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建容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中對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介紹時,往往會涉及到一些故事情節,為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會針對性插入一些小故事,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把故事這種文學形式引入語文課堂,使其成為組織課堂的紐帶、培養能力的手段、解決疑問的鑰匙和端正思想的幫手,讓小故事發揮大作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故事講解;激趣增效;提高效能
故事能拓展視野、啟迪思維、陶冶情操,給人豐富的經驗和教訓,使人變得聰明起來。我在語文教學中習慣把小故事引入課堂,或調節一下氣氛,或吸引一下注意力,或幫助學生解疑,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總之,把故事貫串于課堂教學過程中,使之成為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用不容小覷,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組織課堂的紐帶
教師們會發現,每次上課,最初的那幾分鐘,學生的精力是不夠集中的。上課鐘聲一響,同學們紛紛走進教室,起立坐下之后,安靜地等待老師上課。從表面上看他們已進入上課狀態,其實,不少學生的心仍處在課間活動中。此時老師如果立即講授新課,他們的聽課效果就比較差。如果老師能先講一個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故事,吸引一下他們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入新課,效果就會好得多。比如在教學《那一年,面包飄香》一文前,我先講了一個小故事“小參謀憑借一技之長闖天下”以此導入新課,聽了這個小故事,同學們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這種手段我會經常性地運用在我的課堂中,人們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用小故事把同學們從課前的興奮中自然地引入新課,比老師反復地強調專心聽講要好得多。
其實,在語文課的每個環節都可以適當穿插一些小故事:在介紹作家作品時可以插入故事,介紹寫作背景時更可以以故事形式呈現,正文分析中可以插入故事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主題思想的提煉也可以插入相關的故事等。總之,在課堂教學的不同階段,我都能根據講課內容的需要適時地講一些小故事,使故事成為組織課堂的紐帶。
二、培養能力的手段
語文學科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運用故事也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語文能力。
1.培養聽的能力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許多感官獲得信息的數量,聽覺排在第二位。可見培養學生聽力很重要。怎樣運用故事提高學生聽的能力呢?方法很多,一是要選擇生動有趣的故事;二是會摹擬事物的情態,借助于手勢,使學生想聽、愛聽。這樣學生的注意力自然就集中起來,聽的效果就好。必要時,還要交給學生一些方法。如要把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關系、事情的來龍去脈記住;如果故事中涉及到詩詞、對聯等內容,最好能把它寫下來并記熟。利用故事培養聽的能力,必須重視方法的引導,否則會事倍功半,玩個熱鬧而已。
2.培養說的能力
復述故事情節是訓練學生說話能力的好手段,而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是千差萬別,存在很多問題,而講故事正是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在課堂上只有少數同學能大大方方、較為流暢地講一段故事:有的同學低著頭、紅著臉,背對著大家;或者雖然面向大家,但不敢抬眼看一下;有的同學講故事時,別人沒笑,他自己卻笑得前俯后仰;有的同學說話聲音太小;有的同學說話又太快……針對種種不同的表現,我向同學們強調了講故事的重要性,明確了講故事的要求,糾正了一些錯誤做法。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不少同學膽子大多了,聲音響亮了,說話流暢了。連性格內向的學生,也能講出一段好聽的故事。
如我兩次執教聽說課《鳥與人》一文時,都是從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出發,從教學效果來看,只要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學生基本能較好完成聽說任務,這些都是故事在語文課堂上有效呈現帶來的效果。
3.培養寫的能力
語文教學離不開寫作教學,續寫是寫作訓練中一種重要方法,如學習了《項鏈》以后,要求學生續寫當馬蒂爾德聽到項鏈是假的之后,她的反應------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不同版本的故事:《她瘋了》《她哭了》《她懂了》等等;學習《藏鈴羊跪拜》之后,我也要求學生續寫老獵人后來的情況,學生寫出來的故事基本符合文本主題。
三、解決疑惑的鑰匙
為了解決學生的疑惑,有時就要用故事啟發一下。如在教學《諫太宗十思疏》一文,學生對“直言進諫”和“婉言進諫”不甚理解。我先從理論上作解釋,學生不好理解。但當我把初中學習過的《周忌諷齊王納諫》中的周忌進諫的方式和魏征進諫的方式一比較,學生對兩種進諫方式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從而對魏征能為了國家長治久安冒死進諫的精神拍手稱快了。由此看來,運用故事,可以幫助學生解疑,學生能從生動形象的故事中悟出道理,解決心中的疑惑。
四、端正思想的幫手
中職學生的可塑性很大,在他們身上常常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有時苦口婆心地把許多道理講給他們聽,都不起什么作用。后來我改變了方法,針對學生身上存在的不同問題,講一些故事給他們聽,把許多道理寓于生動的故事中。比如:對那些學習不用功的學生,我給他們講一些勵志故事;針對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學生,我會講李白“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兩個版本的故事;對于陷入早戀的學生,我會講發生在學生身邊因沉迷戀愛荒廢學業的故事,讓學生能早日覺醒。運用故事去教育學生,不僅能拉近師生之間距離、緩和氣氛,而且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在他看來,“樂學”是最好的學習方法。中職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差,他們喜歡生動活潑的形式,而語文本身就與故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教學中,我適時地把一些小故事穿插進來,使其成為組織課堂的紐帶、培養能力的手段、解決疑惑的鑰匙、端正思想的幫手。可見小故事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也能發揮大作用。
參考文獻:
[1]肖建剛.故事思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學,2018(14):62-63.
[2]唐靜.淺談故事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6(Z2):115-116.
[3]曹麗梅.在語文教學中應用故事法提高教學效果的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08):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