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凱
摘要:博物館以文創設計大賽為契機,推動文創融合發展,將優秀文化融入行業產業、融入民眾生活,以生活化、產業化的創意實現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以創意設計推動和加快社會文化消費升級與人民群眾精神生活水平提升。本文以大運河文化帶文化遺產創新設計大賽為例,通過對大賽的重要性、組織模式、構建的文創資源體系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思考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是如何推動文創融合發展的。
關鍵詞: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資源
近年來,全國各地開展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推動文刨工作的發展,通過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倡導創意設計融入日常生活,鼓勵設計師基于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進行創意設計開發。筆者以大運河文化帶文化遺產創新設計大賽(以下簡稱“大賽”)為例,通過對大賽的重要性、組織模式、構建的文創資源體系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思考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是如何推動文創融合發展的。
一、組織大運河文化帶文化遺產創新設計大賽的必要性
1.弘揚運河文化,彰顯文化自信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文化帶積淀了豐富的文化遺產,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多次進行重要指示一一“大運河是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018年7月,大賽正式啟動,旨在讓大運河文化帶文化遺產再現新的活力,融入當代的美好生活,弘揚運河文化,彰顯文化自信。
2.行走的文化,講述中國故事
愛不釋手的文化創意產品日益成為當代博物館與觀眾溝通的橋梁,它不僅延伸了受眾對博物館陳列參觀的體驗,也延展了博物館文化傳播的深度與廣度。大賽吸引了更多的文化愛好者關注大運河文化帶的建設,創造出了有創意、有文化認同感的文化消費,讓文物從“正襟危坐”到主動擁抱觀眾,踐行著將文創產品作為一種行走的文化,講述中國故事。
3.產學研協同發展,文化賦能促進產業升級
大賽以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為抓手,通過創意設計成果的展示利用、產業開發,激發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文化的內在動力,吸引全社會關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推動大運河文化在當代的可持續發展,為沿線省市帶來新的文化與經濟發展增長點。大賽平臺打通了高校、文化文物單位、生產型企業之間的信息壁壘,有利于實現產學研的協同發展,通過文化賦能,助力高校優質創新成果的轉化,提升行業的發展水平,促進生產型企業的轉型升級。
二、大運河文化帶文化遺產創新設計大賽組織模式
大賽參與主體包括博物館、高校(自由設計師)、企業三大類。組委會搭建官方運營平臺,建立屬于大賽官方網站,包括博物館入駐、文物展示、報名入口、作品展示等幾個塊面。
1.引導博物館入駐
組委會通過組織論壇、會議、活動等多種形式,讓博物館了解大賽初衷,大賽給博物館帶來的價值;以大賽官網作為文創資源對接服務平臺,為博物館提供公益性的創意設計資源和生產銷售資源對接服務;引導博物館入駐平臺后,博物館根據各館的實際情況、發展需要,挑選部分文物,將文物信息解讀清楚,在平臺上進行展示,供設計師掌握文物詳情。
2.線上信息化,線下工作坊
高校師生、設計公司、獨立設計師等設計資源通過平臺了解博物館及其館藏文物背后的故事,進行文創設計創作。為了豐富參賽作品數量,提升作品設計水平,組委會結合各地區的參與力度,以及地域的文化力量、高校設計資源,組織師資團隊,在部分地區開展線下工作坊。工作坊以組委會、所在地域的博物館、高校作為活動的主辦、承辦單位,部分地區引入優質企業參與其中;面向社會與設計院校招募設計師,有針對性地選擇部分文物素材進行封閉式定向設計,為了鼓勵優秀的設計師和設計作品,工作坊設置專項獎金,設計師通過報名、提交作品集,經過組委會篩選后方能參加工作坊進行創作設計。大賽分別在北京、浙江、江蘇、安徽、河南等多個省份開展了工作坊。線上信息化、線下工作坊多種方式征集文創設計作品,進一步豐富了參與主體,提高了作品質量。
3.匯集多方力量,推動產品孵化落地
組委會通過初賽、復賽、決賽三個階段,綜合評判作品的藝術性、創新性、市場性、文化性、延展性等指標,最終角逐出獲獎作品,獲獎者獲取獎金的同時,獲獎作品的知識產權會歸屬到作品所對應的文物保管單位所有(比如:金獎作品《層層疊得家具裝飾》是依托安徽博物院館藏文物“月宮紋菱花銅鏡”展開設計的,作品《層層疊得家具裝飾》的知識產權通過三方協議歸屬到安徽博物院所有)。作品還可以通過大賽的展示平臺獲得第三方的青睞,設計師將自己的創作作品在大賽平臺上進行展示,博物館、企業、廠商等都可以看到這些設計作品,各方主體會綜合產品的創新性、文化屬性、市場性等多方面進行考慮,對作品的市場反響做出預測,選擇他們感興趣的進行產權交易、投入生產等有利于產品孵化落地的具體工作。以各類文博展會為媒介向外界推介設計成果,促進合作也是推進文創作品落地的重要舉措,吸引資本助力產品孵化落地,聯合各類業態推動產品后期的銷售。大賽優秀作品先后在山東國際文物保護裝備博覽會、第二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北美最大規模彩燈盛會“天下華燈”嘉年華等活動現場展出,體現了傳統文化的現代衍藝,展示了中華文明澎湃不息的生命力和歷久彌新的創造力。
三、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助力構建博物館文創資源體系
以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為平臺,規避了博物館在創意設計、市場把控、商業運作方面的劣勢,轉而將各行業領域力量聚集在一起,以互利共贏為基礎,以專業化、社會化為原則,調動、整合全社會相關專業力量合力助推博物館,助力構建博物館文創資源體系。
1.博物館知識產權庫
博物館入駐大賽平臺,上傳文物資源前,需要梳理清楚哪些屬于博物館自身的知識產權,主要包括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等權益,梳理清楚,形成博物館知識產權庫。其中,商標權包括博物館的名稱全稱、簡稱及其標志圖形,館藏資源的名稱及元素等,通過知識產權局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獲得;博物館在專利權方面的權益主要存在于日常的一些研究創造,選擇有市場價值的創新刨造,通過向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申請獲得專利權;博物館文物研究的學術成果、攝影作品、文物資源數字化掃描、再創作作品等形式形成的著作權。
大賽評選出的獲獎作品的著作權會通過組委會、創作者、博物館之間的三方協議,歸屬到博物館所有,進一步豐富了博物館的知識產權庫。
2.設計資源庫
大賽平臺吸引了很多高校設計資源、市場專業的設計力量,博物館作為參與主體,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與設計師的溝通交流、對設計作品的判定,篩選出一批適合自身需求的設計力量,并逐步的積累,形成有利于推動文創設計工作發展的設計資源庫。
3.生產廠商資源庫
為了推動設計成果的孵化落地,大賽組委會一方面以各種文博展會為宣傳契機,吸引市場資本投入,另一方面,還會針對性地選擇優質的生產型企業,對產品的落地生產做深化的處理。以這樣的形式推動產品落地,有助于博物館積累一批有品質保證生產型企業的供應鏈,搭建了較為完善的生產廠商資源庫。
4.銷售渠道資源庫
本次大運河文化帶文化遺產創新設計大賽作為一場國家級的賽事,大賽平臺是對外開放的,通過前期的引流關注,各方力量的加入,產出了一批有價值的設計成果,會吸引很多有需求的銷售渠道加入,包括線下的文化經營場所、線上的電商平臺等多種業態,逐漸形成了文創產品銷售的渠道資源庫。
四、結論
博物館以文創設計大賽為契機,推動文創融合發展,助力構建知識產權庫、設計資源庫、生產廠商資源庫、銷售渠道資源庫的立體文創資源體系,將優秀文化融入行業產業、融入民眾生活,以生活化、產業化的創意實現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以創意設計推動和加快社會文化消費升級與人民群眾精神生活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