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琦,孟繁錦
(東北財經大學 經濟學院,遼寧 大連116025)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的蔓延對中國出口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出口壓力和經營困境。針對這一問題,國家近期積極采取措施,政策層面的各項穩外貿政策快速落地。3月1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的公告》,自2020年3月20日起實施,明確將瓷制衛生器具等1084項產品出口退稅率提高至13%,將植物生長調節劑等380項產品出口退稅率提高至9%。在調高多種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稅比例的同時,開通了快捷退稅通道等快速退稅途徑,方便出口企業辦理退稅業務,使企業能夠獲得退稅的比例更高,辦理退稅也更便利。
出口退稅為WTO所允許的各國用于鼓勵出口貨物的一項稅收競爭措施,目前已成為被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普遍采用的通行做法。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后,在出口退稅政策的支持下,中國的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那么,疫情期間積極的出口退稅政策的實施會對我國出口企業帶來哪些影響?能否幫助出口企業解決危機進而達到有效扶持其生存和發展的目的?
國外眾多學者對出口退稅及其作用進行了相關研究,一般認為出口退稅對于出口具有激勵效果,可以促進出口貿易的發展。[1-2]Arize等(2000)[3]構造了長期均衡的出口需求方程,這一模型成為其后研究考察出口貿易影響因素的標準計量模型。Chao等(2001)[4]將出口退稅額這一變量納入一般均衡模型,并利用中國1985~1998年的數據進行檢驗,證實了出口退稅政策能夠促進出口,同時對出口退稅商品的上下游產業具有促進作用。在之后的研究中,Chao等(2006)[5]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拓展分析,使用CGE模型對中國實際出口退稅情況分稅種、分行業地進行了經驗分析和模擬,得出了出口退稅的實施能夠促進出口、出口退稅率的降低抑制出口增長的結論。Chen等(2006)[6]的研究分析了本國企業同國外企業在第三國出口市場的競爭,提出出口退稅有利于促進本國出口,同時還能夠提升出口企業的競爭力,增加出口利潤。其通過對1985~2002年中國出口退稅政策效果的考察,證實了該期間出口退稅有效促進了中國的出口增長。Chandra和 Long(2013)[7]使用企業數據,發現出口退稅率每增加1%,出口額將提高13%。Gourdon等(2014)[8]分別運用中國的宏觀、行業和產品出口層面貿易數據進行驗證,發現提高出口退稅率會促進出口行業擴張,反之則會抑制出口增長。
國內學者也普遍認為出口退稅對于出口量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9-12]從靜態看,出口退稅促進了出口增長,同時促進了出口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從動態看,出口退稅通過促進出口、拉動經濟,增加了我國的稅收收入。[13]袁勁等(2016)[14]認為,通過對出口產品在生產流通環節繳納的稅收進行退稅,降低了企業的中間投入成本,進而增加了出口利潤和本國企業出口的競爭力,促進了出口貿易增長,提高了企業向海外市場持續出口的概率。劉窮志(2005)[15]在Chao(2001)的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出口退稅對產出、就業、稅收收入以及出口等指標影響的激勵模型,并運用協整理論分析了1985~2001年期間中國出口退稅對出口的影響。實證發現,在短期內我國出口退稅每增長1%,出口額將增長7.96%。向洪金等(2010)[16]的研究指出,至少在短期內,出口退稅政策是促進出口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措施。陳平和黃健梅(2003)[17]利用基于1985~2002年宏觀數據的ECM模型和1992~2001年出口退稅較大的9個省份的平行數據固定效應模型分別進行了估計,結果表明出口退稅政策在長期和短期對中國的出口增長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王根蓓(2006)[18]構建了一個古諾競爭模型,從理論上研究了國內稅收、出口退稅以及匯率三種政策措施對出口企業最優出口量與國內銷量的影響,通過對比三種政策措施對出口企業出口量的影響,得出出口退稅政策要優于國內稅收與匯率政策對企業增加出口量的促進作用。
關于危機應對下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后的作用效果,一些學者也進行了研究。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影響下,中國對外貿易嚴重受挫,出口額連續數月負增長,特別是輕工產品、機電產品的出口額持續下滑,受此影響,出口企業大幅裁員或降低薪酬。為應對經濟危機對出口企業和社會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出口企業,而提高相應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則成為這一系列政策中的重要一環。王孝松等(2010)[19]對2008年7月~2009年5月中國多次上調紡織品出口退稅率的政策效應進行了評估,通過對這一時期中國紡織品對美出口的分析研究,發現提高出口退稅率政策顯著地促進了中國紡織品對美出口的增長率的提高,相比未提高退稅率的商品而言,提高出口退稅率的商品對美出口的增長率在不同時期平均至少高出9%~22%。分析結果肯定了國家上調出口退稅率以促進相關商品出口舉措的政策效果,證實了短期內出口退稅政策對出口存在顯著促進作用。范子英等(2014)[20]以2004年1月國家下調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作為外生的政策沖擊,基于月度的海關數據,運用倍差法研究了出口退稅率調整對出口貿易的影響。研究發現,下調4個百分點的出口退稅率顯著抑制了出口商品的增長率,其中一般貿易增速下降了28%,加工貿易中的進料加工增速下降了17%。
需要注意的是,出口退稅政策對不同行業的影響以及在不同環境下的作用效果可能具有一定差異性。Chao等(2006)[5]和謝建國等(2008)[10]的研究均指出出口退稅政策的作用效果在不同行業存在較大差異。謝科進等(2008)[21]的研究則指出,基于福利考慮,應當優先選取供給彈性和需求彈性小的產品進行出口退稅率調整,以在保障企業發展的同時減少社會福利損失。梅冬州等(2015)[22]研究認為,出口退稅政策效果會受到金融市場不完備程度的影響,制定出口退稅政策應考慮到金融市場環境的影響,重視政策實施后可能出現的負面效應。另外,有學者指出,出口退稅率的提高實際上促成了中國以低利潤率出口大量產品,加劇了貿易順差的規模,容易形成新的貿易爭端。[16,23-24]
根據上述對相關文獻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發現,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均認為提高出口退稅的相關政策至少能夠在短期內增加出口企業的出口,同時對于幫助處于經濟危機中的企業度過經營困境具有重要意義。
由此,本文提出假設一:疫情期提高出口退稅比例和提升出口退稅辦理便捷度等積極的出口退稅政策能夠調節出口企業出口量,幫助處于困境中的出口企業度過難關。
與經濟危機發生時單純的出口阻力增大不同,疫情發生時帶給出口企業的除了出口壓力以外,還帶來了包括消殺設備購買、防疫物資儲備、消殺人員安排等額外成本,并承擔一定期限內停工停產等帶來的損失與成本;如果企業在疫情期間復工,還需要應對疫情做出部署和防范,生產壓力增加,生產能力可能減弱。在此情況下,出口退稅率的提高能夠幫助企業擺脫困境,減小額外損失,恢復正常生產,度過疫情時期。因此,政府的積極退稅政策一方面能夠令掙扎在破產邊緣的企業度過危機,繼續營業,擺脫破產的命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幫助未處于破產邊緣的企業更快恢復生產,減小損失。
由此,本文提出假設二:由于疫情的發生給出口企業帶來了大量額外成本,積極的出口退稅政策能夠起到對額外成本進行補充的作用,所以相比經濟危機發生時的退稅政策,疫情期間退稅政策發揮的作用更大,對企業幫扶的效果更為顯著。
最后,如果政府積極出口退稅的相關政策能夠幫助企業擺脫困境,進而避免企業破產,那么政府很有可能在未來企業度過疫情期恢復正常生產后獲得更多的來自出口企業繳納的稅收,即疫情期的出口退稅政策很可能最終實現政府和企業的“雙贏”。
由此,本文提出假設三:疫情期政府通過實施積極的出口退稅政策扶持企業,可以避免大量企業破產,在協助企業度過難關后,能夠形成企業良好發展且政府稅收收入增加的“雙贏”局面。
本文將出口企業和政府部門均視為有限理性的群體,并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疫情期政府出口退稅對企業脫困影響的作用機理和演化過程。
1.模型描述與模型假設
在政府部門與出口企業行為決策的博弈中,政府和出口企業兩個博弈參與主體均以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為目標選擇相應的行動策略:根據收益的不同,出口企業既可能選擇奮力度過疫情期的經營困境,也可能為防止持續經營帶來更大的虧損而選擇宣告破產的行動策略;政府部門既可能采取實施包括提高出口退稅比例和提升出口退稅辦理便捷度的積極出口退稅政策的行動策略,也可能采取不實施積極出口退稅的行動策略。其中一方實施各種行為的可能性和不同的支付均會對對方產生影響,進而改變對方的決策,而博弈雙方均為擁有有限理性的群體,所以這種相互影響和進行行動改進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過各自不斷調整策略和行為最終達到最優的過程,所以政府和出口企業應用不同決策進行互動博弈的過程為演化博弈過程。
本文假設C為在疫情期間企業得以度過難關、脫離困境需付出的所有成本,即既包括疫情期間經營收益受損導致的經濟成本,也包括疫情期間購買消毒設備用品和雇傭人員進行消毒等產生的其他額外成本,甚至包括廣義上的疫情期間需要借款擺脫財務困境而支付的借款成本以及由于出口受阻而導致的市場壓力;疫情期間企業需要承擔的、因疫情而發生的所有成本均包括在內。
在政府針對企業實行積極出口退稅政策的情況下,Q1表示政府向企業退稅需要付出的成本,即退回的稅款值,退回稅款后如果企業得以脫離困境,企業在未來會獲得U1的經營收益,并在未來向政府繳納E1的稅款。如果政府不向企業實行積極的退稅政策,疫情期間企業發展受阻,一些企業也有可能因為資金相對充裕或通過借款等方式熬過疫情期,通過自身努力擺脫困境,但這些企業未來發展會受到一定影響,即這些企業度過困境后未來會獲得U2的經營收益,并向政府繳納E2的稅款,根據現實情況,U2 根據假設,建立博弈支付矩陣如表1所示。 表1 疫情期政府退稅決策與企業決策的博弈支付矩陣 2.演化博弈模型的建立 接下來結合演化博弈和復制動態方程探討上述模型的納什均衡策略和占優策略,進一步分析二者博弈行為的演化過程。首先,設政府實施積極的出口退稅政策的概率為p,則其不實施積極出口退稅政策的概率為1-p;企業脫離困境的概率為q,破產的概率為1-q,并且滿足0≤p≤1,0≤q≤1。 設政府實施積極的出口退稅政策的支付為U11,不實施積極的出口退稅政策的支付為U12,則: U11=q(E1-Q1)+(1-q)(-Q1)=qE1-Q1 U12=qE2+(1-q)0=qE2 所以,政府的期望收益為: U1=pU11+(1-p)U12=(1-p)qE2+p(qE1-Q1)=qE2-pQ1+pqE1-pqE2 由此可以得到政府的復制動態方程為: F(p)=dp/dt=p(U11-U1)=p(1-p)(qE1-qE2-Q1) 同理,設企業努力脫離困境的支付為U21,選擇破產的支付為U22,則: U21=(1-p)(U2-C)+p(U1+Q1-C)=U2-C+pU1-pU2+pQ1 U22=(1-p)0+pQ1=pQ1 所以,企業的期望收益為: U2=(1-q)U22+qU21=(1-q)pQ1+q(U2-C+pU1-pU2+pQ1)=pQ1+qU2-qC+pqU1-pqU2 由此可以得到企業的復制動態方程為: F(q)=dq/dt=q(U21-U2)=q(1-q)(U2-C+pU1-pU2) 因此,根據以上分析,動態系統的動態復制方程式為: (1) 1.政府策略的演化穩定性分析 當q=Q1/(E1-E2),F(p)=0時,顯然,此時所有的p都是平衡狀態。 當q≠Q1/(E1-E2)時,令F(p)=0得p=0和p=1是F(p)的兩個均衡點。將政府策略選擇的復制動態方程對p求導得:dF(p)/dp=(1-2p)(qE1-qE2-Q1),根據微分方程穩定性定理,只有當dF(p)/dp<0時,所得p值才是演化穩定狀態。根據假設有E1>E2,所以E1-E2>0,Q1/(E1-E2)>0。下面分兩種情況進行討論: (1)若Q1/(E1-E2)>1,則E2>E1-Q,這種情況下q (2)若0 2.企業策略的演化穩定性分析 當p=(C-U2)/(U1-U2)時,F(q)=0,顯然,此時所有的q都是平衡狀態。 當p≠(C-U2)/(U1-U2)時,令F(q)=0得q=0和q=1是F(q)的兩個均衡點。將企業策略選擇的復制動態方程對q求導得dF(q)/dq=(1-2q)(U2-C+pU1-pU2),根據微分方程穩定性定理,只有當dF(q)/dq<0時,所得q值才是演化穩定狀態,下面分三種情況進行討論: (1)當(C-U2)/(U1-U2)<0時,因為U1>U2,所以C-U2<0,此時p>(C-U2)/(U1-U2),q=1為演化穩定策略。此時,無論政府如何行動,企業選擇的擺脫困境的收益均大于破產的收益,因此,這種情況下企業必然選擇努力擺脫困境的行動策略,且其決策不依賴于政府的行為。 (2)當(C-U2)/(U1-U2)>1時,移項有U1 (3)當0<(C-U2)/(U1-U2)<1時,分兩種情況進行分析:當p<(C-U2)/(U1-U2)時,q=0是演化穩定點;當p>(C-U2)/(U1-U2)時,q=1是演化穩定點。這種情況下,企業的行為會受到政府實施積極的出口退稅政策與否的概率的影響,當政府部門傾向于實施積極的出口退稅政策時,企業會傾向于采取奮力度過難關的行動策略;反之,當政府傾向于不實施積極的出口退稅政策時,則企業傾向于采取破產策略。 3.政府和企業策略的系統演化穩定性分析 由動態系統復制方程式(1)來描述政府和企業策略系統的演化,當僅當0 根據雅可比矩陣的局部穩定分析法,我們將分析系統在不同情形下的局部穩定性,并進行相應的數值模擬仿真。 本文采用增值稅出口退稅為例進行政府和出口企業的演化仿真模擬分析,將U2的值設定為1,然后以之為基準進行其他變量的賦值。由于受春節特別是疫情因素的影響,2020年1~2月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出口分別下降12.8%和12.4%,同時,考慮到疫情過后會有較長一段時間的消費增長期和企業加速發展期,所以本文將U1設定為1+1*20%=1.2,即假定相對于政府未采取積極的出口退稅政策,出口企業在政府積極的出口退稅政策扶持下能夠在當期和未來均增加20%的利潤。如果以增值稅的基準稅率16%為基準,那么相應的E2=0.16,U2=0.16,E1=0.16,U1=0.192。而C的取值對處于不同情形的企業應分兩種情況:一類企業本身資金雄厚,不需要政府實施積極的出口退稅政策也能擺脫困境,對這部分企業C 情形1:當U2=1,U1=1.2,E2=0.16,E1=0.192,C=1.1,Q1=0.032時,從表2和圖1可以看出,博弈的演化穩定策略均為E(0,0)點。鑒于系統演化的長期性,系統將在很長的時間內保持政府不實施積極的出口退稅政策和企業被迫破產的局面。由圖1可以看出,在初始點(0.6,0.4)不變的前提下,系統演化均衡點(ESS)為(0,0)點。這種情況發生在政府還未實施積極的出口退稅政策之前,我國一些企業由于面對疫情產生的經營困境無力承擔疫情產生的額外成本和經營壓力,企業為了防止更大的經營損失或無力負擔額外成本繼續經營,只能被迫破產。這一時期政府尚未針對疫情實施積極出口退稅政策,有的出口企業倒閉,而企業破產后顯然未來不能再為政府貢獻稅收,這時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演化穩定態處于二者“雙輸”的局面。因此,必須改變這一情形,打破這一穩定狀態,通過政府實施積極的出口退稅政策,實現企業度過經營困境和政府稅收收入增加的“雙贏”局面。 圖1 分情境演化仿真情形1中p和q的變化趨勢 表2 分情境演化仿真情形1的局部穩定性 情形2:當U2=1,U1=1.2,E2=0.16,E1=0.192,C=1.1,Q1=0.011時,從表3和圖2可以看出,博弈的演化穩定策略均為E(0,0)和E(1,1)兩點,綜合圖2可以看出,在初始點(0.6,0.4)不變的前提下,系統演化均衡點(ESS)最終將收斂到(1,1)點。鑒于系統演化的長期性,系統將在很長的時間內保持政府實施積極出口退稅政策和企業度過困境的局面。這里需要對Q1的取值做補充說明,在這一情景中的Q1值較前一階段的Q1小,較小的Q1使得E1-E2-Q1>0,這種情況下政府考慮實施扶持企業的積極的出口退稅政策很可能使更多企業擺脫困境,同時能令政府在未來獲得更多的稅收,此時政府存在較高的激勵實施出口退稅政策,較小的Q1主要意味著對政府實施積極的出口退稅政策的較高激勵。圖2的情況發生在政府實施積極的出口退稅政策之后,增加出口退稅比例和提高退稅辦理便捷度的激勵措施緩解了我國出口企業疫情期的經營壓力和成本提高帶來的損失,使資金相對較匱乏的企業能夠度過經營困境,避免了破產的命運,而資金相對充裕的企業也能夠利用政府的退稅實現更好的生存發展。這種演化穩定態在疫情期的維持將在疫情結束后迎來企業度過困境更好發展和政府稅收增加的“雙贏”局面,至此,假設一和假設二得到證明。 圖2 分情境演化仿真情形2中p和q的變化趨勢 表3 分情境演化仿真情形2的局部穩定性 情形3:當U2=1,U1=1.2,E2=0.16,E1=0.192,C=0.1,Q1=0.035時,從表4和圖3可以看出,博弈的演化穩定策略均為E(1,0)點。鑒于系統演化的長期性,系統將在很長的時間內保持政府不再實施積極的出口退稅政策和企業能夠正常發展的局面。由圖3可以看出,在初始點(0.6,0.4)不變的前提下,系統演化均衡點ess為(1,0)點。這里需要對C和Q1的取值變化作出補充說明,C從1.1變為0.1說明在疫情期已經結束或基本得到控制的情況下,疫情給出口企業帶來的額外成本很小,C的值大幅度減小至低于企業營業利潤的水平;如果將Q1的值增大為0.035,這時的E1-E2-Q1<0,Q1較大的值說明在疫情得到控制時,政府已經沒有再實施增加出口退稅政策的激勵,Q1的增大說明政府這一情況下實施扶持企業的積極出口退稅政策的激勵較弱。這種情況發生在疫情已經結束經濟回歸正常運轉之后,這一時期政府已經停止實施或不再提高出口退稅比例,此時出口企業已經度過了疫情造成的經營困境。雖然政府不再提高出口退稅比例和便捷退稅措施對企業進行扶持,但由于不再受到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出口企業已經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恢復到正常的生存發展狀態。這種演化穩定態的出現說明疫情結束后迎來了企業度過困境更好發展和政府稅收增加的“雙贏”局面:一方面疫情期出口企業在政府出口退稅政策的扶持下度過了經營困境;另一方面疫情結束后由于出口企業的較好發展政府獲得了稅收收入的增加,至此,假設三得到證明。 圖3 分情境演化仿真情形3中p和q的變化趨勢 表4 分情境演化仿真情形3的局部穩定性 當前,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而國外的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的局面下,我國出口企業仍然面臨著較大的出口壓力和經營壓力,出口退稅相關政策的實施對于出口企業的發展十分重要。我國應繼續貫徹落實出口退稅的相關政策,保持目前所增加的出口退稅比例,并且為出口企業退稅工作提供便捷途徑。這些措施一方面能夠幫助大量出口企業度過因疫情造成的經營困境,避免破產,對出口企業的良好發展起到保障和促進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夠使政府在未來獲得更多的稅收收入,最終實現扶持和促進出口企業發展與政府稅收收入增加的“雙贏”。積極的退稅政策可以避免企業“倒閉潮”的發生,穩定社會經濟發展。
三、演化博弈分析
四、不同情境下的演化結果仿真分析






五、結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