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林
摘要:課堂場域是指相對獨立地教師權利運作的社會空間,皮埃爾·布迪厄認為“講一個場域定義為位置間客觀關系的一個網絡或一個結構”,他將“每一個場域”都想象成“一個獨立的社會空間”。以此為基礎,在兒童語文中構建立體課堂場域,是指在原有教學維度中充分發揮出教師的教育職能,通過教師與兒童之間的關系構建,形成“一定的主客觀關系”,進而形成“適合教育工作的課堂形式”的社會結構,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積極性,發揮其主體地位。
關鍵詞:兒童語文;立體課堂;場域構建
引言:
教育不僅為傳遞受教育文化知識,還應該啟迪智慧,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學習和生活。傳統的教學課堂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而兒童作為社會建設發展和國家進步的“未來”,是教育工作的新的期待。因此,在兒童語文教學中進行教育改革,符合現階段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需要,能夠適應社會進步和發展的要求。
一、兒童語文立體課堂場域構建的合理性分析
(一)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和“時代發展必須依托于高素質人才”的客觀事實,現代教育更加重視同學們的素質教育。兒童教育是整體教育中的基礎部分,是他們對世界產生認識的前提,也是啟發他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語文知識傳遞的過程中開發智力,是教育的基本內容。采用構建立體課堂場域的教學方式,能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加速教育和教學的轉性。
(二)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
人才需求一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需求,在兒童時期啟迪智慧,幫助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保證他們身心健康成長。語文知識具有一定的藝術性、語言性、交流性,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要重視受教育者的情感、思維、智力等方面的發展,將語文知識進行擴展和與生活實際聯系,才能讓兒童學習到的語文知識更加符合他們的生活,讓語文知識更加體系化。
(三)有利于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
教師作為教育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在學生發展和成長的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兒童教師不僅是孩子文化知識的領路人,更是“傳遞情感”的責任人,和“提升教學質量”的教育人,更是文化知識學習和傳承的責任人。因此,在教學中必須保證教師各項職能的有效發揮。在兒童教育的過程中構建立體課堂場域,有利于教師職能的發揮,布置出更加符合他們成長和發展的課堂內容,引領孩子的成長。
二、在兒童語文中構建立體課堂場域的思考和認識
(一)重視知識維度的構建
語文知識涵蓋廣泛,是中國文化的歷史積淀。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要重視其系統性、整體性的特點,讓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對語文這門學科產生正確的認識。因此,在構建兒童語文立體課堂場域時,必須重視對課堂內容進行有效的擴展,將各科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保持語文學科的文化知識豐富性、合理性、有效性、及時性和聯系性,切實提升同學們的綜合素質。
(二)完善交往場域的構建
團隊合作是對人的綜合素質的考驗中的重要部分,是判定人的整體素質的尺度。從人類社會產生到如今發展,一直呈現出“整體性”的特點,社會是一個整體,在整體中生存必須掌握相關的交流技能。因此,在兒童時期,必須觀眾孩子社交能力的發展。
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團隊合作的游戲,對現有兒童進行分組,例如“拼積木”等,并對小組內的同學們進行任務的布置,幫助他們在團隊中找到自身存在的位置。同時,也可以定期組織孩子們進行“講故事”等交流活動,讓他們將自身了解到的有意思的故事分享給大家,同時也可以說出自己的生活經歷,讓其他孩子對自己產生了解。
(三)對活動場域進行規劃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于尊重、理解、認同、關愛和包容,因此,文化活動的開設也要根據這幾點因素進行,才能保證活動的有效性、科學性和合理性。同時,在構建活動場域時,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教育資源,并合理利用,保持孩子健康成長,保證不會發生“活動事故”等情況,重視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從而對游戲活動、文化活動、學習活動進行合理的空間和時間規劃。
(四)對教育場域進行整合
教育資源是主要影響教學工作的因素,在進行教育資源的整合過程中,形成獨立的適合教師進行教育工作的場域,是進行教學工作的必要條件。對現有資源進行整理首先表現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整合,其次在于對現有教學設備、場地的管理和使用。在進行教育資源的整合時,教師要發揮教育職能,幫助家長掌握正確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讓使用更加新奇的教學道具,在“認字”環節,教師可以讓同學們記性“事物想象”等方式進行,豐富課堂內容轉變教學方式。在進行資源整合時,教師可以與家長使用多媒體平臺,建立“穩定的溝通渠道”,在文化知識傳遞時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作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立體課堂場域,首先應該具備廣闊維度和多種層次的教育空間,容納更加豐富的文化知識,并在教師相對權利的運作下引導、啟發、幫助兒童進行文化知識學習。其次,在兒童文化知識的學習時,要讓文化知識體現出運動軌跡,從如何誕生到未來發展的方向,才能讓他們真正清楚和了解文化知識的含義和作用。同時,語文知識的廣泛性使得教師在教育中,要根據兒童的生活實際和情感世界進行融合,并相對延伸課堂的學習內容,讓能讓課堂內容更加符合他們的成長,讓同學們了解到文化知識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丁明秀.小學語文兒童文學教學現狀及成因探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8,3411:3-5+22.
[2]于永正.對“兒童的語文”的幾點思考[J].江蘇教育,2018,33:10-13.
[3]楊培明.論教學場域中“人的審美存在”[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7,904: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