體現副刊地域接近性價值,以當地歷史和人文為載體無疑是最好的副刊素材。因此,關注地域歷史文化,表現當地地理人文風俗,不僅能增強地方報紙副刊與區域百姓的接近性,還能使各階層讀者通過關注地域文化,轉為對地域報紙副刊的關注,并成為副刊的忠實讀者,從而促進副刊的良性互動和長久發展。
二、地方報紙副刊開發地域文化特色的效果分析
地域文化作為地方報紙副刊獨特的資源,如何充分發揮并利用地域文化資源,就需要編者和作者找到當地百姓關注的文化焦點,找準歷史文化與文學藝術的交相融合點,并在這些點上做出副刊文章。
多年來,“大涼山”副刊通過創新、策劃、編寫關于中國西南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地理及歷史文化,深入挖掘先進的、科學的、優秀的、健康的、特色的、獨有的文化內容,體現出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即重視人的文化;深入挖掘和探索大涼山豐富的文化寶藏,增強當地讀者文化歷史歸屬感,同時提升域外讀者對大涼山文化的濃烈好奇心和關注度,不斷擴展副刊發展空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該副刊創建于2014年,是一份深讀、悅讀、雅讀的文化專刊,透著內涵與修養、智趣與情懷,內容涵蓋涼山的地理、風俗、史話、人物、城事、藝術、手藝、讀書、電影、鏡頭等,設置的欄目及版面展開的是涼山大地上豐厚而溫暖的精神家園。
地理:在州域內,由地理環境決定或影響的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比如空間關系、時間關系等;風俗:在涼山,山與山的分割,民族與民族的差異,形成了這片土地上絢爛多姿的文化內涵。文化心理、禮節習俗的不同,展現了涼山的地域文化特色,也集聚了人類文化的寶貴遺產;史話:州域內或與涼山有關的歷史事件或話題,以通俗的敘述,以優美的文筆,展示原本的歷史,呈現出生動、彩色、真實、壯闊的歷史波瀾;人物:寫州內或與涼山有關的人物以及他們的事跡,涵納近代、現代和當代人物。他們或是社會精英,或是給人以真切觸動的普通人,不拔高、不浮夸、不煽情,只為展現人物的個性與光彩;城事:每個城市都有太多的故事和情感,特別是在城市化進程中。不限定題材,但與城市生活、城市建設有關,可以是具體新聞事件,也可以是人物故事,以展現城市及人的人文精神和細膩情懷;藝術/手藝:囊括兩個內容,包括涼山藝術/涼山手藝本身,寫相關的新聞和相關的作品,以及作品背后的價值內涵與文化修為;讀書/電影:主要推介本土出品的圖書和電影及相關的創作者,也介紹非本土的有藝術價值的作品;鏡頭:有內涵有主題有故事的圖片,用圖片講一個故事,講過去的故事(老照片)與講現在的故事(新照片),少風景多人文。
涼山日報社在辦報中堅持以副刊作品彰顯地方性、本土性、文化性、可讀性,旗下的“大涼山”文化副刊較好地增強了報紙的可讀性,受到讀者的喜愛,副刊品牌效應己形成。筆者策劃、主編的“最涼山”系列報道是“大涼山”文化副刊的重點策劃,展示涼山地理人文之“最”,要求寫深寫細寫活,有作者個人的親歷親證性,有個人獨特的感受和發現并且寫出個性光華,發稿三十余篇。該系列報道獲四川省報紙副刊作品獎(2015年度)一等獎,四川省新聞獎(2015年度)副刊類作品一等獎;策劃主編的《涼山歷史上的四次大移民》歷史文化系列報道,獲四川省報紙副刊作品獎(2014年度)二等獎;策劃主編的文藝特寫《一對德國夫婦的大涼山之旅》獲四川省報紙副刊作品(2015年度)一等獎;策劃主編的文藝特稿《涼山百年郵局史》獲四川省報紙副刊作品(2016年度)二等獎。
三、實現地方報紙副刊與地域文化傳播共進共贏的有效途徑
1.進一步強化地方報紙副刊的建設與運用
在地域文化傳播方面,地方報紙副刊作為一個優質、傳播效率較高的重要載體,同時得益于報媒完善的發行網絡,以及報紙本身具備的N次傳播可能性的傳播效應。其次,地方報紙副刊作為地域文化的組成部分,副刊能使報紙呈現更加文藝、富含藝術價值的姿態參與到地方文化傳播進程中。在以往傳統理念下,地方報紙副刊呈現狹義文化的一面,甚至被定位于風花雪月的文學園地,在整個報社內部處于邊緣化狀態,諸如此類原因大大忽略了報紙副刊的文化傳播力量。現如今,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生產原生內容己成為其競爭優勢,并在副刊領域更加注重體現地域文化內涵,文化工作者、文化部門、報業自身都對報紙副刊有著新認識、新研究、新運用。
2.開發副刊新欄目,延伸擴大話題
地域文化副刊要長久發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跟進時代潮流并開發出各類長短期欄目和系列專題,經過長期的累積,可填補歷史記錄空缺。例如開設本土“百家姓”系列專題,針對每一個姓氏,記錄姓氏起源、遷移始末、家族遺存、姓氏名人等。針對當地百姓喜聞樂見的關注焦點,定期出版相關刊物,登記地區漢族及少數民族姓氏,這為研究地域人口發展、地域變遷提供珍貴的資料;開設本土“地名故事”欄目,記述經過考證的優秀歷史地名和現今地名故事的來歷及含義,其中含納的內容頗多,如山川、河流、谷地、湖泊、自然保護區、名勝古跡,橋梁、道路、街巷、知名建筑物、風景名勝區、旅游度假區,市、縣、鄉(鎮)、村(社區)等名稱的由來、變遷及與之相關的歷史典故、民間傳說、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古村落等,并可集結成書,也為地方史志發展貢獻一份力;黑賜予夜神秘,人賜予夜動感,愛賜予夜溫暖,世界賜予夜無盡的可能,當夜幕降臨之時,每個城市都流轉著風情萬種的夜之風景。本土“夜生活”欄目,反映出當下市民的夜間活動習俗和時尚文化娛樂生活,去分享、發現,共創品質生活。
此外,在當前時代環境下,社交媒體、自媒體的發展與廣泛應用給予了每個人較為充分的話語權和表達權,在紛紜的意見表達聲中,作為主流媒體的黨報通過運用報媒作用,發揮副刊的文化傳播價值,從而影響民眾精神靈魂是大有可為的。近年來,文化活動越來越受到文化及傳媒部門的關注,在這方面,文化部門及傳媒部門可加強與地方報紙副刊的合作,各取所需、各盡所能,各自提供人脈、渠道等資源,共同參與地域文化傳播進程,以人民為中心,增強文化傳播效率,讓地域文化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心靈及生活實踐中。
3.維護本地作者群體,培養忠實讀者
要想吸引本地讀者關注,就需要在報紙上更多的刊發符合本地讀者閱讀口味、適合他們閱讀心理和需求的豐富內容和熱點話題。每個地方都有作協、美協等文藝家協會和熱愛寫作的作者,副刊編輯要勤于和地方文化名人、作家、學者、寫作愛好者、通訊員、熱心讀者聯系,建立相對固定的副刊重點作者群,努力吸納本地寫作新人,加強副刊編輯與本地作者的交流互動,鼓勵他們給報紙投稿。受到本地作者關注的副刊,自然也會吸引源源不斷的稿源。當副刊版面、編輯、作者之間形成長期穩定的聯系和良性互動時,副刊辦起來自然就順水行舟,內容融融漾漾、蔚然大觀了。如果副刊編輯能經常在版面上多花些心思,構思一些主題策劃,設置一些有意思、有趣味、有針對性的欄目,并聯絡相關作者、讀者一起合作,那么作者讀者的參與積極性則會大大提高。
集思廣益,眾人拾柴火焰高。熱心的作者讀者還會從各自的視角為編輯提供具有啟發性的思路和建議,為報紙副刊出謀劃策。多傾聽來自讀者的聲音,報紙會更貼近讀者的心聲,更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想法,報紙副刊會辦得越來越受歡迎。
4.轉變傳統宣傳思維,培養全媒體視野
在舊的傳播模式下,一些報媒或用戶對待媒體傳播僅僅只保持一種宣傳思維方式,即部門在報紙發稿期間只宣傳自身工作,作者在媒體發稿期間僅闡述自己的觀點,媒體在宣傳期間僅僅尋找自身價值和社會位置。但在全媒體時代下,單一化的宣傳方式必須得到改變與創新。例如,在應用全媒體視野對新聞事件或地域歷史文化進行立體式推送時,應充分運用文字、圖表、視頻、動畫等多元化傳播方式,既用好傳統媒體,也用好網絡論壇、微博、微信、APP新媒體,實現盡可能的全覆蓋。出動出擊,利用地域文化來影響區域輿論。在現如今的輿論環境下,新聞媒體需要采取措施積極主動的進行全面創新,需要積極主動的去占領區域文化輿論的制高點,合時合情合理地進行傳播推廣。傳承現代優秀的社會文化,是大眾傳媒要做的工作內容之一,而文化可作為輿論的基礎內容。對區域文化進行研究,有效的傳播區域文化會讓新聞的傳播更加有意義,也能更好的控制區域輿論,將各個區域的力量團結整合起來,以利于媒體事業的發展,促進社會文明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程建明,淺析地方報紙副刊的地方特色和創新性[J].新聞前哨,2019 (02):52-53.
[2]滕建鋒,胡菲,略論地域文化研究傳播與地方報紙副刊發展
以江蘇鎮江為例[J].鎮江高專學報,2016,29 (04):58.
[3]胡繼風.用副刊打造地方文化名片——從宿遷晚報副刊提質擴容談地方報紙副刊的文化擔當[J].新聞世界,2013 (03):57-58.
[4]張書萍,增強地方報紙副刊的地域文化特色[J].新聞愛好者,2011(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