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璐瑤

課程游戲化因其生活化、參與性強的特點受到教師和幼兒的高度喜愛。在繪本教學中,幼兒因閱讀繪本產生的愉悅體驗和親切的情感體驗,需要進一步地感受和深化。此時,游戲式的課堂并不是單純為了課程游戲化而出現的,是應幼兒的個體感受和發展、表達的需要而拓展產生的。將繪本教學與游戲相融合,營造輕松、開放的互動課堂,才能讓幼兒的閱讀體驗和教學收獲得到雙贏。
課程游戲化使得教學內容和活動形式更加貼近幼兒感性、直接的學習特點,更貼合幼兒的生活經驗,使幼兒有更多機會、更廣闊的空間來接觸材料、展現自己的個人能力。在繪本教學中,由于角色扮演可以突出并增強幼兒對繪本情節的直接體驗,各種表演游戲形式自然地成為教師組織課堂的有效手段,使幼兒更好地在繪本情節和游戲的融合中感受繪本的文學之美,增進各項能力發展。
繪本角色的代入感充滿戲劇效應。無論是故事繪本、社會繪本,還是科學繪本,都極大地激發起了幼兒的參與愿望,他們無意中運用已有經驗感受人物心理、體驗情節變化,其感受充滿了戲劇性。有時候,角色就是幼兒本人——他們把自己代入了繪本,為游戲式課堂提供了土壤。
繪本閱讀即生動的游戲過程。幼兒閱讀是在讀故事,還是讀他們自己?筆者發現,幼兒時常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一個角色,對于他們來說,閱讀也是一種游戲。如繪本《抱抱》中,小班的幼兒伸出了手臂做出擁抱的動作,并說“媽媽會抱抱我”。中班幼兒的幾個好朋友則自發地擁抱在一起,他們快樂地笑著說:抱抱!到了大班,幼兒產生了更多的聯想,他們樂意扮演故事里不同的角色,用自己的方式展現大象、長頸鹿、獅子等動物對小猩猩的好奇、關愛之情。
教師認為,繪本的價值不僅在于它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而是把教學變成了可見的游戲,為幼兒通過直觀的游戲進行學習、為教師采用更加靈活的教學方式體驗教育的美好提供了機會。
在利用繪本開展游戲式課堂教學之前,應充分了解一本繪本的內容、價值,以及其適用于哪一個領域,做出適合該領域的游戲教學設計。
分析繪本的領域適用性。并不是所有的繪本都適合語言教學,應精準判斷出一本繪本的領域價值,分析它更適合用于開展哪種活動,是語言活動、藝術活動、科學活動,還是其他活動。明確了領域后,再提煉出貫穿繪本的主要線索設計活動。
如經典繪本《逃家小兔》,教師經過反復研讀,品味出故事中濃烈的親情,這種親情是需要反復閱讀理解后感悟產生的,需要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因此它仍然是一個語言繪本。由此,開展角色表演活動——“逃家小兔和媽媽的對話”,幼兒于語言交流中一次又一次地體會到了小兔的可愛和調皮、媽媽的包容和關愛。
又如繪本《哼哈二將》,用具有強烈視覺對比效果的中國傳統美術技法將兩名可愛的門將勾畫得活靈活現,故事內容相對簡單。因此,教師嘗試組織了一次藝術游戲活動:和幼兒一起把自己打扮成頭戴花翎、身披古典服飾的“大將”,在音樂的配合下親身感受哼哈二將的內心情感。幼兒對人物的心理、情感有了十分深刻的理解,繼而在藝術創作中創作了更多的“時裝”,藝術視野變得更開闊,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多元價值間思考穿梭。有些繪本除了具有優秀的語言教學價值,還有突出的藝術價值,值得從綜合的角度進行欣賞。如繪本《荷花鎮的早市》的故事便于幼兒理解,唯美的中式畫面風格又很契合幼兒的日常生活,能為教學活動帶來雙重享受。在游戲式教學中,幼兒扮演荷花鎮早市上的人,體驗小鎮氣息,一次閱讀就是一次精神的成長,由此,幼兒愛上了閱讀,也愛上了生活。
游戲不但能夠促進幼兒知識能力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心理輔導作用,能為幼兒帶來良好的解壓、安撫和激勵作用。教師應準確分析判斷繪本中的價值,并設計將其滲透在游戲中,使幼兒獲得豐富的有益經驗。
抓住教學中的感受融入游戲。在繪本教學中,教師應敏銳觀察,將幼兒的感受延伸到角色扮演中,這不但是教學內容的再思考,還是游戲的價值所在。
如幼兒愉快閱讀了繪本《好餓的小蛇》,并嘗試創編了更多新情節。有的幼兒說:小蛇太可憐了,一直都覺得好餓啊!有的幼兒說:小蛇沒有朋友、沒有媽媽嗎?它們可以一起找吃的啊!還有的幼兒說:小蛇終于吃飽了,它一定很開心!幼兒把自己的理解融入游戲中,精神上的愉悅和共鳴比單純的閱讀更令人喜悅。
重視游戲中的能力延續。繪本的價值在社會、科學、認知、藝術等多領域都能夠得到充分體現,幼兒在感知繪本情節和游戲扮演的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個人能力是十分驚人的,他們能夠隨著角色的開始和變化而調整自己的體會和表現,實現對繪本價值的拓展。
在閱讀繪本《美人魚》時,幼兒認為小美人魚完全可以回到大海里生活,不必死去。于是教師根據幼兒的意愿改寫了繪本的結局:小美人魚發現王子結婚之后,祝福王子,回到海洋重新開始幸福的生活。閱讀繪本后,幼兒的同情心、組織能力、思維力、創新能力、分析判斷能力顯著增強。促進幼兒個體多元化能力提升的意義遠遠超越會講一個故事的意義,教師應引導幼兒從一個故事里獲得更多的思考,這不僅是繪本的價值,而且是幼兒成長中自我價值的塑造和體現。
在拓展繪本價值的過程中,教師應從尊重的角度出發,及時幫助幼兒梳理經驗,分析思考,形成有利于幼兒成長的積極觀念。
第一,整理思考收獲。陶行知先生說,教育要做到“六個解放”。當教師利用繪本拓展幼兒的認知經驗和能力時,就會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陶行知先生的理念:只有在自由的感官體驗中,幼兒的大腦才能被充分激活,思維才會更加靈活,此時引導幼兒,收獲、收效將極為顯著。
教師采用簡單的思維導圖形式,將繪本中的情節線索和游戲中的角色扮演過程展現出來作對比,幼兒直觀地發現游戲比單純閱讀有趣多了,立刻感受到自己的收獲豐富,每個人都是充滿自信的,也學會了總結、表達自己的學習過程,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第二,促進交流分享。大班幼兒有著強烈的交流意愿,他們總能熱烈地表達想法、設計情節、準備材料、實施游戲,其動手、判斷和協商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發展。
第三,生成新的主題。每一次的游戲不但拓展了繪本的文學價值,而且讓幼兒自發主動地生成新課程成為可能,它是教師寶貴的資源庫。
在系列繪本《大衛不可以》中,幼兒不但享受于螺旋式的“大衛不可以”的問答,而且熱衷于在游戲中創造出更多的“不可以”,因為幼兒的生活就是創作源泉。教師將幼兒的新編游戲記錄、繪制成冊,新的《大衛不可以》就誕生了!一個新的主題課程就開始了!實踐證明,幼兒的想象創造力是無窮的,只要一個支點,就會產生創意的火花。
經過理解融合、把握價值、拓展價值三個關鍵步驟,繪本教學在游戲式課堂中的價值拓展是較為成功的,但筆者更愿意稱其為幼兒的成功,因為是幼兒的游戲需要指引著教師的方向,從遵循幼兒需要的角度進行了一次有益的嘗試,并且教師將繼續探索下去,尋找更多有助幼兒成長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