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紅
摘要:為響應我國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宣傳號召,使場館布展水準得以保障,設計者在前期著重對布展目標、展覽主題、文物保護等工作進行了管理,確定了展館與功能定位同時,也針對展覽受眾、色彩選擇、資料布局、布展脈絡與情緒設計方面給予了足夠重視。而從實際布展效果來看,本次布展設計充分利用了展館的資料,并在展覽氛圍、文物管理方面有較顯著的優勢,得到了公眾與館方的認可。
關鍵詞:革命烈士念館:布展設計:設計理念:展館定位
隨著我國經濟體系的不斷發展與完善,現代群眾的生活水平雖然得到了改善,但受到外界文化中唯物主義理念與惡劣經濟環境的影響,在精神文明方面則存在較大的漏洞,不但難以為國民精神文明體系的長遠構建提供保障,同時也會持續滋生惡性事件,使政府與人民的沖突日益嚴重。故此,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教育工作便理應得到重視,而革命烈士紀念館作為教育基地,其布展設計工作也理應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革命烈士紀念館項目分析
本項目為某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布展設計工程,為更好的履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延安精神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與紅色文化重點旅游景區的職責,宣揚我國革命文化,為愛國主義情懷與氛圍的營造奠定基礎,本項目布展設計要求著重以革命烈士人物素描與場景描繪等手段,向游覽者傳達革命精神,將整場展覽線路集約化,確保每個布展主題突出、獨立且具有關聯性,避免展覽內容重復、單調,充分結合紀念館場地做好管理工作,以便滿足本次革命烈士紀念館的布展預期要求。
二、紀念館的布局設計要點
為營造更吻合革命精神宣傳活動的場地氛圍,設計者需著重從布展設計定位、展館定位、受眾定位、色彩構思、展覽分析、布展脈絡、情緒設計等角度了解各類影響要素,堅守設計原則,并充分利用紀念館場地資源,以便使紀念館展覽成效更可控。
1.設計定位
若要使紀念館布展效果優異,使游客能夠更深刻的理解革命精神,場館設計需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展覽活動過程中,勢必有較多革命文物公開展示在游客面前,其中文物受氧化、光照、人為觸碰等因素影響,極易受到損傷,不利于革命文物的后續保存,同時也會影響后續革命宣傳活動的開展。故而,在場館布局中,需優先重視文物保護工作,確保文物展示過程中不會受到損傷,才能使更多人了解革命精神與文化。
其次,如今處于信息時代爆炸的年代,多元化的信息獲取與交流模式中,針對革命精神的宣傳已經非常廣泛,若是仍舊采用傳統的宣傳方案,勢必會引起游客心理疲勞感。故而,在布展設計中,需注重成列空間人與物的交流、對話,站在更新穎的視角與先進的設備角度,豐富革命精神的傳達手段,才能使游客更主動的參與至革命精神教育活動中。
再次,視覺是引導游客了解革命精神與活動的重要信息渠道,為了使游客更迅速的融入展館展覽氛圍中,設計者可從空間形勢的陳列設計著手,在展覽物品、圖片、影像、文字等方面把握好節奏,并結合燈光等元素,營造更富有視覺感染力的展覽空間。
最后,革命烈士紀念館布展設計的重點是宣揚愛國主義精神,若是游客在參觀過程中出現不安全或環境氛圍較差等狀況,都會勢必影響實際的活動效果。因此,設計者也需嚴格把控布展系統與結構的安全性,并盡量避免選用有污染性的材料。
2.設計原則
(1)形而不散,形式多樣:做好布展內容的調控,明確展覽主題的同時,借助現代化手段選擇適宜的資料,確保從文字、音頻、圖片、文物、影像等多個方面展現展覽主題,使展覽內容與形式多樣化,以便加深游客對展覽內容的理解。
(2)因勢利導,展項充實:在布展內容的選擇上,應按照革命歷史發展流程進行編排,從各個重要的革命事件著手,將革命資料與文物錄入,以便使游客更全面的了解革命精神的內容。展項資料的選擇應緊貼布展主題,從多個角度展現革命事件與愛國情懷,以便使展項充實,更便于展館主題活動的開展。
(3)條理清晰,布線流暢:在布展設計過程中,設計者應堅守展覽主題,明確展覽要素,結合展覽內容的特征做好場館空間的劃分,確保各展區主題具有關聯性與獨立性,做好展場內游客流線的規劃,避免場館擁堵、主題重復、條理混亂等狀況出現。
(4)氣勢恢宏,厚重莊嚴:革命烈士紀念館展覽活動屬于公益性活動,為更好的展現活動主題,使游客迅速融入場館氛圍內,設計者應結合場館環境、布展物品、宣傳主題等要素,營造氣勢恢宏、厚重莊嚴的展覽氛圍,以便游客在氛圍的影響下,能夠靜下心理解革命歷史,為愛國主義情懷的傳達奠定基礎。
3.展館定位
(1)整體定位:從展館定義角度來看,紀念館展覽的目標是宣揚我國延安精神、紅色文化與革命傳統,堅守愛國主義教育示范職責,使艱苦耐勞、勤儉節約等革命精神得以宣揚,為我國群眾精神文明體系的構建奠定基礎。因此,在場館布展設計過程中,需堅守以教育宣傳為主,現場管理為輔的原則進行設計,以便展覽主題得到更好的宣傳。
(2)功能定位:革命烈士紀念館是城市地標性的建筑,更是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展館設計過程中,設計者應結合城市文化特征布置現場環境,以便更好的承托教育思想,使本次展覽成為城市對外宣傳與推廣的名片。其次,設計者應將布展設計當做是城市與地域紅色文化宣傳與推廣的窗口,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愛國主義精神的內核同時,也能夠借由場館設計特征,為城市革命文化做宣傳。最后,設計者應堅持教育基地定位,以教育工作為核心,環繞式設計場館流線,以便使更多的游客了解紅色文化。
(3)受眾分析:從地域角度來看,革命烈士紀念館交通系統四通八達,并且周圍多是居民區。所以,場館受眾主要是年齡較大與想要主動了解紅色文化的居民群體,占據總人數比例50%;而受學校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教育等要素影響,城市學校也會定期向紀念館輸送中小學生,以便近距離感受這段歷史,占據總人數比例25%;展覽工作屬于社會公益性活動,受社會輿論等因素影響,同樣會有大量媒體記者前來報道,預計占總人數15%;為使本次展覽更具有權威性與社會影響力,展覽勢必會有領導嘉賓到場,預計占總人數的10%左右。
(4)色彩構思:色彩布置與選擇是營造展覽氛圍不可或缺的要素,為更好的宣揚紅色文化與革命主題,場館氛圍應滿足厚重莊嚴與氣勢恢宏的要求。以柏林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為例,其中場館顏色的選擇便著重以黑、灰等暗色調營造了沉重的觀覽氛圍,因此在色彩的布置方面進行借鑒,而從我國紅色文化角度來看,紅色與黃色也是五星紅旗的構成顏色,因此在場地環境中融入紅、黃色調,更能夠為革命精神與紅色文化的宣揚提供引導。
(5)展覽分析:為更合理的控制展覽內容的布局,使所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本次布展設計中,圖片及歷史資料占據60%,以便更充實的展現歷史背景,使文字敘述內容的真實度得以增強;其次,實物展示應控制在10%左右,以避免過多占用場地空間,同時更便于將游客帶入展覽氛圍;再次,油畫與影視資料分別占10%與5%,此類資料主要作為補充要素,以便使展覽內容沉浸感十足,同時更能夠通過油畫營造適宜的藝術氛圍;最后,可留出15%的空間,為游客交流提供平臺,以便使革命精神內容更便于消化。
(6)布展脈絡:為更好的介紹本市革命烈士紀念館的由來,并為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的宣揚做鋪墊,在布展設計過程中,其脈絡應從追尋救國救民真理為開端,講述革命老一輩的先進事跡與革命思想,而后再借由歷史背景等資料,從農民運動、領導武裝起義、投身革命活動、陜甘紅軍的創建、西北蘇區的開創等角度講述本市的歷史,并且可借助公昭革命史冊,證實所有歷史資料,使游客更深入的了解革命歷史。
(7)情緒設計: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的教育,理應經歷一定的過程,使游客能夠由淺入深的了解革命事跡,逐步從了解、認識到感悟,而后再主動學習、行動、緬懷與傳承,才能使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深入人心,使布展的目標得以達成。因此,設計者理應站在游客角度,合理設計游覽流線,并做好資料的引導與解答工作,使游客更好的文化研究了解展覽內容。
三、紀念館的空間設計要點
首先,紀念館展覽在空間設計方面,需優先明確場館的原有布局與場地狀況,以便合理判斷資源利用方案,避免頭重腳輕等設計問題出現;其次,在展廳分區期間,設計者應優先選出有特殊要求的展館,按照經濟性與安全性原則設置在適宜的位置,而后再將其他展區位置排布在場地內,確保場地資源利用充分且劃分合理,以便使紀念館布展設計效果得以保障;再次,設計者需做好場地參觀流線的設計,按照展覽內容的順序、出入口順序確定適宜的方案,而后嚴格控制通道寬度,并做好文物的保護工作,以避免因為觀覽環境局促等問題,使展覽觀感與教育工作的開展受影響;最后,布展設計還需站在現代化的角度,為展覽提供更完善的服務與引導,以確保能夠及時解決游客面臨的問題,使游客對展覽活動的印象更好。另外,也可以學習柏林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的空間布局方式,在場館入口空間的裝修上做出調整,以便更好的渲染展覽的厚重氛圍。
四、紀念館的布展效果展示
經過某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布展設計后,紀念館內場地與資料得到了較充分的應用,通過資源類型的合理分配與分區設置,使游客更充分的了解到了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的內涵,并且憑借色彩排布、脈絡與情緒設計,更牢牢把控住了游客的心理,使得整體展覽流程十分安靜,并且文化氛圍的營造較好,得到了游客的大力贊揚。其次,布展設計對文物保護、場地資源管理等工作給予了較多重視,在展覽后并無文物受損,場地凌亂等問題,為后續革命烈士紀念館的正常使用提供了保障,同時也得到了院方的認可。
五、結論
革命烈士紀念館布展設計工作的有效落實,既能夠為場地資源與空間的合理劃分提供合理的引導,使各類資料的利用更充分,同時憑借多元化的設計理念,更為展覽工作的持續開展提供了較全面的保障,為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體系的構建奠定了扎實基礎。故而,在論述革命烈士紀念館的布展設計期間,設計者需明確展覽的設計主題與原則,并做好展館定位,從細節、色彩、歷史與情感出發,確定適宜的布展線路與流程,才能使展覽效果得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