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曉麗



摘要: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是2011年版課標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也是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數學表達指的是用一定的數學語言,把數學閱讀中的條件和問題,經過數學思考,并把這一思考問題的過程有條理、有根據地表達出來。教學中通過有條理、有根據、多方法、多形式的數學表達,培育學生思維素養。
關鍵詞:數學表達;有條理;有根據;多方法;多形式
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是2011年版課標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也是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數學表達依托于數學語言,數學語言是用來反映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由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表語言組成。
數學表達指的是用一定的數學語言,把數學閱讀中的條件和問題,經過數學思考,并把這一思考問題的過程有條理、有根據地表達出來。它是閱讀、思考的結晶,是思維的外顯形式,是培育學生思維素養的有效抓手。
一、有條理地表達,培養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是一種確定、前后一貫、有條理、有根據的思維。有條理表達是數學表達的基本要義之一,它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有效載體。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學會有條理地表達算法、數理、概念等。例如教學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學校合唱隊,男生有20人,女生有24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教師引導學生從問題想起表達其思考過程:問題要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要知道男生與女生人數,已知男生20人,女生24人,也就是求20比24少多少,求相差部分的數,用減法列式,24-20=4(人)。引導學生明確思考的方向,有條理地表達思考過程,培養邏輯思維。
二、有根據地表達,培養理性思維
理性思維是指有明確的思維方向,有充分的思維依據,是能對事物或問題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與概括的思維活動。有根據地表達,其實就是讓學生講道理,是外化學生對概念、原理、法則、規律等的理解,是知其所以然的具體表現,是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有效通道。數學中的概念、原理等,是解題的依據,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表達原理,讓原理得以具體化,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原理的理解和應用。如判斷2、3、4三根小棒能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引導學生學會有根據地表達,因為2+3>4,2+4>3,4+3>2,任意兩條邊的和都大于第三條邊,所以2、3、4三根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三、多方法地表達,培養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是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對給出的材料、信息從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徑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數學,用數學,主要是思維方法的表達。讓學生學會表達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應成為一節有思維含量的課堂教學追求。例如計算630÷45,除了引導學生分解除數45表達,原式=630÷9÷5=70÷5=14;還可以引導學生分解被除數630來表達,原式=7x90÷45=7x2=14;甚至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商不變規律來表達,原式=(630x2)÷(45x2)=630÷90x2=14。
又如解決問題:一個長方形花圃,長60米,寬45米,現擴建,長和寬都增加了5米。花圃的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從學生思考的角度看,基本上應用了常規的解法:根據擴建后花圃的面積減去原來花圃的面積等于增加的面積。如果僅從常規的解法表達,那就失去了這道題應有的思維價值。此時,引導學生把題意畫出來,為學生提供多方法表達地平臺,示意圖如下:
學生結合示意圖分析,打開了多方法表達的通道:有的學生把增加的面積分成三個部分,如圖1,有的學生把增加的面積分成兩部分,如圖2、圖3。從常規表達到數學語言轉化后的多方法表達,學生經歷了把不規則圖形轉化為規則圖形的過程,打開數學表達的多樣化思路,思維從單一轉向多元,感悟轉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有魅力。
四、多形式地表達,發展數學語言
數學教學也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數學語言有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表語言三種形式。教學時要進行三種數學語言表達的訓練,并實現不同數學語言形式之間的溝通和轉換。例如教學長方形的周長,待學生理解長方形的周長指的是兩條長和兩條寬后,用文字語言表達長方形的周長=長+長+寬+寬或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以問題“誰能借助圖來說說,為什么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呢?”驅動學生的思考,把學生的思維從文字語言表達切換到圖形語言來表達,如圖:
學生借助直觀圖表達,因為長方形的周長包含兩組“長+寬”,所以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在后續的教學中,適時轉換用符號語言來表達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C=(a+b)×2。又如解決問題:A、B、C、D、E五個好朋友,期末分手道別,每兩位好朋友都要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要求學生用數學語言多形式表達思考過程。有的一一列舉加算式表達:AB、AC、AD、AE、BC、BD、BE、CD、CE、DE,列式:4+3+2+1=10(次);有的畫圖列舉加算式表達:
列式:4+3+2+1=10(次)。學生用不同數學語言表達的過程,也就是不同數學語言互譯的過程。經歷這樣的互譯,加強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理解,感悟數學語言的別樣功能,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和數學思維。
總之,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表達現實世界,是數學教學的目標,是數學閱讀、數學思考結果的思維外化。教學要緊緊圍繞這一宏觀目標,并化為微觀目標,通過創設情境,提供語言階梯,引領學生有條理、有根據地數學表達;通過多種途徑,鼓勵學生多層面、多方法、多形式地數學表達,以此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注:本文為壽寧縣2019年度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提高學生數學語言表達實踐研究”(立項批準編號:SNXJKY19-010)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肖海波.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9(34).
(責編 張欣)