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楊小惠

在信息時代,網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其滲透到了社會各個層面。網絡猶如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對于青少年也是如此。對此,本文將論述網絡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并提出與之相應的教育策略,以期為青少年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第一,網絡對青少年的發展有很多積極影響。網絡為青少年展現了一個新空間、新世界,對于青少年而言,合理上網可以拓寬自己的視野,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且網絡資源豐富,青少年可以借助網絡這個媒介在“讀萬卷書”的同時,也“行萬里路”,在增強自身閱讀的廣度和深度的同時,了解時政大事,關心社會發展,與時代接軌。另外,青少年如果能合理利用網絡的媒介作用,人際交往范圍將不再局限于周圍的家人、同學等,而是擴大到全世界,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和人文風情。青少年在學習、生活中,經常能感受到網絡帶來的便捷和樂趣。
第二,網絡對青少年的發展也有一些消極影響。現階段,網絡媒體已經滲透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傳播各種各樣的信息。而網絡上的一些負面信息,如黃色、反社會、暴力等內容,成為誤導青少年走入歧途的導火索。倘若青少年在使用網絡媒體搜索資料時,觀看或接觸了這些負面信息,一方面不利于青少年人格的塑造和身心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還容易導致一些控制力不強的青少年心理扭曲,出現極端行為,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的事情。因此,教育工作者需從青少年的特征入手,加強教育,夯實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基礎。
在學校層面,學校要加強學生心理教育,從青少年的年齡特征入手,營造綠色網絡平臺,滿足其健康發展的需求。一是學校需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研究發現,有的青少年沉迷于游戲、上網聊天是因為學習受挫、壓力大,缺乏傾訴途徑,不被人接納、理解。因此,學校教師要高度重視青少年的思想動向,加強與他們的交流溝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加強對他們心理的輔導,化解心理問題。二是學校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從青少年的年齡特征入手,開辟他們喜歡的網絡欄目或建設貼近青少年生活的網站,營造綠色網絡平臺,避免他們打開潘多拉的盒子,訪問不健康的網站,保護其健康成長。三是學校教師要加強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普及科學知識,從而讓他們自覺抵制各種不健康行為、不文明內容的侵蝕,培養健康的上網習慣,樹立正確的三觀,做一個合格的網民。
在家長層面,父母作為青少年網絡經驗形成的直接影響者,與學生網絡的正確使用是息息相關的。一是家長要加強與學校、教師的交流溝通,配合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發揮自身的作用,加強對學生網絡使用情況的監督控制。家長要了解孩子的作息時間,一旦發現孩子的異樣,就需加強與學校的交流溝通,通過家校合作,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引導或教育好孩子。二是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家長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網絡素養,掌握網絡流行語和操作知識,引導孩子合理使用網絡資源,了解、學習有益的知識。三是家長需加強與孩子的交流溝通,借助溝通構建良好的親子關系,了解孩子的言行舉止,以便及時找出問題,采取措施,對癥下藥,解決孩子的問題,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網絡觀。
在社會層面,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一是要完善三級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網站,并結合實際構建網絡心理健康的組織保障體系,依托完善的體系,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級、各部門的職能作用,相互協調、齊心協力,凈化青少年的上網環境,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奠定良好基礎。二是各部門聯合執法,預防青少年網絡犯罪。受年齡因素的限制,部分青少年心智不夠成熟、判斷能力弱,因此公安、教育、城管執法等部門需聯合執法,凈化網絡環境,加強對青少年上網的監督,減少、預防青少年網絡犯罪。三是利用先進技術保障網絡的純潔性。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網絡內容的過濾,借助先進技術,清理涉及黃、賭、毒的內容,重點加強對網吧等公共場所的監管,刪除、屏蔽不健康的內容。同時,構建廣泛的認證制度,查詢網絡使用者,并改進網絡服務器,記錄訪問者的操作行為和地址,一旦發現問題,就可以及時處理或解決。
總之,網絡是青少年發展過程中的一把雙刃劍,為趨利避害,要多管齊下,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加強青少年教育管理,最大限度地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更好地讓網絡服務于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