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文晨
摘要:非遺衍生品的設計思考是在文化消費環境下,應對工業化市場經濟的沖擊而提出的非遺傳承與發展的具體思路。結合現代文化消費市場對傳統苗繡認知,從遺產轉化為資源,才具有可持續性。本課題基于這樣的大背景,以綏寧傳統苗繡技藝為研究點,開展非遺衍生品設計思考的研究。項目組經過實地考察,發現綏寧苗族苗繡在保護與傳承中,存在產品結構單一,拘于傳統,創新意識較弱等系列問題,而綏寧苗族刺繡的文化消費環境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課題組歷經兩年,通過對綏寧苗族刺繡進行設計實踐,進行衍生品的設計開發研究。通過項目實踐,探索在文化消費語境下非遺的活態傳承路徑,為非遺產品的開發提供參考。
關鍵詞:綏寧苗繡;箱包設計
一、綏寧苗族刺繡的概況
1.綏寧苗族刺繡的歷史
綏寧苗繡應用廣泛,滲透苗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以服裝設計的應用最為顯著。苗繡紋樣的來源多樣,在傳承中發展,在生活中理解。苗族人堅信蝴蝶媽媽是萬物的源頭,她穿梭于苗族的圖騰之中,所以世間萬物都可以是苗繡的載體。[1]此外還有坐墊,鞋襪,床被,首飾等。苗族人民以其高超的技藝,多樣的手法,將苗繡技藝世代傳承。
2.綏寧苗族刺繡的藝術特征
(1)圖案造型特征
綏寧苗族刺繡圖案大多與自然相結合。云紋、渦紋,蛙紋、蝴蝶紋作為綏寧苗繡的傳統樣式,展現綏寧古老苗鄉的的生命機能,傳遞發展和創新的振奮之美。[2]運用多種刺繡手法,將傳統的圖像與自然環境相結合,賦予靈氣變形和創造,再根據畫面的需求進行一些裝飾和表現,重新組合起來,創作成新的藝術形象,成為一幅有靈魂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品。
(2)工藝特征
刺繡是用棉、麻、絲、毛等紡織材料進行織造、編結或繡制的工藝。綏寧苗繡繡法獨特,種類豐富。包括斜繡、辮繡、平繡、縐繡、抽花、打子、纏繡等十余種。[3]其中以陽俐春老師的插繡最為著名,因其風格獨特,技藝高超深受游客青睞,也讓苗族插繡藝術的傳承發揚光大。
二、綏寧苗族刺繡在箱包設計中的設計實踐
1.綏寧苗族刺繡在箱包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綏寧的刺繡藝術歷史久遠,許多苗繡圖案具有較強的表意功能,在基于設計美學視野下,運用設計美學的理論基礎對綏寧苗族刺繡進行藝術特征分析,認為其風格大多為大方、樸素的風格,反映了當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刺繡色彩豐富,圖案別具美感,凸顯出生機勃勃的韻味,且多有吉祥、幸運的寓意。我們在進行衍生品設計時,可將其具有代表性的花邊幾何圖案、特色意象形象等經典元素提取出來,用于現代箱包的設計之中,以經典元素為基礎,對不同種類、不同材質、不同色澤的衍生品進行個性化處理,將苗繡元素與現代產品相結合,制作出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各式具有刺繡特色的衍生品。而將這些多彩的顏色、唯美的圖案、吉祥的寓意加入衍生產品的設計之中,則會使產品的內涵更加豐富。
2.綏寧苗族刺繡在箱包設計中的實踐應用
(1)刺繡圖案與箱包造型的結合
設計中選擇運用了傳統的綏寧苗族刺繡紋樣,幾何圖案和特色意象形象。
幾何圖案化繁為簡,從自然出發,在重構,重組之下煥發出不一樣的獨特魅力。在確定了基礎圖形后,采用二方連續式,四方連續式等多種圖案重構。連續式等構圖形式,創造出極富有抽象美感的幾何紋飾。幾何圖形多以斜紋、太陽紋、菱形紋字、云紋、回紋、方格紋等為主。[4]
特色意象形象則是選用了一些圖騰和和動植物的特點。選擇的民族圖騰多是表達寓意吉祥的一些美好祝福,如:龍作為人們崇拜的一種圖騰,人們會認為有“龍神”的庇護來年會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同時一定程度上也表達了人們對祖先的崇拜之情,龍原本就是美好事物的象征,用設計的美感將龍圖騰與箱包結合,從中也體現了綏寧少數民族質樸的原始思維特征與藝術風格;選擇的動植物圖案豐富,造型美觀,在紋飾過程中,用獨特的審美與技巧,繡制出的動植物圖案或栩栩如生或稚趣夸張,充分表現出綏寧少數民族勞動人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以及細膩的觀察力。[5]
(2)刺繡色彩與箱包面料的搭配
在本設計中箱包選用的繡片圖案多以紅色為主,圖案一幾何圖形為主,圖案具有設計感,而白色的箱包與富有熱情的紅色相結合,形成鮮明的對比,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帶給人愉悅的直覺感受。綏寧少數民族的人們不會受事物形象固有色是限制,而是根據喜好與習慣配色。會用色彩的明度、純度、色巷進行強烈對比,但也會注重征整體色彩關系,利用社色的面積與構圖等因素,使其整體十分和諧,,同時在使用過程中會給人以很大的視覺沖擊感,這樣的配色被很多設計者運用,單純的從配色的角度和面料的角度說起,在白色的箱包上加上少量的紅色繡品點綴使得作品在清新中多了一點高貴,提升了作品的感官效果。[5]
(3)刺繡工藝的選擇
刺繡工藝的品種花樣繁多,包含“四大名繡”蘇繡,湘繡,蜀繡,廣繡。其中苗繡以其獨特技巧存留其中。箱包的制作工藝多樣,技藝繁雜,其中編織、手工縫合、屏貼等都得以保留傳承。不同的材質有著不同的制作工藝,本次苗繡工藝的選擇從圖樣本身的寓意出發,選用多種包型樣式,將實用性與美觀性相結合,突出其獨特美感。箱包設計多以簡約為主,配合傳統苗繡,充分體現苗繡的的特性和工藝性,使得造型疏密有序。[4]
三、結論
隨著產業結構的變革與發展,少數民族的傳統技藝得到大眾的認可,民族復興人們的幸福指數節節高升,帶動旅游產業的高速發展,特色產品的需求量與日俱增。改革開放使得特色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這些平臺為少數民族的技藝傳承提供了諸多機遇,為少數民族傳統技藝的延續提供了新的可能。
本文通過對湖南綏寧地區傳統苗繡技藝的商品創新設計進行研究,實現綏寧苗族刺繡的非遺衍生產品的開發,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箱包在同等商品中的優勢顯著,從苗繡在箱包中的設計深入了解“非遺”文化的內涵,尋求創新。對手工類非遺衍生產品的開發、創造起到推進參考作用。有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揚。
參考文獻:
[1]苗繡是苗族婦女對苗族歷史和文化的記錄[A].2017 中華網文化
[2]綏寧縣苗族插繡的藝術特色[A].2013綏寧在線
[3]李萬勝苗繡工藝[A].2011百度文庫
[4]胡湘君邵陽城步苗繡藝術特征研究[D].2018
[5]張丙樂苗繡在箱包中設計的創斯運用[D].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