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師生該如何理解和進行創新?走進創新課堂,聽聽名師們都是怎么“說”的吧!
“六月的星城,芬芳四溢,林木蔥蘢。素有‘創意城市、世界媒體藝術之都的長沙充滿了創新的活力,即便疫情也擋不住創新教育人的熱情。”2020年6月7日,隨著主持人甜美的開場白在紅網演播廳響起,第3屆中小學教師創新教育說課大會正式開始了。因為疫情,觀眾主要通過紅網直播平臺與現場的專家一起,傾聽老師“說課”。
凈化水的方法有哪些?行李箱在地鐵上“亂跑”怎么辦?如何理解物理沉浮條件?……“十佳說課名師”分別從化學、生物、物理等學科出發,立足于課堂創新,通過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等方式,為大家解疑答惑。
本屆說課大會現場都有哪些精彩片段?“專家點評團”又出了哪些金句?隨小編看看其中的四位中學教師如何創新課堂吧!
創新課程:項目學習在化學課堂中的應用
內容簡介:天然水、自來水和飲用純凈水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三種水,但你能從化學的角度分析它們嗎?張老師用一瓶普通礦泉水導入,拋出問題,讓學生分成小組收集資料,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凈化水的方法,展示自制的凈水器,并與課本上的裝置進行對比,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發現、分析、解決問題。
孔春生:在本堂課中,張老師很好地做到了“由關注做題轉變為關注解決實際問題,由重視理論轉變為關注實踐,由強調繼承轉變為關注創新”的三個轉變。
韓志紅:張老師引入大量的案例和圖片,把枯燥的化學概念變成生動活潑的實驗探究,體現了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主線的新課程理念。
創新課程:生物知識的仿生發明
內容簡介:仿生技術中最重要的是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程老師創造性地利用“激”“探”“創”的教學模式,以“爆胎驚魂”導入課程,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并以蜂窩輪胎為例,引出“仿生”的概念。接著,她帶領大家探秘生物的結構,理解生物體的結構與環境相適應的生命觀念。最后,程老師提供了一些可參考的事物,讓學生利用組合法玩轉頭腦風暴,并鼓勵學生思考如何解決地鐵上行李箱“亂跑”的問題。
孔春生:作為一位年輕教師,程老師能把長沙市推行多年的“激、探、創”教學模式與創新教育結合,十分難得。課程中通過解決地鐵上行李箱“亂跑”的問題,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欲望,趣味性、實用性強。
張平柯:這堂課突出了核心科學的概念,很好地運用了發散性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且說課的要素齊全、精妙。
創新課程:二氧化硫的制備及其性質檢驗
內容簡介:蘇教版教材中對二氧化硫的性質探究有三個方面:一是二氧化硫溶于水,二是用pH試紙檢測其酸堿性,三是檢驗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但目前的實驗設計容易造成氣體泄漏,危害學生健康,因此劉老師創造性地利用亞硫酸鈉、U形管等對其進行了改進。改進后的微型實驗裝置能同時完成二氧化硫的酸性、還原性、漂白性實驗,且操作簡單,實驗現象明顯,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張平柯:這堂課從酸雨導入課題,要素齊全、結構嚴謹,創新性很突出。特別是在情感價值方面,教師提出了注重環保的理念,值得學習。
孔春生:劉老師讓“小改進”起到了“大用途”,值得肯定。建議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創新課程:物體的沉浮條件及應用
內容簡介:為讓學生認識浮沉現象及探究物體浮沉條件,高老師現場用自制教具“浮沉子”為大家表演了魔術“隔空控物”。接著,她設置了改變玻璃瓶的浮沉狀態、使密封玻璃瓶浮起來、理論推導不同狀態下物體密度和液體密度的大小關系、使銅箔浮起來等4項挑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并通過核潛艇、航空母艦等現實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感受物理在前沿科技中的應用。
張三平:高老師就像一位勇士,敢于挑戰高難度的事物。本堂課在課堂設計、自制教具的實用性、理論聯系實際等方面都值得肯定。不過,教師應該注意把控課堂的容量。
張平柯:這堂課生動有趣,既有教具、教學方法的創新,又有學法的創新,是真正的全面的創新。但在設計課程內容時要突出重點,注意細節的處理。
除了以上四位中學老師,六位小學老師也在本次說課大會上有不俗的表現。
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新橋鎮中心小學科學老師施曉益利用自制教具,深入淺出地從物體自身的屬性引導學生獲取更多得到光和熱的方法。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斑馬湖小學數學老師李銀沙借助自創的“點子圖”可視化教具,以點子圖結合口算乘法的形式讓學生體驗數學計算的樂趣,并在體驗中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長沙高新區麓谷小學科學老師戴俏以“注射器滴水游戲”導入,通過設疑、實驗探究,引導學生在交流中獲得實驗結果,形成科學概念。
石家莊市東風西路小學科學老師張燦燦自制演示模型,將不易觀察的宏觀太陽運動在課堂上進行微觀模擬,讓學生動態地感知太陽東升西落的現象,理解不同時刻太陽位置的變化過程。
山東省高密市井溝鎮實驗小學數學老師王召玉通過折一折、剪一剪等方式,讓學生輕松掌握圓的基本特征,然后組織學生畫圓,并設計拓展性練習,為學生之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實驗小學美術老師高嵩以一則有關大樹的謎語導入課堂,在教學中,他鼓勵大家用手中的筆、剪刀等“講述”大樹的故事,并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3屆中小學教師創新教育說課大會是“燎原計劃”2020人工智能與創新教育思享匯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湖南省科技活動周組委會主辦,湖南省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發明協會中小學創造教育分會承辦,發明與創新雜志社和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聯合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