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錢元元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高中生物教育模式也在不斷地完善和優化。高中生物教師應當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滲透素質教育內容,幫助學生在學習和掌握生物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社會是不斷發展進步的,對于未來的社會建設人才需求也在不斷提高,高中生物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不僅是教育發展的趨勢,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高中生物教師應當積極豐富創新教學實踐途徑,有效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
生物教育中涵蓋了豐富的科學內涵,高中生物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實驗環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思維,提高學生的科學認知水平。而生物實驗環節為學生解開生物奧秘、探索生命真諦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學生在參與生物實驗的過程中,能夠充分地運用科學思想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提高了自身的學科素質水平。
例如,生物教師在講到“細胞的結構和功能”這部分內容時,可以通過帶領學生開展對植物體中細胞吸水性的實驗探究,幫助學生認識細胞的特征。在生物實驗環節中,生物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一個實驗目標,如探究植物細胞中的半透明膜是細胞的什么結構,對于細胞水分的傳輸起到哪些作用。
學生在實驗目標的指引下,利用實驗儀器對細胞組織結構進行觀察,通過對比實驗觀察結果與教材內容,能夠得到結論:植物細胞的半透明膜是細胞的原生質層。教師可以啟發學生通過將植物細胞放置于溶液中觀察細胞吸水的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顯微鏡會發現,當細胞外界環境中的水分含量較高時,細胞壁和細胞膜會發生滲透現象,從而實現了細胞的吸水功能。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生物知識加深了理解,還激發了探索精神,有利于構建生物知識體系。
生物教育內容中蘊含著深刻的生命思想,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可以通過創設生命發展情境來提高學生透過生物知識看待生命本質的能力。在生命情境中,學生對于生命的現象有了進一步的認知,從而體會到了生命的頑強與脆弱。借助生物教學中的生命教育滲透,學生逐漸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從而實現了素質教育的目標。
例如,生物教師在講到“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這部分內容時,可以為學生創建一個真實的生命活動情境,讓學生能夠在情境中體會生命的特征。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影音功能,為學生播放幾年前的非典紀錄片。通過影片資料中非典給人類的生存和健康造成的嚴重危害以及人們利用生物原理研制出對抗非典病毒的疫苗等,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在非典病毒肆虐時,人類的生命是那樣的渺小和脆弱,但人類卻依靠強大的意志力和科學能力,在對非典病毒的結構、繁殖過程以及對人體的傷害等進行深入的生物科學研究后,找到了抵御非典病毒的方法。通過這樣的情境,學生對于生物學科的認識不再僅僅停留在書本表面,而是深入地領悟到了生物學習對生命的重要意義。在真實的情境當中,生物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以“人體的生命活動”為主題進行課堂討論。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生物知識,發散自己的思維,能夠提出很多有實際意義的解決辦法,如根據病毒的繁殖特點進行生物阻斷或者在感染病毒的第一時間殺滅病毒等,從而提高了生物教學的素質教育培養效果。
生物教學的素質教育培養目標,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和方法,還需要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社會責任意識。高中生物教學內容中蘊含著豐富的社會責任知識,生物教師可以通過將生活實踐模式引入生物教學,讓學生能夠親身感受生物學習的社會價值。
例如,生物教師在講到“人與環境”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近大自然,讓學生親身領略自然界的美好,從而堅定學生保護環境、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的信念。讓學生思考如何使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是高中生物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人與環境”的教學中,生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調研,讓學生全面地了解影響環境的主要因素,并利用生物知識對環境保護提出有效的方法。學生通過實踐調研,發現目前環境受到污染的情況主要集中在水資源污染、空氣污染等方面。學生根據所掌握的生物知識,會發現這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問題之間存在聯系,如水資源的污染導致植物根系吸收有毒物質,造成植物死亡,進而使沙塵增多,對空氣質量造成影響。因此,學生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可以運用所學生物知識,提出人與環境和諧共存的有效途徑,如循環利用生活和生產用水、鼓勵植樹造林等,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科素質。
高中生物學科的知識內容較為復雜,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間。生物教師可以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通過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了解生物知識內涵。生物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微課等,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究的渠道,培養學生的學科素質。
例如,生物教師在講到“光合作用”這部分內容時,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前利用互聯網上豐富的資源,找到光合作用實例,并根據微課中對光合作用核心內容的講解,形成一份完整的自主探究學習報告。生物教師在課堂正式授課環節中,可以鼓勵學生公開展示自己的自主探究報告,并引導學生之間互相評價。通過這種自主探究學習方式,學生在課前能夠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避免了生物課堂上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相關知識的情況。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必然會對生物知識內涵存在一些困惑,如:“為什么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而動物卻不能呢?”生物教師在學生展示自主探究報告的過程中,可以對學生存在的疑惑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掌握,從而在后續的生物教學中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生物學科在科學領域有著重要的地位,將素質教育培養目標與高中生物教育相結合,能夠使生物教學更具科學性和發展性。學生在高中生物的學習中,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內容,而且形成了科學的思維和應用能力,培養了學生發現生物現象、分析和解決生物問題的素質,使高中生物教育的社會實踐價值得到提高。
隨著近些年一些新聞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生命教育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生物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珍惜和關愛生命。首先,生物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合理利用生物學的相關知識及案例,對學生進行講解,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生命奧秘的探究興趣。其次,教師要懂得尊重生命之間存在的差異。眾所周知,學生之間在學習上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等方面。這些差異的存在會使學生對一些問題的看法上有所不同。教師在開展生物教學時,對學生的差異既要尊重,又要結合教學中關于生命價值的內容對學生加以引導。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尊重生命,認識生命的奧秘,培養他們的學科素質。
高中生物中,從宏觀、微觀角度,針對世界上存在的生物現象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闡述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能夠對生物、生命、自然、人類形成更為深刻的認識。美學教育是人文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生物都具有獨特的魅力,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生物教學展現出自然之美。一般來說,在生物課上可以重點介紹自然中具有豐富審美價值的生命體,并采取合適的方式讓學生更為直觀地感受到這些美。同時,教師也需要掌握欣賞自然之美的方法,這樣能夠更好地開展人文教育工作,并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學生在了解自然美感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生態環境問題,比如運用視頻、PPT、圖片等方式展示世界自然環境的變化情況,同時也需要展示自然環境惡化所導致的生物滅絕、人類疾病等問題,以達到激發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目的。具體來說,教師應該以展示具體環境問題—明確環境問題帶來的影響—提出保護措施的思路完成教學工作,讓學生對環保問題形成更為清晰的印象,并提升環境保護意識,了解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例如,教師在教學“生態系統的穩態”一課的過程中,可以利用PPT、視頻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將教學內容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更好地展現生物的自然之美,并讓學生充分理解生命體所具有的美感。另外,為了讓學生對生命規律產生更為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DNA 結構等方式,感受生物中所蘊含的幾何美。同時也可以通過展現復雜的DNA復制過程,讓學生感受到生物體的精妙,進而讓學生了解生物的精密與美妙。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傳遞“科學的本質是一把雙刃劍”的觀點,并說明在先進技術推廣與應用的過程中帶來的環境問題,比如能源危機、全球變暖等。生物教師需要通過傳授生物知識,讓學生了解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并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為社會的和諧發展貢獻力量。
高中生物教育是高中整體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積極有效的高中生物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生命、了解世界。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傳統的知識傳遞型教育被核心素養型教育所替代。高中生物教師也需要不斷創新教學形式,運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設計,開闊學生的生物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生物知識應用能力。在高中生物教育中積極落實素質教育培養目標,不僅為生物教育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契機,還能夠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