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強,馮淑慧
(1.桂林旅游學院 旅游管理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2.河池學院 數學與統計學院,廣西 河池 546300)
縣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元素,是國家政策實施最主要、最直接的操作平臺,國民經濟深受其影響[1]。我國許多縣域由于長期以來的人文歷史、自然地理、交通條件等因素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但也正是一直沿用舊時的發展模式,自然資源沒有遭到嚴重的破壞、傳統手工藝技術得以留存、生活習俗延續至今,從而使其擁有大量頗具當地特色的旅游資源和優美的生態環境,如新疆、西藏、湘桂等地。陽朔縣,屬于廣西桂林市管轄,擁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一個百里山川、處處奇山秀水、天然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的縣級地域,民族特色濃厚,蘊含了大量的旅游資源。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提升,大家對生活的要求已經不再僅僅是解決溫飽而已了,對精神享受方面的追求也逐漸重視起來,擁有優美的生態環境的陽朔縣依靠著自身的魅力,也被許多游客作為前往的目的地。陽朔縣在旅游業方面的收入已經越過百億線,游客人數也逐年上升,廣西游客人數達到最高的旅游地,也成為國內外游客來廣西必到之地。2015 年,陽朔步入特色旅游名縣行列,2019年,陽朔縣成為全域旅游示范區之一,全年共接待游客2018.82 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消費289.46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5.2%和19.5%。旅游業對陽朔縣財政的貢獻率達到62%,旅游對就業的貢獻率達到32.2%,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支柱和引擎。以發展縣域特色旅游經濟、品牌旅游經濟為主導時代的今天,旅游與經濟能夠協調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對兩者協調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矛盾的研究也顯得非常的必要。了解清楚它們的內在關聯,可以為縣域經濟及旅游經濟的發展提供向導。
近兩年來,廣西緊緊圍繞創廣西特色旅游名縣和創全域旅游示范區(以下稱“雙創”)工作,全力推動縣域旅游經濟提質增效,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僅2019 年,全區接待國內外游客共8.76 億人次,同比增長28.2%,實現旅游總消費10241.44 億元,同比增長34.4%。其中,接待入境過夜游客623.96 萬人次,同比增長11.0%,國際旅游(外匯)消費35.11 億美元,同比增長26.4%;接待國內游客8.70 億人次,同比增長28.4%,國內旅游消費9998.82 億元,同比增長34.5%。旅游已經逐步成為廣西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廣西縣域旅游發展積極融入鄉村振興、脫貧攻堅、興邊富民等國家戰略及“一帶一路”倡議,縣域旅游產業快速發展,旅游經濟穩步提升。陽朔縣和金秀瑤族自治縣成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陽朔遇龍河旅游度假區獲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北海市成為全區首個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市,賀州市平桂區等6 個縣(市、區)被評定為第二批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靈川縣等5 個縣(市、區)被評定為第六批廣西特色旅游名縣。新評定國家5A 級旅游景區1家,國家4A 級旅游景區40 家,全區4A 級景區數量達到254 家。
“雙創”工作是縣域經濟增長的強有力引擎,旅游對縣域經濟的貢獻率進一步增強。旅游消費和旅游拉動經濟的能力已經成為旅游工作的重點和縣域經濟分類考核指標。全區數據統計口徑面向111 個縣(市、區),分析報告選取58 個“雙創”單位作為分析樣本。
2016 年58 個“雙創”單位旅游總消費2670.75 億元,2019 年58 個“雙創”單位旅游總消費6291.00 億元,3年內增量3620.25 億元,增長率135.56%。南寧市青秀區、北海市海城區、南寧市興寧區、陽朔縣、南寧市西鄉塘區、欽州市欽南區旅游總消費量貢獻大。貴港市覃塘區、蒙山縣、平南縣、恭城瑤族自治縣、鹿寨縣、富川瑤族自治縣旅游總消費快速增長。北海市海城區、北海市銀海區、欽州市欽北區、貴港市港北區、平南縣、賀州市平桂區等6 個縣(市、區)旅游總消費保持快速增長。
2019 年,58 個“雙創”單位接待國內外游客5.52 億人次,同比增長25.7%,實現旅游總消費6398.00 億元,同比增長31.54%;其中,接待入境過夜游客458.32 萬人次,同比增長4.5%;國際旅游(外匯)消費25.94 億美元,同比增長20.5%。
隨著“雙創”工作深入推進,旅游設施進一步提升,旅游交通與環境衛生進一步改善,服務質量不斷改進,旅游宣傳更加親民,廣西各縣(市、區)游客的好評度、旅游網絡輿情指數穩步提升。
據旅游大數據與網絡輿情統計,2019 年廣西游客旅游好評度指數平均值提高0.64%,由80.56 分提高到81.20 分;問卷指數平均值提高0.65%,由74.56 分提高到75.21 分;輿情指數平均值提高0.10%,由90.50 分提高到90.60 分;投訴與處理滿意度提高最明顯,其指數平均值提高了0.62%,由80.58 分提高到81.20 分。靖西市、凌云縣、鹿寨縣、靈川縣、樂業縣等縣(市、區)的旅游服務質量改善明顯。廣西縣域旅游服務水平穩步提升,游客投訴率進一步降低,游客好感度逐步提升。
旅游發展促進了新型城鎮化發展,提升城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批星級鄉村旅游區、星級農家樂和特色民宿,培育了一批文化旅游特色小鎮,促進了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旅游成為助推富民增收、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凌云縣旅游發展為全縣脫貧摘帽提供強大助力,“文化+旅游+扶貧”典型經驗得到《中國文化報》宣傳報道。桂北紅色旅游聯合體增加當地就業崗位,促進了貧困戶脫貧。
廣西縣域旅游發展緊緊圍繞“廣西特色旅游名縣”和“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共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縣域旅游轉型升級。通過挖掘特色,提升旅游品牌價值,引導社會參與,推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統籌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加大旅游發展獎勵政策覆蓋面,形成縣域各具特色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如龍勝各族自治縣堅持“生態立縣·綠色崛起”的定位,成功走出了“生態、旅游、扶貧”三位一體的發展路子。
廣西博物文化事業發展勢頭良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不斷創新,海上絲綢之路·北海史跡保護和申遺工作成效顯著。打造了一批諸如陽朔漓江風雨情、寧明花山巖畫、天等縣壯族霜降節、三江程陽八寨、龍勝黃洛瑤寨、合浦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等文化旅游新地標,打造成游客喜愛的旅游產品,推動文化元素全面融入旅游的各個環節。
1.協整分析
協整是指多個非平穩經濟變量的某種線性組合是平穩的。協整概念對于用非平穩變量建立經濟計量模型,以及檢驗變量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非常重要[2]。本文采用單一方程的EG(Engle Granger)兩步法協整檢驗。首先,對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和旅游業的發展情況分別取國內生產總值GDPt與旅游收入TRt來作為度量指標,并將取自然對數后的兩指標分別記為LGDPt和LTRt,取對數可以消除數據中存在的異方差,不會改變變量間的協整關系,卻能使其線性化,有利于構建線性計量模型[3];其次,檢驗時間序列LGDPt和LTRt的單整次數,單整次數相同才可做協整回歸分析;然后,用OLS 法(最小二乘法)作協整回歸,回歸方程(也稱為協整回歸方程)為

其中:α為常數項;β為回歸系數項;ut為隨機誤差項;t表示時間。對式(1)回歸方程進行估計,可得到誤差序列

最后,檢驗誤差序列ECMt的平穩性,若ECMt平穩,則LGDPt和LTRt是協整的,反之,則不是協整的。通常利用ADF 檢驗誤差序列ECMt的平穩性。
若變量間存在協整關系,即表明變量間存在長期均衡的關系,而這種長期均衡的關系在短期動態過程的不斷調整下得以維持,因此,可以建立短期動態關系,即誤差修正模型,分析出短期偏離對長期均衡的調整情況。
2.耦合協調度分析
耦合度是衡量系統發展過程中彼此協調的程度[4]。如果兩者處于同步發展狀態,耦合度高,相反,耦合度低。旅游產業與縣域經濟是息息相關的動態發展的耦合關系,根據兩個子系統中的相關指標構建耦合協調度模型,計算其耦合度,以此分析耦合協調發展狀況。陽朔縣旅游產業子系統與縣域經濟子系統發展的耦合度,計算公式如式(3)所示:

其中:M1為旅游產業子系統的綜合指標值;M2為經濟子系統的綜合指標值;C表示系統的耦合度。引入耦合協調度模型計算:

其中:Ct為耦合協調度;T為兩個子系統綜合評價指數,表示對兩個耦合系統的奉獻程度;α、β為待定系數,且α+β=1。根據二者在相互作用中的影響大小,本文選定α=0.5,β=0.5。
以廣西的陽朔縣作為研究樣本,使用的數據來源于《廣西統計年鑒(2005—2019)》,個別缺失數據通過陽朔縣當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補充。
陽朔縣政府與時俱進,緊跟黨走,按照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的總體要求,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抓好旅游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陽朔縣特色旅游的宣傳工作,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繁榮進步。在陽朔縣政府及當地民眾的共同努力下,游客體驗感不斷增強,旅游人數進一步增加。由表1 可知,2018 年陽朔縣旅游接待人數高達1700 多萬人次,旅游收入比重也逐年攀升(圖1),旅游業對陽朔縣的影響日益增強。

表1 陽朔縣旅游接待總人數與旅游收入情況

圖1 旅游收入占GDP 的比重圖
從旅游收入、旅游人數等數據可以發現,陽朔縣的旅游產業呈現出持續上升的發展趨勢,對當地經濟發展具有一定影響。因此以協整分析作為理論基礎,利用表2 的數據對陽朔縣旅游產業和經濟構建一個回歸模型。

表2 2004—2018 年陽朔縣國內生產總值與旅游收入情況
1.單位根檢驗與協整分析
時間序列的平穩性檢驗是研究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基礎,在一個非正式的判別水準上,平穩性可以通過時間序列各種滯后的自相關函數來加以檢驗,在一個正式的判別水準上,平穩性可以通過時間序列是否含有單位根來加以檢驗[5]。首先運用單位根檢驗的方法來分析時間序列平穩與否,其次進行協整檢驗并進行誤差項的分析,以此了解兩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以便對未來估計。
(1)單位根檢驗。運用Eviews8.0統計分析軟件,采用ADF 單位根檢驗方法對選取的兩個變量進行分析,由表3可知LGDPt、LTRt屬于非平穩序列,其一階差分后的序列DLGDPt、DLTRt也是非平穩,然而到二階差分后的序列DDLGDPt、DDLTRt的單位根檢驗顯著性水平均拒絕原假設,呈現出平穩時間序列的狀態,均通過單位根檢驗,表明可以對兩變量進行協整分析。

表3 單位根檢驗結果
(2)協整分析。協整分析的經濟意義在于,具有長期起伏規律的兩個變量,它們之間是協整的,并且存在一個長期均衡關系[6]。依據ADF 單位根檢驗的結果可知,LGDPt和LTRt滿足協整檢驗前提。利用Eviews8.0 軟件,進行EG 兩步法協整檢驗,對陽朔縣旅游收入和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回歸分析。從表4 和表5 中的檢驗數據可以看出,回歸方程擬合效果顯著,回歸方程為

由回歸方程可知,陽朔縣旅游產業收入每增加1 個百分點,其國內生產總值增加0.589 個百分點。
誤差單位根檢驗過程中,選擇無時間趨勢和常數項,由于ADF 值在1%、5%和10%的顯著性水平中均拒絕原假設(表6),因此誤差序列ECMt屬于平穩時間序列,LGDPt和LTRt兩個變量具有協整關系。

表4 協整檢驗模型參數估計結果

表5 協整檢驗模型摘要

表6 誤差序列的ADF 檢驗
2.誤差修正模型分析
由于兩變量存在協整關系,然而旅游業受季節性影響較大,會出現短期的波動情況。誤差修正模型可以體現出不同時間序列的長期均衡關系,也能體現出短期偏離對長期均衡的調整情況[7],從而可以通過建立反映LGDPt和LTRt之間短期的動態模型以彌補長期靜態模型的不足,運用Eviews8.0 進行分析,得出修正模型結果,見表7 和表8。

表7 誤差修正模型

表8 誤差修正模型摘要
由表7 可以得出,在顯著性水平取0.1 的條件下,滯后一期的解釋變量和滯后一期誤差項的回歸系數均顯著,誤差修正模型方程為

由誤差修正模型可知,國內生產總值的短期波動受到旅游收入的短期波動以及誤差修正項的影響,當旅游收入短期內每變動1 個單位時,GDP 會以同一方向變動0.481 個單位,以誤差修正系數為-0.690 的調整力度進行修正,體現了反向修正機制的特點。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長期均衡的發展關系存在于旅游產業與縣域經濟之間,但是它們卻不具有互為因果關系。而耦合主要是觀察當二者在發展過程中的配合程度,配合程度高為良性耦合;反之,為不良性耦合[8]。下面通過耦合概念深入研究兩者的發展關系,分析旅游產業與縣域經濟的內在關系。
以旅游產業子系統與縣域經濟子系統耦合發展的特征為基礎[9],按照科學性、關聯性、可比性、可量性和可行性等原則,結合陽朔縣歷年的實際情況,建立耦合度展評價指標體系,并通過熵值法確定各項指標的權重(表9)。

表9 陽朔縣旅游產業與縣域經濟耦合協調指標體系及權重
劃分旅游產業與縣域經濟系統的耦合協調度等級(表10)[10],能直觀地反映旅兩者耦合協調發展情況。

表10 耦合協調度等級劃分標準
以2004—2018 年廣西統計年鑒相關統計數據作為樣本,運用上述耦合度分析原理,計算得到陽朔縣旅游產業子系統和經濟子系統的綜合指標值以及它們的耦合協調度。
從陽朔縣旅游產業子系統與縣域經濟子系統綜合指標值的變化狀況來看(圖2),兩者都呈上升趨勢。從2006 年起,旅游產業的發展趨勢持續提高,2013—2014 年,旅游產業子系統綜合評價值超過縣域經濟子系統綜合評價值,2015 年后期,旅游產業子系統綜合評價值則表現的有些下滑,但2016 年之后,兩者呈現同步上升。由表10中的耦合協調評價標準和表11 中的耦合協調度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兩者耦合協調度由輕度失調逐漸發展為良好協調的狀態,且由圖3 可以了解到陽朔縣旅游產業與縣域經濟耦合協調度正逐年上升。總的來說,發展旅游產業可以帶動陽朔縣域經濟發展,縣域經濟的發展有促進旅游業的繁榮,兩者相協調、相促進的發展方向是一條交互耦合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表11 陽朔縣的旅游產業與縣域經濟的綜合評價值與耦合協調度

圖2 2004—2018 年陽朔縣旅游產業與縣域經濟綜合評價值時序圖

圖3 2004—2018 年陽朔縣旅游產業與縣域經濟發展耦合協調度時序圖
根據陽朔縣的具體案例可知,旅游產業與縣域經濟的耦合協調度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逐年攀升,旅游產業和經濟之間存在長期均衡的關系,經濟的短期波動受旅游產業的短期波動以及誤差修正項的影響;旅游產業和經濟在觀測期間由輕度失調逐漸轉變為良好協調的狀態。為進一步改善旅游產業發展,提高縣域經濟的發展速度,加大兩者的協調、持續發展的力度,促進旅游和經濟向優質協調方向發展,提出了如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1)持續全面發展全域旅游。落實2019 年全國全域旅游工作推進會及2019 年廣西文化旅游發展大會精神,強化領導,改革創新;厘清問題,補足短板;總結經驗,形成模式;發揮示范作用,加強過程指導;有效投入與建設,做實創建工作;共創共建共享,實現以縣域特色旅游為引領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確保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在數量上和效益上實現新突破,推動廣西縣域旅游全域化、特色化、品質化、綠色化發展,持續發揮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在廣西縣域旅游經濟增長的強力引擎作用。
(2)高質量發展文化旅游產業。貫徹落實《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重要精神,打造“三地兩帶一中心”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新格局;深入發掘山水文化、民族文化、邊關文化、鄉土文化、紅色文化、遺產文化、絲路文化、海洋文化等,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實現旅游業內涵式發展;打破行政區劃的限制,集中連片規劃旅游精品線路,做到產品互補、市場互促、區域互動、多方共贏;建設文化旅游核心大項目和文化旅游精品景區,培育文化旅游產業新業態,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文化旅游市場主體壯大工程和文化旅游惠民富民工程,使文化旅游產業成為全區縣域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
(3)實施“旅游+戰略”,打造產業集群。大力實施“旅游+”發展戰略,圍繞旅游六要素,打造產業集群,建設旅游功能區。如實施“旅游+商業”,打造一批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特色商業街區,形成旅游購物集群;實施“旅游+文化”,打造特色地方文化,例如,印象·劉三姐等大型文旅演出,形成演藝集群;實施“旅游+項目”,通過大招商,吸引悅榕莊、阿麗拉等國際高端民宿先后入駐,提升了縣域旅游的國際品位,形成了品牌酒店、民宿集群;實施“旅游+城鎮化”,緊緊圍繞特色村鎮,保留古建筑特色,修舊如舊,實現一處建筑一個景點,帶動了民宿業的快速發展;實施“旅游+農業”將旅游與“三農”、綠色生態、健康養生等深度融合,將田園變成景區,果園變成采摘園,把鄉村創建成中外游客休閑度假、健康養生的“后花園”;實施“旅游+體育”,打造戶外運動天堂,騎行、漂流、飛拉達、滑翔、低空飛行、徒步、皮劃艇等20 多種戶外運動可選擇性布置。總之,通過“旅游+”戰略的實施,促進全縣旅游產品不斷豐富、產業不斷完善、品牌效應不斷提升、旅游業態不斷更新,從而帶動全域旅游新發展,構筑全域旅游新優勢。
(4)實施整體營銷戰略,塑造獨特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為塑造豐富多彩旅居目的地新形象,縣域可以通過創作旅游形象歌曲、拍攝旅游形象宣傳片宣傳,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營銷,突出全媒體營銷效果。主動“走出去”,定期組織人員參加上海、重慶、廣州、香港等地的旅游宣傳推介;積極“請進來”,利用旅游主題高端人才發展國際論壇,邀請媒體和“網紅達人”到地方采訪報道,展示地方旅游的資源優勢和獨特魅力;自辦節慶推陳出新,展示地方非物質文化風采,擴大宣傳效果;積極借助微信公眾號、AR 多維導覽應用等新媒體開展宣傳推介。
(5)加強城市建設與管理,提升游客體驗滿意度。加強對城市、村鎮的規劃管理,把城市建筑風格、園林景觀規劃和地域文化等多元素融合發展,加強對文化的挖掘和開發,為游客營造舒適、優雅、安全的旅游氛圍。加強景觀規劃設計和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力度,完善停車場、旅游交通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交通便利性及通達性。此外,還需要加大景區景點文物保護的力度,在保護中進行合理開發,提升游客體驗認可度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