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彥軍
關鍵詞:青海省;林業;病蟲害防治;措施對策
隨著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環境質量、環境生態保護也更加重視,在林業發展中如何科學有效的預防病蟲害,一直都是相關工作人員的重點工作內容。在現代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科學防治技術,從整體考慮防治措施及途徑,并細化局部地區的防治手段,需要防患于未然并能夠提供行之有效的快速反應方案,也是當前面工作的重點任務及工作目標。
林業建設一直以來都是青海省的環境治理重點,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的成果,但是不夠否認還有較大的可提升空間,而且在病蟲害的預防方面更是值得注意。由于青海地區地域廣袤,自然條件適合病蟲害生長,因此在森林管理過程中,常常能發現不同地區的不同病蟲害發生,而且具有密度不均、受害情況不等的特點,這也直接給治理工作提出了較大挑戰,而且當前也沒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林業病蟲害防治體系,因此當遇到病蟲害侵入時,往往沒有切實高效的手段和措施。
病蟲害種類繁多。青海省森林地區具有高溫、高濕的自然條件特點,因此病蟲害種類較多,并在近些年的數據觀察中發現,其逐漸呈現出多樣化、復雜化的趨勢。首先,由于外來樹種的引進,其可能攜帶病蟲卵,而本地樹木在之前未曾有過的害蟲,也通過外來樹種的遷移,對本地進行森林侵擾。其次,青海地區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適合病蟲害生長及繁殖,而且缺乏對應的天敵,如果未能及時加以人工干預,那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病程還會不斷擴大,并形成較大災難。最后,由于當地林業管理部門對于病蟲害防治存在一定誤區,導致相關的管理工作沒有落實到位,又或者發現病蟲害時治理不及時,使得原有的問題逐步擴大[1]。
病蟲害發生過頻率高。在較早的時期,青海地處偏遠與內地的交流較少,因此物種交換頻率并不高,但是隨著當前交通事業的快速發展,青海與內地逐漸得加強了緊密聯系,不僅林業資源會相互的運輸交流,還出現了不同樹種異地栽培,這也導致了很多病蟲害也會互相流通,這也使得很多病蟲難以根除,甚至成片發展,根據相關統計當前的青海省林業病蟲害發病率為每年2至3次,過于頻繁的病蟲害對于林業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教育造成了嚴重損傷。
加強森林病蟲害預防隊伍的建設。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效果首要任務是要對現有的病蟲害預防隊伍進行人才擴充。首先,建議先對內部人員進行專業化知識繼續教育,從思想認識上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意識,并聘請相關專家對工作人員進行業務講解,注重多樣化病蟲害防治手段的運用。其次,要從社會多個方面積極吸取專業化人才,豐富隊伍建設中的相關的不同專業人才儲備,并自組織開展森林病蟲害預防知識培訓,不斷更新工作人員的知識儲備,緊跟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變化。最后,要在具體工作中設立獎罰制度,通過刺激機制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面對工作中出現的技能短板或專業知識不足,要及時進行培訓補救,從根本上保障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有效開展[2]。
注重生態性林業病蟲害防治手段。傳統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手段,往往是發現問題后,迅速采用化學藥品進行噴灑,雖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化學藥品的副作用也非常明顯,不僅會危害到森林的土壤以及地下水,同時具有不可持續性使用的缺點,隨著化學藥品的使用數量及種類增加,森林病蟲害也會產生一定的抗藥性。為了更好的解決這類問題,應注重生態型保護手段,以提高林業的抗病蟲害能力,同時也應注重生物防治技術,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技能,有效促進環境的綠色循環,同時著也是未來林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建立森林病蟲害防治預警體系。青海省地區森林面積廣大,如果單獨依靠傳統的人工防治,很難對所有森林樹木進行全面檢查,而且人工檢查速度較慢,一旦發現可能已經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因此應注重建立森林病蟲害防治預警系統,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產品為林業服務。例如無人機以及高清遠景監控探頭,都可以幫助工作人員盡快掌握森林情況,減少了人工徒步的距離,最大程度上實時發送生態環境數據,另外監控設備還能根據森林中的天氣情況以及地表水分進行數字化的分析和判斷,采用較為可靠的方式進行病蟲害預防,降低負面危害的影響程度[3]。
綜上所述,森林是為重要的生態系統組成部分,而且與人類的生存環境具有重要關系,尤其在氣候調節、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病蟲害一直困擾著當前的林業生態治理,為了更好的維護生態系統平衡,需要相關工作人員針對當前的病蟲害問題進行客觀分析,秉承科學研究的態度制定病蟲害防治對策,保護當前我國的林業發展成果,并為今后的林業可持續性發展提供可積累經驗,林業的發展與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都有著密切聯系,只有不斷的提高現有的森林治理水平以及病蟲害控制能力,能促進林業資源的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永嘎拉毛.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森林病蟲害防治策略探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05):123-124,126.
[2]陳芝蘭.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與無公害防治措施研究[J]種子科技,2020,38(12):82-83.
[3]談重鱗,趙洪新.林業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與管理策略探析[J].農家致富顧問,2020(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