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妮妮
摘要:以非物質文化遺產類文創產品設計研究出發,探索文創產品設計中所應該遵循的設計原則,以及文創產品設計中可以運用到的設計形式,以期能夠從中拓展非遺文創產品設計的新思路。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創產品:設計原則
文化創意產品從屬于文化創意產業的范疇,其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給予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是由文化產品、文化服務與智能產權共同構成的。文化創意產業的價值是在于通過將文化資源進行整合設計,賦予創意形式,將精神層面的情感進行設計物化后的展現,通過設計增加文化附加值,引導消費者為了文化而進行消費。
一、非遺類文創產品現狀
隨著國家文化保護意識逐漸增強,文化的本土特色和地域價值逐漸被倡導的世界文化體系下,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代表的文化性保護、傳承也逐漸被重視,非遺類文創產品的設計也成為了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地區通過依托這些珍貴的非遺文化資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之路,不但可以實現非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也是非遺文化在現代發展新環境中凸顯其價值的重要途徑。并希望通過本論文的研究所帶來的新的產品設計靈感,創造出一種新的非物質文化的存在形式,從而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對非物質文化的興趣,挖掘更多非物質文化的傳承人,促進非物質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二、非遺類文創產品設計中的運用原則
1.文化獨特性原則
文化是文創產品的核心,承載著一定文化內涵的文創產品區別一般產品具有特殊的精神屬性,是文創產品無形的價值所在。非遺文化中飽含了特有的文化內容,在進行文創產品設計時應當將非遺的文化內容中的精髓和特征表現出來,沒有實質文化意涵或不能正確傳達文化信息的文創產品設計是失敗的。將文化符號通過提煉融入到文創產品設計中,使消費者達到心靈上的共鳴,以此促進消費。
2.實用性原則
非遺類文創產品的核心是文化,但是在作為商品出售給消費者時,實用性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項原則。非遺文創產品不應該單純成為對非遺文化復制的擺件,只注重觀賞性與藝術性,而忽視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功能。非遺文化是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創造的,應當繼續在人民群眾的生活中保護和傳承下去,只有賦予非遺文化新的存在形式,且這種形式是具有實用性,被人們所需要,才能做到使非遺文化走進千家萬戶,從而實現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3.美觀性原則
設計的意義在于能夠賦予產品新的表現形式,這個形式將是富有美感的,通過美的表達吸引更多消費者的眼球。設計上的審美,不能只從設計師的個人喜好出發,符合市場大眾審美需求的設計作品才是具有美觀性的。文創產品設計的取材、圖形、文字和色彩,應多選用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域特色的視覺元素進行創作,再運用易于被消費者接受的當代設計手法和形式進行創新設計,從而體現文創產品富有文化底蘊的審美價值。
4.創新性原則
創新性原則是非遺文化在文刨產品設計中的重要原則。非遺不是屬于這個時代的產物,其美學特征和藝術風格很大一部分不符合現代審美標準,古老的工藝技術難采用工業化時代的機械化模式,使用方式與功能不再適應現代化生活,而創新正是突破非遺文化難與現代文明融合的關鍵,通過設計創意使非遺文創產品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使其在現代生活方式中重新回歸功能實用。
三、非遺類文創產品設計表現方式
1.體驗型設計
體驗型設計注重人與產品之間的交互,通過創造環境、營造空間和方式為人提供參與的機會與條件,讓人在體驗的過程中主動探索了解產品,文創產品采用體驗型設計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強化產品文化主題,提高文化辨識度和多感官的參與方式喚起文化記憶。設計師再設計的過程中應將重心放在如何能夠讓消費者主動參與到體驗當中,通過感官參與、精神參與以及行動參與等方式,是人們能夠了解非遺文化,達到發展與傳承的目的。
2.現代技術應用設計
現代科技的發展為人們帶來了新的體驗方式,人們甚至可以用簡易的裝置來達到全息影像效果,同時這種技術也可以被運用在文創產品設計中,vR虛擬現實技術的普及與發展正在逐步滲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利用vR和AR技術可增加并強化產品敘述性特點,使人們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到非遺文創產品,這就要求設計師能夠了解現科技發展和應用的程度,利用科技的應用設計出符合時代的產品。
3.日常生活型設計
具有實用性的文創產品設計在市場中占據絕大部分,設計師通過提取非遺文化中的色彩、材料、質感、造型等方式,對提取出的設計元素進行重新整合與再設計,結合產品的實用功能設計出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品,文具、餐具等日用品尤其受設計師青睞,非遺文化與日用品的結合不僅滿足了使用功能又充分展示了設計靈感來源,文化價值的賦予激發了人們的購買欲望,且潛移默化的實現了非遺文化在現代的教育與傳承意義。
四、結論
通過對非遺文化的提取轉化達到再設計的方式,增加非遺文化的產品附加值,通過新的形式使非遺文化更有效的傳播,使人們更好地了解非遺文化,喚起人們深層次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對非遺文化進行更好地保護,以期能夠更好地發展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