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沫瀚

摘要:融媒體時代,創新的報道手段、生動的呈現方式,是電視節目實現“突圍”的關鍵之一。隨著近年來視覺顯示技術不斷成熟以及5G通信技術快速發展,AR增強現實技術已經逐步融入到諸多行業中,越來越多媒體也開始嘗試利用AR增強現實技術來優化收看體驗、提升傳播力。本文針對當前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AR增強現實技術與電視節目的結合進行分析,探討今后在電視節目傳播中AR增強現實技術的有效應用。
關鍵詞:AR:增強現實技術;電視節目
一、AR增強現實技術的概念
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技術,最早是由美國波音公司Tom Caudell和他的同事在1990年提出的[1],這是一種將真實世界信息和虛擬世界信息“無縫”集成的新技術[2],它把原本在現實世界的空間范圍中比較難以體驗的實體信息進行模擬仿真處理,疊加在真實世界中,使得真實環境和虛擬物體在同一個畫面或者空間中同時存在,能夠被受眾所感知并進行互動,實現超越現實的感官體驗。
相對于傳統電視傳播領域的文字、圖片、視頻,AR技術具有更強的空間擴展表現能力;而相對于VR(虛擬現實)、MR(混合現實)技術來說,AR技術所呈現的真實和虛擬是人們能夠區分的,且它對硬件設備的要求也相對較低,不需要佩戴專用眼鏡等。所以,多維沉浸、虛實結合、實時交互這些特點都給AR技術用于電視傳播增添了可能性。
二、Ar增強現實技術在電視節目中的應用和意義
1.立體化模擬新聞現場構建全新電視播報樣態
傳統意義上的電視新聞更注重二維的電視畫面,一般是將圖片、視頻以及音頻等要素進行整合,任一要素的缺失都會使電視新聞呈現的效果受到不利影響,比如一些突發事件,或者較難拍攝到現場畫面的新聞事件,若輔助使用AR增強現實技術,可以立體化模擬還原新聞現場,使得電視新聞報道看起來更加直觀,便于受眾了解事件全貌。早先《紐約時報》就曾在手機應用程序上運用AR技術帶觀眾了解NASA火星任務,報道中還原了NASA著陸器曾在火星上登陸的各個位置,并顯示了火星上可能曾有水流動的區域。目前,國內也有電視新聞媒體開始嘗試借助AR技術制作一些更為立體、全面的新聞內容。江蘇衛視的一檔全媒體電視新聞雜志類欄目《新聞眼》就顛覆了傳統電視新聞的播報樣態,在250平米的演播室中,利用AR技術,可以根據不同的新聞內容來設置不同的虛擬場景,突破了二維畫面的局限,為每一條新聞建立起空間的概念,飛機會從屏幕中飛出、滂沱大雨從棚頂落下,直觀逼真地模擬了新聞發生時的場景,主持人身臨其境播報新聞,畫面體驗更真實、傳達信息更豐富。這里AR技術讓新聞內容從單純的文字、視頻傳播變成了“場景”和“體驗”的傳遞,使得深度新聞更可看、數據新聞更易讀,給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聽體驗。
2.充分實現節目內容升級有效拉動收視率
每年的跨年晚會是各大衛視爭奪比拼的一個“戰場”,拼資源、拼明星、拼創意、拼收視,十多年來競爭日益同質化,而近幾年由技術賦能的舞美效果和節目形態成為殺出重圍的關鍵一招。
從2017年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的收視曲線圖來看,收視率從開場起勢一小時內經歷了三個小高峰,李健出場時的數據直線拉升,收視率首次沖上2. 5%,而且圖片顯示這一段也是整場晚會收視增長最快、增幅最大的,究其原因,AR技術功不可沒。李健出場時,伴隨其演唱,AR增強現實技術制作的“大藍鯨”從舞臺“海面”一躍而起,閃轉騰挪水花四濺,效果震撼令人大開眼界。晚會爐火純青的AR技術應用充分實現了節目內容的升級,成為支撐收視率的重要考量維度。
三、提升電視節目中AR增強現實技術應用效果的對策
1.重構節目生產流程
由于AR技術在實際應用中設計和制作流程相對復雜,投入的人力資源和時間成本較大,而新聞又對時效性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要提高在電視新聞節目AR技術的應用效果,實際上需要重構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生產流程。
在確定選題上,哪些題材的新聞適合AR報道,應該是在原有新聞選題的基礎上結合AR技術視覺呈現特點來綜合確定。一般來說,場面較大的突發事件、環境類災難類事件、科普類選題、感染力較強的社會焦點報道時輔助運用AR技術都會取得較好的傳播效果。
采編流程方面,在拍攝采訪一寫稿一配音一剪輯的基礎上,加入了AR虛擬動畫的設計制作,這一環節不是在外采之后進行、將虛擬動畫作為未拍攝畫面的補充,而應該在確定選題之后、拍攝采訪之前就整體考量并著手制作,外采時或回來后前后方記者編輯要隨時溝通根據實際情況對AR虛擬動畫進行相應調整,也就是說前期新聞素材的采集要變成“現場拍攝采訪”和“AR設計制作”雙線并行,兩者互補,盡可能在有限篇幅中完成大容量、多信息的展示。
寫作風格上,仍應遵循新聞寫作原則,要求事實清晰、表意明確、層次分明,可以結合AR虛擬動畫展示轉變敘事方式,多采用描述式、帶入式報道,但依然應該堅持新聞性第一的原則,不能因為視覺效果忽略報道核心,若變為技術展示則失去了新聞報道核心價值。
對于晚會、綜藝、紀錄片等時效性要求相對較低的非新聞類節目來說,留給AR虛擬動畫設計制作的時間更加充裕,加強前期策劃創新、后期制作精益求精,AR技術將更好地服務于節目內容。
2.加強多元終端融合注重互動數據分析
在媒體融合背景下,電視媒體本身在強化多元終端的傳播、采用移動優先的策略,將運用AR技術制作的電視節目放到移動端提前預告、同步播出或者二次傳播,一來便于受眾獲取、擴大了傳播范圍,二來使得數據采集、實時回傳和深度分析成為可能,技術后臺可以通過受眾的互動、點擊參與、留言等生成的數據,分析哪些節目更受關注、哪些AR虛擬動畫熱度更高,從而形成更加精準的決策,使節目的策劃、AR的設計更加貼近受眾的需求,有效提升節目質量和傳播力度。
四、結論
AR增強現實技術為電視節目創新帶來了新的契機,相信它在電視節目中的應用將會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今后會有更多電視節目在制作中針對AR增強現實技術的呈現形態和傳播特性予以創新,使得AR與電視節目內容更好地匹配,從而達到更高量級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王涌天,陳靖,程德文.增強現實技術導論,科學出版社,2015.4
[2]張燕翔.虛擬/增強現實技術及其應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7.1
[3]話無缺.從衛視跨年收視曲線圖看誰才是真正的“實力+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