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老娘舅
近期,又爆出銀行理財的一個“假理財案”,涉案金額高達1100多萬。
主要的案情是券商員工與某銀行副行長勾結,兜售券商內部員工理財,謊稱收益率為18%,其實是虛假的銀行理財,讓投資的人都上當了。
涉案人員主要把騙到的錢拿去股市投資,以巨虧收場。根據刑事裁定書顯示,涉案人員總共注入六七百萬元到股市,最后剩下15萬元左右……
最終,他們兩個人共同入刑。
本次案件最難受的就是那些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人,本想著增值,沒想到被收割啦。
這種情況實際上就是我們常說的“飛單”。
這一般就是客戶經理突然拉你到小房間給你介紹產品,利用了你對銀行的信任,賣了假理財,這類理財并不屬于銀行自營。
過去,也出過類似的案件,能全額兌付損失的畢竟很少,大多還是讓投資者承擔了大部分的損失。
那么,我們如何避免讓自己買到“假理財”?
線下購買銀行理財,必須要“雙錄”。雙錄是為了防止銀行人員給你介紹外部的飛單產品。現在,如果你是線下購買銀行理財,那么,外甥女建議你一定讓工作人員給你進行“雙錄”,切莫相信銀行客戶經理私下給你推薦的一些理財。
在中國理財網查詢銀行理財產品。假如你是通過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那么,你就可以輸入該產品說明書上的登記編碼,到中國理財網進行查詢。通常,這個編碼有大寫的字母,后面為13個數字。這個網站是銀監會批準的,可以查詢到理財產品披露的信息,查不到就別買(網址是http://www.chinawealth.com.cn)。
了解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對于不同風險的產品,銀行在產品說明書上標注不同的等級。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劃分:按風險承受能力,從低到高分別為A1(謹慎型)、A2(穩健型)、A3(平衡型)、A4(進取型)、A5(激進型);與之對應的產品風險等級:R1(謹慎型)、R2(穩健型)、R3(平衡型)、R4(進取型)、R5(激進型)。其實,想要避免損失過大,那么,你就避免買到風險等級過高的產品,購買風險等級較低的產品。
盡量別買代銷產品,而是購買銀行自營理財,最好的方法是在官網購買。這就要求你必須看清合同,是否是自營還是代銷,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上會有標注。你要是在軟件上購買,也會披露相關信息,大多是銀行自營的,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遭遇銀行飛單。
銀行的存款產品、國債產品相對安全,銀行理財產品有賠錢的可能。與理財產品不同,銀行存款是受銀行存款保險金制度賠償得,每人每家銀行上限50萬,就算銀行倒閉,也不會讓你虧損。所以,存款是相對安全的。
對于在銀行買的除了國債、存款之外,其他產品你都要做好心理準備,可能會賠錢。
有些朋友喜歡在APP購買一些存款產品,如果你實在不確定是不是存款產品,還是可以問問銀行官方客服,錄音最好保留,以免未來遇到糾紛。當然,你自己也需要詳細查看一下電子合同。
簡單總結一下,不管買任何理財產品,你都需要多一個心眼。
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你就需要了解一下風險、披露信息,再做決策,買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