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莉莉(山東藝術學院現代音樂學院 山東濟南 250014)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大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主要途徑。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在對外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日益頻繁,受外來文化的沖擊,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反思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問題的基礎上,高校應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創新,構建更加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為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提供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基本問題研究》一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新時代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出發,圍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發展的基本思路進行研究,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新模式。全書共分為七個章節,第一章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研究內容,對十八大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和發展進行了討論;第二章詳細介紹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戰略規劃的重要意義;第三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基本要求與影響因素加以分析;第四章從提升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專業化水平角度入手,分別就其基本內涵、提出原因、經驗借鑒等方面進行研究;第五章介紹了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內容、維度、形式等內容,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創新提供了具體的方法論;第六章對全面創新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進行研究;第七章在分析大學生養成教育內涵與特征的基礎上,指出大學生養成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徑,根據現階段大學生養成素質現狀,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和建議。
高等教育承擔著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才隊伍建設的重大責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大學生的立身之本,引導大學生思想道德體系的正確形成。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關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018全國教育大會再次強調了: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由此可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重要性,以及推動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創新的緊迫性。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明確教育目標。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應當是在傳統基礎理論人才培養的同時,加強以實踐應用能力、綜合道德素養等為核心的全面培養,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制定明確的目標。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圍繞教學大綱開展,由于教學大綱長期未進行調整,以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目標的適應性相對較低,進而影響高校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正確形成。在明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目標時,高校方面應強調思想政治教育目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一致性,并結合社會發展對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實際要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目標的針對性、科學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基本問題研究》第三章提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應以此為目標,使大學生在思想意識形態方面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保持高度一致。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目標應分為根本目標和過程目標,在根本目標不變的情況下,不同歷史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過程目標有著些許差異,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情況對過程目標進行動態調整。
其次,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內容主要來自于教材,由于教學內容缺乏時代性,大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低。針對這一問題,高校方面應根據新時代發展的實際情況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可借助新媒體、互聯網等渠道獲取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并根據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內容,在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同時,實現教育內容的時代性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基本問題研究》第五章介紹了積極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相關內容,強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問題意識的形成,并從多個角度分析了豐富教育內容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豐富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的重要表現,也是新時代大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養成的必然要求。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將此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對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繼承與發展,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時代特征體現,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積極作用。
第三,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多圍繞課堂理論教學展開,教學模式的單一使高校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興趣逐漸喪失,這也是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創新發展過程中,教學模式的多元化能夠使大學生體驗不同的教學手段,如網絡教學、情景教學等模式,依托教學模式的創新,大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將明顯提高。以網絡教學為例,思想政治網絡教學以在線直播或點播的方式實現,使大學生能更加科學的安排學習時間,也能有效利用碎片時間隨時隨地地學習。不僅如此,網絡教學可以直接調取互聯網資源進行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在網絡教學平臺的討論模塊,教師與學生可以通過匿名的方式對相關內容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方面存在的問題,并能通過針對性的課程設計對學生進行引導,利用討論模塊的輿論導向作用,實現學生在思想意識形態上的一致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基本問題研究》第六章提出全面創新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將網絡作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推動網絡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滲透。以網絡教學為代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創新,是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一次探索,結合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應用,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全面提升。
第四,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新生態。生態學理念在現代教學領域的滲透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創新提供了新方向。傳統課堂教學生態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在課堂教學生態中的客體地位導致其缺乏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教師與學生之間無法建立相對平等的溝通關系。所以,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生態影響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現代教學生態理論明確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主觀選擇,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在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正確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情景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為例,教師在確定教學大綱的情況下,由學生通過互聯網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并確定以情景教學的模式完成思想政治教學工作,整個過程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僅負責從宏觀角度對內容與方式進行把握,在充分尊重學生課堂教學主體地位的情況下,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將更加深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質量也將顯著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基本問題研究》第七章對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大學生養成教育進行了詳細論述,從大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來看,以大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生態模式是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是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正確養成的重要前提。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情況下,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轉交給學生,也體現出中國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包容性與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