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
(河南省濮陽市臺前縣人民醫院 臺前457600)
股骨頭壞死屬于常見的骨關節疾病,主要是由于股骨頭缺血導致的股骨頭結構改變及塌陷。臨床多認為是股骨頭自身病變、外傷、激素等所致,早期病因治療可獲得良好效果,但若瀕臨塌陷或已塌陷變形患者,需行人工假體置入術治療[1]。為獲得良好的手術及術后康復效果,須重視圍術期可靠的護理干預,而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不僅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開展對患者的情志護理,且依據患者實際病情進行病癥分型展開個性化護理,利于術后康復,改善髖關節功能[2]。本研究對中西醫結合護理在人工假體置入術治療股骨頭壞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股骨頭壞死患者90例,均行人工假體置入術治療,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28~68歲,平均年齡(44.95±4.16)歲;左側16例,右側29例;中醫證型:氣滯血瘀型11例,痰瘀阻絡型10例,濕熱瘀阻型13例,腎虛血瘀型11例。觀察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28~66歲,平均年齡(44.89±4.12)歲;左側18例,右側27例;中醫證型:氣滯血瘀型13例,痰瘀阻絡型11例,濕熱瘀阻型9例,腎虛血瘀型12例。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表現為間歇性跛行、下肢疼痛等,經臨床、MRI及組織學等檢查確診[3],知曉本研究內容,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惡性腫瘤者,精神障礙者等。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行常規西醫護理干預:健康教育、病情監測及床上排便訓練,術中密切監測,術后實施康復訓練及生活指導,循序漸進開展。干預至出院。
1.2.2 觀察組 結合對照組常規西醫護理,實施中醫辨證護理干預。(1)氣滯血瘀型。患者疼痛劇烈、活動不利,氣血在股骨頭內瘀阻,舌質偏紅色或瘀斑,脈沉弦或澀,護理需注重活血化瘀,疏郁理氣,給予陳皮、金桔等食物,嚴禁辛辣刺激性強食物,每日輸液完成后指導患者臥位鍛煉,并進行按摩,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疼痛[4]。(2)痰瘀阻絡型。患者頭重、頭暈目眩,舌滑膩,脈弦滑,指導患者進食健脾滲濕平補氣虛食物,以新鮮水果蔬菜為主,嚴禁內臟、陳舊食物及肥膩食物。(3)濕熱瘀阻型。患者肝臟積毒,手足心熱,舌質發紅,舌苔黃膩,脈滑數,指導患者食用解毒滲濕活血祛瘀食物,采取中藥蒸法溫經活絡,注意局部保溫,避免寒冷刺激。(4)腎虛血瘀型。患者心煩失眠,盜汗畏寒,關節作冷,腰膝酸軟,食用活血化瘀溫陽益腎食物,如補腎活骨湯,指導患者加強患肢功能鍛煉,促進血液循環[5]。情志護理評估患者心理狀態,耐心與患者溝通交流,術前安撫情緒,教育患者樹立正確的認知,減少抵觸心理;術后鼓勵患者積極配合醫護工作及康復訓練,引導其客觀認識活動功能的恢復情況,提高依從性[6]。連續干預3個月。
1.3 觀察指標 采用髖關節功能評分量表(Harris)進行評價,包含疼痛程度、關節活動度、畸形及功能等,滿分100分,分數越高,髖關節功能越好;采用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F-36)進行評價,包含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職能、活力、總體健康等,滿分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7];觀察并發癥發生情況,包含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褥瘡、深靜脈血栓形成等。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髖關節功能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術前,兩組髖關節功能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個月,觀察組Harris評分、SF-36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髖關節功能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髖關節功能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褥瘡等并發癥率分別為2.22%、2.22%、4.44%,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3.33%、13.33%、2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深靜脈血栓形成率為0.00%與對照組的4.44%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股骨頭壞死發生與患者骨組織自身病變、股骨頸骨折復位不良愈合等相關,早期在股骨頭負重區發生,應力作用下壞死骨骨小梁結構損傷,若病因未消除,修復不佳,則病情持續進展,導致髖關節功能障礙,伴隨疼痛、活動受限等,尤其疼痛部位可從髖關節、大腿近側,放射至膝部。而且該疾病具有癥狀反復發作特征,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8]。人工假體置入術治療股骨頭壞死效果較好,通過去除壞死骨頭,置入假體骨頭,恢復正常髖關節功能,但為獲得更好的康復效果,仍需注重可靠的護理干預[9]。中醫認為,股骨頭壞死由于血溢脈外、惡血淤滯、脾失健運、脈絡不通、凝滯成瘀等所致。中醫護理可依據患者病因及證型展開,通過疏導患者負面情緒,實施康復訓練,并給予患者針對性調理,提高康復效果,減少并發癥發生。護理中可采取中藥蒸法促使藥物經皮膚、穴位等滲透至肌肉、韌帶,起到溫經祛邪、通經活絡及活血化瘀功效,且關注患者癥狀、心理等,減輕身心不適,提高生活質量[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3個月,觀察組Harris評分、SF-36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褥瘡等并發癥率為2.22%、2.22%、4.44%,低于對照組的13.33%、13.33%、20.00%,P<0.05;觀察組深靜脈血栓形成率為0.00%,與對照組的4.44%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開展中西醫結合護理可幫助患者髖關節功能快速有效改善,且調節身心狀態,提高生活質量,調節患者機體狀態,提高手術效果,減少并發癥,屬于可靠的護理模式,值得推廣。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護理在人工假體置入治療股骨頭壞死患者中應用可獲得良好的護理效果,對提高生活質量有積極的作用,護理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