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倩 楊家干
摘要:正山小種原產自福建,近年來風靡全國。本文論述了技術要點,同時對4個品種以正山小種紅茶工藝加工的貴州紅茶進行感官審評,以期為今后貴州生產小種紅茶提供更多的參考。
關鍵詞:正山小種;加工工藝;貴州紅茶;品質
紅茶始于明末清初,最早產于福建崇安縣星村鎮桐木關村,有400多年的歷史積淀,為世界紅茶鼻祖。正山小種作為我國知名紅茶,具有“松煙香、桂圓湯”的品質特征。
1. 正山小種紅茶加工工藝
1.1 萎凋
傳統的正山小種紅茶萎凋制作場所在“青樓”,現今大多使用萎凋槽內進行萎凋,槽內均勻攤放茶青,攤葉厚度在15cm-20cm之間,每槽攤葉100-150公斤,槽內溫度設在30攝氏度,茶葉每隔半小時至一小時翻動一次。鮮葉萎凋時間看茶青含水量及天氣而定,正常室溫24-25攝氏度萎凋大約5-8小時,露水葉、雨水葉需先在萎凋的槽口先吹冷風半小時翻葉一次,到葉面水分散失,再吹30攝氏度熱風開始萎凋。實行人工控制萎凋,主要掌握好溫度、風量、攤葉厚度、翻葉時間等因素,貴州由于濕度高于福建,制茶人更要把握好通風。
1.2 揉捻
傳統正山小種是人工揉捻,采用竹制的篾席把萎凋好的茶青放在篾席輕拉重推,不斷反復,把葉片初步成條,條索均勻,再開始發酵。現代揉捻基本采用揉捻機。一般揉捻40至50分鐘左右,揉捻充分是發酵完好的必要條件,一般揉捻程度合適的狀態應為,葉片細胞破壞達到80%以上,葉片90%以上成條索緊卷,茶汁外溢,聚附于葉表面,使茶葉條索緊實,茶汁溢而不成滴流。萎凋不足的茶青,揉捻時茶汁外溢,會引湯色混濁。揉捻后解散團塊,散發熱量,降低葉溫便于發酵均勻。
1.3 發酵
正山小種采用低溫慢發酵,室溫在20-25℃有利于芳香類物質形成,青草氣消失,出現一種新鮮的清新的花果香,發酵通常在6到8小時。正山小種金駿眉,通常發酵度60%到80%,形成紅茶湯色明亮,深金黃色,帶金圈,滋味帶花果香。
1.4 干燥
正山小種精致紅茶采用竹制烘籠、炭火烘焙。而大宗紅茶采用自動烘干機。傳統工藝制作的優質正山小種,有松煙香桂圓湯是標志性的特點,但目前,SC食品認證沒有通過,所以市場上很少有煙熏小種紅茶。
2. 正山小種紅茶工藝做貴州紅茶品質
通過實驗對比,龍井43外形烏黑油潤、口感鮮爽甘甜、口感有花香,但水浸出物不豐富,不耐泡;福鼎大白外形緊實、湯色黃紅明亮、口感純正、甜爽醇和、葉底勻整明亮;鐵觀音、黃觀音花果茶香明顯、濃郁、持久性好、醇和甜爽、葉底勻整明亮柔軟,且黃觀音制作出的紅茶帶有水蜜桃香味。其感官審評結果見表1。
綜上,用正山小種工藝制作貴州紅茶,總體外形烏黑油潤,能產生花果香味,經過多次焙火制作的紅茶無青味,茶湯水浸出物更豐富,更持久耐泡,便于儲存,且存放三至五年的紅茶品質不變,滋味也將變得更為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