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軍


摘要:新灘油田屬常規邊底水稠油油藏,部分油井存在油稠、腐蝕、偏磨、工況不合理的情況,生產周期受到影響。本文從新灘油田目前生產狀況分析入手,從系統的角度,綜合分析與治理,通過實施參數優化、上提泵掛、偏磨治理、防腐工藝的應用及泵下摻水的輔助生產等措施,改善了油井工況,有效延長了油井的生產周期。
關鍵詞:稠油;腐蝕;偏磨;摻水;生產周期
采油管理五區地處黃河口自然保護區,主要轄區為新灘油田。油田地處新黃河口南部,北、東、南三面環海,北倚黃河,西鄰孤東油田、紅柳油田。全區勘探面積300平方公里,動用含油面積11.8平方公里,地質儲量2344萬噸,管理著墾東18、墾東32、墾東29、新灘試采塊四個開發區塊,區內斷塊分布零散,主力開發區塊墾東18、墾東32、墾東29,以黃河故道中心線為界,北側為墾東18+29井區,南側為墾東32井區,屬常規稠油邊底水油藏;地面粘度1010—4715 mPa.s、平均原油粘度2465 mPa.s, 原油地面密度0.9546—0.9986g/cm3,平均孔隙度35.7%,滲透率約1860*103um2,屬高孔高滲儲層。
1生產現狀
現有油井總井224口,開井140口,日產液7813.4t/d,日產油386.8t/d,綜合含水95.0%,屬稠油開發,其中抽油機井總井163口,開井106口,日產液4172.0t/d,日油245.5t/d,含水94.1%,均泵徑68mm,平均泵深833m平均沖程4.0米,平均沖次2.6次/分,平均動液面423米,平均沉沒度420米;摻水井開井32口,日產液量399.8t/d,日產油148.8t/d,含水62.8%,日摻水量697m3/d;螺桿泵井總井52口,開井29口,日產液730.8t/d,日油80.3t/d,含水89.0%;電潛泵9口,開井9口,日產液2876.1t/d,日油58.7t/d,含水98.0%。
新灘油田由于高礦化度、弱酸性水質的特征,腐蝕躺井在躺井中的比例達到50%以上,成為新灘油田躺井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了油井的生產周期。腐蝕的加劇對管理區產量運行、成本管理、生產運行等工作帶來了一系列的后續影響:一是致使油井作業維護費用不斷升高,致使作業成本逐年攀升;二是因腐蝕造成的躺井和低效檢泵影響了原油產量的日常運行。
2多措并舉,延長油井生產周期
針對桿管腐蝕情況,從參數、泵掛、防腐工藝、摻水三個方面實施治理。針對偏磨井,實施參數優化,避免偏磨腐蝕導致的躺井。針對沉沒度過高的油井,實施上提泵掛,降低油井負荷及過多桿管導致的腐蝕躺井,利用防腐抽油桿、管及油管保護裝置,延長桿管使用壽命。針對桿管組合不合理的油井,在作業時實施優化。利用摻水工藝,確保油井正常生產。
2.1綜合分析,對癥治理
針對斷脫漏失區油井,結合歷次作業解剖的桿管腐蝕情況,從參數、泵掛、防腐工藝三個方面實施治理。2019年累計實施作業參數優化6井次,上提泵掛2井次,應用防腐桿管2井次,防腐油管2井次,油管保護裝置3井次。
2.2做好工藝配套,降低腐蝕風險
一是針對腐蝕造成的桿、管類躺井,及時加強桿管腐蝕情況的跟蹤與更換,減少因工具質量問題導致的躺井,累計更換抽油桿2.6萬米,油管3.52萬米。
二是針對偏磨導致腐蝕加劇的油井,實施油管保護裝置27井次、固體防腐藥劑(羥基亞乙基二膦酸)6井次,內襯油管2井次。
三是針對供液充足的油井,從方案源頭把關,通過合理優化泵掛3井次,減少了井內桿、管長度減少桿管長度448米,降低了腐蝕躺井風險。
2.3做好偏磨井治理
針對偏磨井,實施參數優化4井次,平均偏磨載荷下降2.4KN,偏磨井減少了4口。
典型井例:XTKD18-14-07井通過疊加法,發現供液變差,并出現偏磨情況,實施參數優化由3.6*5.3優化至3.6*4.5,偏磨載荷下降明顯,沉沒度由79米恢復到153米,泵效由原來的68.8%提升至74.7%,日耗電量下降34KW.h/d。
2.4綜合應用摻水,為油井保駕護航
一是對高溫螺桿泵油井實施泵下摻水降溫,保障油井正常生產,采取“合理泵掛+泵下尾管+泵下摻水降溫”的技術體系,2019年實施高溫螺桿泵油井3口,通過實施泵下摻水,避免了注汽后產出液溫度過高導致的燒泵。二是對供液差、粘度高、負荷重油井實施泵下摻水降粘,改善生產工況。目前實施泵下摻水11井次,泵下日摻水量22m3/d。
3腐蝕治理效果
通過實施參數優化、上提泵掛、偏磨治理、防腐工藝的應用及泵下摻水的輔助生產,油井的工況改善明顯,生產周期得到有效延長,油井生產周期由2019年年初的500天延長到年底的533天,躺井數與去年同期對比減少7口,實現創效33.6萬元。
4認識與體會
(1)延長油井生產周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多個方面系統考慮,同時要兼顧油井的產量。
(2)為了進一步提高油井生產周期,下步計劃從地面管網、低壓線路等方面開展治理,通過改善地面系統,提高生產周期。
參考文獻:
[1]陶延令. 采油技術問答匯編[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88:244-245.
[2]萬仁溥,羅英俊. 采油技術手冊[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8:278-284.
[3]鄒艷霞. 采油工藝技術[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6:11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