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威
關鍵詞:地方性法規;另有規定;研究
目前,國內的地方性法規經過長期實踐,已經在不斷積累和完善,但在現狀來看,其在經濟、文化、政治方面的實際應用效果并不明顯,嚴重依賴相應的政策方針解決問題。因此,本文經過對“另有規定”的探討,以尋求并解決影響地方性法規質量的原因。
從“另有規定”本身來看,主要是為了規避與上位法發生沖突而設立,這種立法技術表述,為法律、行政法規在使用方面,留下擴展余地。對于當前地方性法規具有兩部及以上的上位法時,對與其處于同等階位的法律進行選擇時,要遵循“特別法優于普通法”的規則,所以“另有規定”發揮的功能,除了排除適用性問題,還有一些法律如何進行規范選擇的問題。因此,要對“另有規定”進行選擇使用,綜合考量相關方面因素。在制定地方性法規時,設計范圍要根據地方的實際情況進行法規細化,以確保其適用性,制定的內容依據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即可。對于此法理進行研究。地方性法規中,如果含有規章“另有規定”,容易出現結尾混亂現象,造成地方性法規不確定性因素增多,難以使用,面對現實情況會影響法律執行效果。
筆者根據整理的資料,對“另有規定”存在的問題,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第一,形式上缺乏規范性。在制定地方性法規時,地方立法者要保持端正的態度,在用詞上具有規范性,各項條文表述嚴謹,內容要具有科學性,禁止使用鼓吹性的語言,誤導群眾。立法內容要具備靈活性,用科學嚴謹的語言,對統治階級的意愿進行處理。除此之外,還有在形式上的表達比較籠統,增加理解難度,內容空泛,可操作性較差;有些用語不規范,并非法律用語等的問題
第二,內容可操作性低。立法的根本在于實施法律規則,是否只有明確具體可操作性,這都有利于法律紙張規定轉化為即可執行規定,而“另有法規”這種地方性立法,在制定內容時卻比較含糊,很多都沒有具體內容,表述缺乏完整性,這是體現出的,法律條文降低了實用性,對法律穩定性產生影響,為之后的有效執法埋下隱患。
第三,使用規則不明確。對于“另有規定”制定的條件,是否需要具體確定,在實際執法使,選擇哪種“另有規定”執行,以及如何運用沒有作具體說明,所以地方性法規中對這種法規的體現似乎已成為一種表面的立法技術。但經過資料的研究以及各方面分析,另有法規的制定,對于國家法律的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到目前為止,“另有規定”的使用基本為表面體現。
地方立法技術規則、條文內容不足,規范不完善,一方面,增加了是法律條文所表述內容的不確定性,使條文沒有確定的使用范圍、對象、情形;另一方面,法律的不規范性增加了地方司法的選擇難度。而且因為個人想法不同,對條文的解讀形成的理解也不同,使得執法過程存在不統一現象。
我國的立法技術,與國外立法相比,還未深入探索研究,還處于初級研究階段,其中對于地方性法規中的“另有規定”的條文研究和內容范圍的規定更少,原因可能是地方立法機關習慣于遵循國家統一的法律要求,對于自主法律歸規定思考研究較少,也并未重視。一些專家學對于地方立法缺乏關注,公開發表的相關理論少之又少。另一個原因是,地方立法缺乏成熟指導,也是執法效果不佳的影響因素。
確立適用規則。為加強執法適用性,地方性法規中“另有規定”的提議及修正都較好,但是不管是出于技術性考量,或是內容的表述,在實際應用中都給司法適用帶來許多困難與干擾。只有“另有規定”的使用規則進行明確制定,基于立工作者正確的指導,才能擺脫以事件選法,卻不能完全適用的困境,才能將其功能最大程度地體現出來。
完善立法規范。目前,從我國法律現狀來講,立法質量具有保障性,與立法技術規范的明確性和統一性具有直接關系。而地方性法規是為了適應地方區域的各項發展,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將“另有規定”納入立法技術規范的范疇,有助于地方性法規能更好地適應以及準確執行。此外,要建設統一的立法技術,制定一個標準并執行,從側面來講,對另有規定發揮作用具有現實意義。
完善審查制度。對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范圍的分類,對相關部門進行分工,執行地方性法規備案審查工作,可避免相關部門的審查工作出現重復現象,也避免審查結果不同,而導致的隱形性矛盾。此外,建設立案審查標準,使相關人員能更充分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實現法律法規監督作用的效果。
總之,本文對“另有規定”的研究分析,仍有太多不足,法律法規理論的探討深度欠缺。但是,相信隨著地方立法部門針對實際情況、可執行性、對地方地方立法理論進行深入研究,不僅能提高地方立法水平,也能使“另有規定”逐步規范化,充分發揮地方性法規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姚明,馮霞.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與地方政府規章協作研究——基于安徽省14個設區市的實證分析[J]嘉應學院學報, 2019, 37(01):76-80.
[2]王思遠. 試論地方立法中"另有規定除外"的理解與把握[J]內蒙古人大, 2019(04):P.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